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八章 蚤事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八章 蚤事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老子的“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的防患思想,意思是谨慎地对待容易发生的事来避免难事发生,郑重地对待细小的漏洞以避开大锅临头。事故总是出在最容易的事上,因为简单所以会掉以轻心,总认为不会出事,不专心就会出问题。蚁穴虽小,却可以毁掉千里之堤;炉火虽小,却可以烧掉百尺高屋。现实生活中确实是这样,一点火星,就可以烧掉一座大楼。圣贤的智慧都是来源于生活,是实实在在的教训。

不要轻视生活中的小问题,所有的幸福与痛苦都是小问题积累出来的。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让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生活美满的基础。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毁了美好的生活,比如熬夜看手机。我们常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是说疾病来时像山崩一样迅速而猛烈,而要康复却很慢,像从蚕茧里面抽丝。得病容易,治病难。为什么病来如山倒呢?韩非子今天就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人生病的故事。故事有些长,希望你能看完,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健康不生病。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圣人蚤从事焉。】

所以良医治病,趁它还在表皮就加以治疗,这都是为了抢在事情细小的时候及早处理。事情的祸福也有刚露苗头的时候,所以圣人能够及早加以处理。

我们从故事中不但明白了防微杜渐的道理,还知道病是如何从看不到迹象到“如山倒”般的恶果。腠理(còu lǐ)是人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疾病第一个入侵的地方,这里是老子所说的“容易与细微”之地。腠理,皮肤、肌肉的纹理,又指皮肤和肌肉的交接处,合称皮腠。腠理是渗泄液体,流通和合聚元气的场所,有防御外邪侵袭的功能。腠理和卫气在生理、病理上有着密切的关系。卫气有温润、充养腠理,控制腠理开合的作用,若卫气平和,则腠理致密,开合有度,能抗御外邪的侵袭,若卫气不足,则腠理疏松,外邪得以随时侵入。

邪毒从腠理开始,逐渐进入肌肤、肠胃、骨髓,也就是从体外入侵到人体器官,再到神经系统,到达神经系统已是病入膏肓了,无药可治,因为药物到达不了那里。看完这个故事,我们最起码要注意晚上睡觉要盖被子,不能着凉。其实,生活中许多良好的习惯都是为了抢在问题细小的时候及早处理。现代人认为病都是病入肠胃才认为得病了,其实,这已经是重病了。

扁鹊正是看到了腠理的病症,才和蔡桓公说的,但蔡桓公看不到,所以他认为“医生喜欢医治没病的人来作为自己的功劳。”这也是很多人的普遍想法,因为对亚健康的人来说,这是正常的。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居中国古代五大医学家之首。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黄帝内经》中《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疾病已经发生了才去看医吃药,混乱已经开始了才去治理,就好像口渴了才开始挖井,搭架铸钻,不是晚了吗?这是中医第一次阐述“治未病”的理念。

中国的人的智慧都是相通的,《黄帝内经》将“治未病”的理论用在君主治国上,同样“治未病”的理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适用的,生活是现实的,谁都向往美好生活,可痛苦总是伴随我们,问题出在那里,总归是我们没有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可问题又是怎么产生的,圣贤的智慧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生活的本质是活着,而不是享受,因为享受会害死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八章 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