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老师进入央视的第22年,那年他47岁,从小白到老白,从意气风发的青年成为了中年大叔。但是白岩松是个喜欢开疆拓土的人,同龄人中在新闻一线的人已经不多了,他的理念是:到70岁的时候,他还可以带出200名学生,这些学生可以不记得我,但是能成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就足够了。也许有的人从47岁开始就计划养老了,可是白岩松老师却选择了重新出发。
无独有偶,著名作家、编剧六六(本名张辛)老师早在2004年就出版了个人的第一部小说《王贵与安娜》,后来又多次担任影视剧的编剧,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但2016年人到中年的六六老师又选择到中欧国际商学院继续读书。
六六老师在商学院读书时曾经感叹:18岁读书是给父亲读的,也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而现在读书,是为了满足精神层次的学习满足,将来退休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想过那种坐吃等死的模式。更让六六老师欣慰的是在读商学院的期间,竟然完成了《女不强大天不容》和《半句实话》,毕业之际又开篇了《只有岁月不我欺》,真可谓读书写作两不误。
名人们在人到中年之际选择了重新出发,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人们呢?
思豫出生在豫东平原的一个普通人家,受《山村女教师》的影响,从小就立志做一名乡村教师,高考如愿考取了师范学校。可是生活给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只在讲台上奋战一年便做了和文字无关的工作,成为了她半生的遗憾。
后来的生活中虽然也有阅读,基本都是断断续续的消遣而已,一切都为生存让路。等到孩子外出上大学以后,生活状态趋于平稳,有了大量可支配的时间,于是思豫整理思绪,重新开启了阅读模式,借到的书、买到的书都成为了她的必读之物,几年时间思豫阅读了大量的杂志,比如《知音》、《37度女人》、《人生与伴侣》、《读者》等等,还阅读了一些名著,比如《红楼们》、《简爱》、《红与黑》等等,还有一些纪实文学。虽然那个时候思豫还不会写读书笔记,但摘抄成为了习惯,几年下来摘抄本积累了一大摞。
2020年春节那个不平静的春节,思豫被迫在外地休息,无奈之下就在当地购买了笔记本电脑,开启了写作模式,今日头条成为了她码字的第一个平台,同时开启的还有学习基金理财知识,107天的时间段里思豫一边渴盼着回到工作地,一边沉浸在码字的快乐里。
当时头条的规定是过千粉才能有机会开通原创收益,无奈思豫刚开始码字的时候文笔不畅,文字没有创意,用7个月的坚持码字才积累了1000个粉丝。试想一下,在没有任何收益的情况下,能坚持持续码字210天,如果不是对文字的极度热爱,能坚持下来吗?
2020年八月初思豫所在的地域再次按下了暂停键,刚好头条上有一个为期一个月的免费学习班,还有一个免费的理财班,思豫毫不犹豫报名了,一边码字,一边上网课,忙碌而充实,居家的日子也不再无聊无趣。
在头条写作学习班里,老师分享了其它的写作平台,平台的包容性让思豫留了下来,很快注册账号参加日更挑战,至今已经618天。
后续的码字过程中,思豫越来越感受到写作知识的局限性,于是自费报名参加了兰心大学《读书变现营》为期180天的系统学习,从最基础的仿写开始,逐步推进学习内容。虽然一下子掌握不了写作的思路,起码了解了写作的大类型,不知不觉间到年底思豫已经码字5万了,尽管收益不多,几毛几分的,但不影响创作的热情,就这么持续写了下来。
2021年偶然的机会里,思豫偶遇了长篇小说作家从容小主老师,很快被邀请加入了从容小主的文学交流群,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字爱好者,一起更文打卡,互相交流、分享写作的感悟,并持续发文坚持到今天。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思豫两年来的写作收入不足以涵盖参加学习班的费用,但是持续写作的收获不单单用金钱来衡量,同样的时间写作和工作的收入也不在一个等量级上,工作带来金钱上的满足,而阅读和写作却能丰盈内心的世界,这些不是用金钱能买到的,并不在同一个等量级上——生存和爱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少,一个满足生存的需要,一个满足心灵的滋润和满足。
也许思豫再持续书写10年也不会有大的突破,但是在持续书写的过程中,她的精神世界是充盈的,思维始终处在活跃阶段,积极向上的心情永远保持在追求成长的状态,夫复何求!
在吃呢,我有感悟:
人到中年到70岁规划养老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年时期多半完成了职业生涯的高度,资本积累也达到了一定的原始积累,大概率不会再为金钱去拼命,养老太早,何不重新出发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呢?
中年阶段重新出发也许和年轻人相比,我们的学习能力会慢一些,那又如何呢?我们有足够的韧劲,不丢失成长的机会和劲头。
再重新出发的过程中,我们会像雄鹰一样蜕变重生,轻装上阵,赋予自己新的身份,展示出全新的自我面貌。
我们重新出发,不但可以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有接受外部变化的能力,还可以摆脱坐吃等死的模式,不会与社会脱节。
在重新出发的过程中,我们要么持续发扬曾经的爱好并发扬广大,要么重新学习一门新的技能,让身体和灵魂一同上路——带着饱满的情绪慢慢过渡到我们充实有意义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