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上练,事上学

图片发自App


今天姬老师在群里发了一个视频,上课时问到:这个视频你们看了吗?大家回答:看了。姬老师又问:有感受吗?大家回答:有。姬老师接着问到:有什么感受呢?大家不吭声了,似乎开始思考怎么回答老师的问题。

那我们到底有没有感受呢?为什么大家不是激情高昂的分享,而个个沉默不语呢?因为大家根本就没有感受,只能感受到自己的感受,担心我分享的不好怎么办?等别人分享了我再说,又或者说我和某某的感受一样……

可以看到,我们大部分人的学习是被动的,视频看过了,其实大家真实的感受,是没有感觉的。所以回答和分享就是应付的,是痛苦的,是举步维艰的。

感觉是第一直觉,第一时间作出的反应,是人的第一意识。这个不是被准备的,是主动发出来的声音。我们的直觉是麻木地,冷漠的,所以面对老师的问题,回答不上来。

怎么能够通过一件事,看一个人?就是看他遇到事情的真实反应,也就是第一反应。

周二,博博幼儿园有汇报演出,家塾班我们就请假了一天。姬老师给大家布置的作业是各自带着觉知去践行生活。我没在现场,所以也不知道这项作业。于是,周三早上我带着博博来上课,停好车我给马俊辉发信息问在几楼上课,马俊辉告知我今天不上课,两天践行日。我就问在哪里践行呢?马俊辉回复我在各自的工作中。于是我就带着博博去一楼工作室了。

到了工作室,团购组的小伙伴在整理新款衣服,我就开始选衣服,试衣服,还答应下午要拍照。这一切都在无意识中进行着,我忘了自己要干什么了。

在这件事中,如果说我不麻木,我会主动问马俊辉“这两天的践行需要注意什么呢?我不太明白,你能说的详细些吗?”

如果知道作业的伙伴们有觉察,他们会在课程结束后,告知我这两天的践行和具体内容。我也不用带着博博来家塾班,在家里认真的完成这项作业。

学习了这么久,为什么没人做到呢?因为大家还只是头脑的“知”,并没有真正的做到“心上学,事上练”。这就是《弟子规》中说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成长路上,必须需身体力行去做,去体悟,悟到即得到!

所以,更不要希望自己所有的困惑和遭遇到的问题在一次课程当中得到解决,短时间的学习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想短平快彻底解决问题的“期待”本身就是障碍我们体验幸福生活的卡点。人的思维、行为模式并不是一天形成的,更不可能短时间内扭转过来。 ​​​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上练,事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