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个十年小结

       2021年,在我人生中一个里程碑,从步入社会开始到现在,从年少轻狂到大愚若智(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大愚若智),我在一家公司坚持(ao)了十年,我这人,对于5、10这样的数字比较感性,也许是因为骨子里还留着一颗企业家的心,我算是被马云影响比较深的一代人,脑子里总是能回想起他的那句三年一个小坎,五年一个大坎,现在不太好去求证当时听到的原话是什么,我却将其套用在了自己的身上,给自己加了这么一个小目标,就是每五年、十年要做个小结。

       我一直吹嘘自己是IT出身,后来不敢吹了,因为身边的人总会问我一些电脑维修方面的问题,在他们的认知中,IT应该也是会修电脑的,在IT行业干的时间不长,依稀还能记得那段经历,第一份工作一个月500块钱,在南京一个月房租500块钱,还是那种砖块搭建的房子,下雨天就成了水帘洞,之后接连跳了两次工作,月工资直奔3000而去,不过我那会底层程序员的待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没有社保,毕竟不是科班出身,我的第一份工作学历证书还被扣了3个月,真的很神奇,这段时间也就这么过来了,后来跳来跳去也不太满意,并不是很稳定,后来经过家里人介绍(这里不细聊),来到了保险公司,第一家保险公司当初也没想那么多,就想着先干着吧,走一步看一步,那年头,程序员的工作在合肥并不是特别的好找,再说,保险公司还给买社保,就这么着,每周五、周六、周日晚上,我都会去网吧,身为公会主治疗,我的地位还是很稳定,就是那种被需要的感觉,当年还有DKP这种积分考核制度,不去就没有积分,出了好装备就没有优先权拿了,于是一帮人一起下副本,未成谋面的人在一起,聊天、吹牛,还是挺有意思的,那段时光很快乐,那一年,魔兽世界的封顶还是70,我对未来还是未知。

      70年代毕业后就很少再去玩游戏了,后来跳槽来到了另一家保险公司,也因为工作的原因,无法准时参与团队活动,也无法分配经历去迎接80年代,游戏的时代也在2011年划上了一个句号,而这个值得纪念的十年,也从这一刻开启。这十年中,我在新东家先后经历了三个部门,财务部4年、个险部2年、合肥本部4年,也是挺有意思的,我在的那几年,加班都挺厉害的,月底冲刺、节点冲刺等,全让我赶上了(这个梗只有同事们懂),回忆这十年,从未想过能在一家公司待满十年,这可能是2011年的我不曾考虑过的,十年了,经历了很多人和事,让人不禁思绪万千,恰逢过年期间,静下心来整理整理对这十年的感悟与总结,也算给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十年画上一个句号。

坚持成败

      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先后经历财务、个险、本部,应该说学到的东西对我未来的工作帮助挺大的,在一个大系统内,每一项工作都是特别细致的,也是磨炼心性的,之前的我随心随性惯了,没有系统性的参与,当年程序员对着装可没有明确的要求,带上工牌就行了,对于系统、流程、管理,从未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过,在财务的后两年,开始喜欢上了看书,这与当时接触的一些东西(这里不再描述)有关,也是从那段时间开始,我尝试着写一些心得和感悟,也开始尝试看书,当然,看书是为了解决困扰,所以我看的多是一些经济、管理的书,晦涩难懂,后来逐渐发展到历史、人物传记等,再后来就专盯着三家出版社的书,那就是中信出版、华章经典、湛庐文化这三家,我挺喜欢,这也算是坚持之后得来的成果,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去明白,一件事做到“极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中国那句老话“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去做”,没有经历过过程的人看到的是结果,所以只能从字面去理解,那么就会过分关注何为简单的事情,其实“简单”这一评价,是从后向前来看待的,随着阅历的增加,经验的增加,回头再看起步阶段对于自己来说有困扰的事情,可能就会微微一笑,不再觉得有什么难度,再看毛主席的那句经典名句“枪杆子底下出政权”,我们再去回顾共产党这一路的艰辛,就能明白“坚持”的含义,有些人对于坚持的理解过于简单,对于没有经历的人,啥也理解不了。人太过于追求结果,以致于忽略了达到结果的因果关系。

工作逻辑

      在个险营销体系内也有接近6年的时间,其实还是有很多没有明白的地方,我总结的一句比较经典的话就是

也许你明白,也许你不明白,也许你明白你自己不明白,也许你不明白自己明白;

      看似很拗口,现在瞅一眼,还真的是那么回事,对于营销,我特意买了多很多相关的书去阅读,希望能明白营销的工作究竟该怎么做,在个险条线,接触最多的就是KPI,一套公式,其中包括保费、人均件数、人均产能、活动人力、活动率等指标,看的人是眼花缭乱,后来看多了,突然明白了一些小的道理,我们先看看我们寿险行业的KPI

保费 = 人力 * 人均件数 * 件均保费

保费 = 件数 * 件均保费

保费 = 人力 * 活动率 * 人均产能

人均产能 = 有效人均件数 * 件均保费

人力 = 期初人力 + 新增 + 脱落

      看到这里,大部分人可能看不懂,没关系,我要表达的就是内化的过程,以前我总是在关注怎么样工作才能完成指标,后来发现,自己关注的点不对,所谓内化的过程,就如同我们在拆解这些指标,我们不需要去关注如何改善指标,相反是要思考设计了哪些动作去支撑指标的改善,这是我这六年当中转变的思维模式,细化到工作上,就是将被布置的工作与公式中的“保费”进行替换,再接着去思考完成工作所需要的“KPI”指标是什么,再接着去细化每一项的细节,至于结果什么样的,在做之前,谁也不能预测,所以才会有那句经典名句“尽人事,看天命”,对于工作,逻辑理应如此,总听上层领导开会说“保费怎么来的比保费更重要”,这就是内化分解的一个过程,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如此。

      举个例子,我们去逛商场,本来想去买衣服,去之前,买什么样的衣服心里是有一个标准的,那么进入商场之后的销售人员要做的就是将我们的需求转化为最后的成交买单,那么要想更顺利的完成最后的成交,大家可以此处回忆一下你买单的时候销售人员是如何做的?(假装停顿了两分钟思考)我相信大家总结出来的内容都是不太相同而又趋同的,趋同的部分大概就是服务态度好,嘴甜会说话,知道我想要什么,推荐的不错,那么不同的部分可能就在于刚开始接触的那段时间,到底是主动上前询问,还是先观察再询问,还是默默关注,择时而上之类的,我相信最终成交的过程一定都是一样的,“这是您的衣服,请拿好,欢迎下次再来”。

      这样一个案例,可能并不能完全表达出我想表达的意思,看不懂的话就慢慢再去悟吧,我想说,从成交的对象上看,对于你个人来说,这位销售人员的销售方法在你这很受用,而对于销售人员来说,这套方法,可能是已经经历过多少轮的拒绝洗礼后,研发出的更有效的方法,总结两个字,就是尝试,也就是想清楚在接触客户前,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做什么,为了保证做到第一步,还需要增加哪些手段,比如何时微笑,微笑后如何询问,询问后如何切入等等,想通了,就拿着这一套方案去做,做的过程中,再去总结,哪里需要改进,哪里需要完善,最终会形成一套模板,用以复制,这套模板在工作中就叫流程,这就是我们的工作的逻辑,但是实际工作中,我们就如同销售一样,很多事情需要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再仔细想想如果将公式中的“保费”替换成“培养员工”,我相信很多人其实写不出等号右边的内容,应该说,我还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位。

人生境界

      人生境界有三重,第一重:看山是山;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第三重:看山还是山;我特别喜欢这三重境界,后来我又发现,三重境界还有里三重和外三重,这也就是古人云“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读过论语,读过王阳明等,每每读一遍,都会感觉自己对于当下的理解更进了一步,总是感叹古人的大智慧,这也是身为人的乐趣所在,境界这个词比较难理解,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就好比乞丐与路人,路人在想着如何改善生活,而乞丐想的是如何让路人施舍一些解决自己的生存,我个人一直很坚定的认为,人没有经历就不可能站到一个新的高度,没有新的高度,自然也不会有相匹配的境界,毕竟从古至今,“以少胜多”的案例并不多见,打仗这东西最终还是要双方人数而定,而策略仅仅是用来辅助如何助力减少对方人数的方法,马云永远是少数,而不同的维度中,可能是其他人出现,所以对于境界,还是需要去经历,只有经历多了,你才能体会。

荷花定律

这也是我比较喜欢一个有趣的定律,第一天开放的只是一小部分,

第二天,它们开放的数量会是已开放的两倍。

到了第30天,就开满了整个池塘。

你知道什么时候荷花开了一半么?

很多人都会认为是第十五天,然而并非如此!

到第29天时荷花仅仅开满了一半,直到最后一天才会开满另一半。

最后一天的速度最快,等于前29天的总和。

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

      我挺喜欢这个定律的,重点在于什么时候会开一半,答案是第29天,这个定律再次解读了坚持的意义,十年,同一家公司,见过太多的人事变动,有人高升,有人另谋高就,我对于金钱的理解就如同荷花定律一样,厚积薄发,在另外一个行业中有这么一句话,人只能赚到自己认知中的那部分钱,是的,古人云“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道理是一样的,池塘里的荷花就如果刚进入职场的我们,在一点一点磨练中,最终全部绽放,当你的认知达到某种程度时,第29天就到了。

     下一个十年已经开始,期待第29天的荷花绽放,写到这不太想写了,用一句话来总结吧,这篇文章也许你看明白了,也许你看不明白,也许你明白你自己看不明白,也许你不明白自己已经看明白;


我是夜幕下的咆哮,期待能与优秀你的共同交流!

如果您也觉着不错,一定要给我点个赞!

感谢点赞,感谢分享,感谢一路相伴!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第一个十年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