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

     

阳光正暖


说起我对咖啡的认识,不是因为世界百强品牌的雀巢三合一,也不是现时小资代表的品牌咖啡店星巴克,而是第一次走进一家小咖啡店里的收获。那时我刚出来工作不久,正是从学校向社会转变的阶段,离开了繁忙热闹的校园,开始在单位做闲散的小学徒,感觉突然腾出了许多生活的空隙,于是有了小心思去留意观察身边的林林总总。那一家小店里的各式各样的咖啡器具,带有木质小抽屉的手摇磨豆机,有个大漏斗的咖啡杯,对水柱有要求的细长壶嘴的手冲壶……对于我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我觉得值得花很多时间去玩耍。由此,我就因为这样那样的好奇而去接触到了更多的咖啡以及有关的边缘产品。


无意间经过

那一天的咖啡馆

      一个周末的午后,我照常去家附近的新华书店打书钉,在步行到书店对面的红绿灯时,我在树荫下躲着初夏的热,刻意地转过头,避开人行红绿灯那滴滴滴的提示音,无意间,我看到不远处一盏复古欧式的路灯,上面挂着一个木牌,coffee的字样隐约可见。那个时候,咖啡馆还是很稀缺,对于我来说,甚至是陌生的存在。至于这个店究竟是什么名字,现在确实想不起来了。

      红绿灯滴滴滴的提示声转变了节奏,我知道绿灯了,该过马路去了,于是我依旧按自己的路线去打书钉。然而我的思绪却一直停留在那个小店面。我最终还是按耐不住好奇,放下手头上的书,给自己一个休息的理由,稍带兴奋地穿过马路,直奔小店,推门而进。

      小店内灯光暗黄,随着门扇的开合,带动空气流动,一股焦糊的味道冲击了一下我的鼻腔,继而是淡淡的木头香味。咖啡的香,在那时候还是很陌生、很新奇,但是低矮的木桌椅散发出来的香味却是熟悉无比,有一种能让人想随意坐下来的感觉。

      柜台上各式玻璃器皿在柔和的光线下闪烁着不同光点和弧线,随着轻微的晃动和我眼神的飘移,所有的光都流动了起来,在空气中摇曳。高柜子上放着各式各样不同质地的敞口杯子、漏斗和咖啡壶,统统都吸引着我的眼球。我没有选择靠近窗户,观望窗外的小桥流水,而是直接坐到了吧台旁边的高脚椅上,细细地看着正在冲泡咖啡年轻老板。

      老板只在我推门那一刹那,抬头瞥了一眼,然后一直专注着自己手上的活儿……

手摇磨豆机

      年轻老板从一个褐色玻璃瓶里勺出了两勺咖啡豆,倒进了一只带木质小抽屉的手摇磨豆机里,磨豆机的把手是红利铜,下面带一个小抽屉,他旋了一下磨刀上面的齿轮,然后开始摇动把手,一圈两圈三圈,咖啡豆在磨刀的转动下发出脆脆的碎裂声,他停了一下,拉出小抽屉,看了一眼里面的咖啡粉末,咖啡粉末有点小颗粒,于是他又拧了一下磨刀上面的齿轮,继续摇动。抽屉里的咖啡粉末刚好七分满,特有的坚果香味在拉开抽屉的时候不知不觉飘散开来,他嘴角微微扬了一下,有一丝得意的表情。我当时并不知道,他满意的是那一只手摇磨豆机还是那坚果味的咖啡香?而在随后我在买下这台磨豆机时,我就知道了那丝微笑属于磨豆机。


苦,也是一种味道

第一杯手冲咖啡

      他转身在琳琅满目的柜子上选了一只玻璃咖啡壶,用开水过了一下,让我想起冲茶时的热壶烫杯的流程,然后架上漏斗,服服帖帖地铺上一张过滤纸垫,拿起了一只壶嘴勾长的手冲壶,一圈一圈,隔漏纸完全湿润了,微微氤起一缕轻烟,热壶的工序重演了一遍。

      小抽屉的咖啡粉末导入漏斗内,他继续用长嘴的手冲壶,一圈一圈,水柱规律地在漏斗里打了三圈,刚好把咖啡粉末完全润湿,他稍微停留了一会儿,眼睛眯了一下,我不自觉地随着他的动作,眯了眯眼睛,吸了一口气,刚才咖啡粉末的味道已经出现了变化,坚果的味道更浓,然后有股淡淡香草味,随着微热的水汽融化在空气中,钻进了我的呼吸系统和消化器官。

      正当我还在努力分辨着空气中的味道时,他继续一圈一圈地倒水,漏斗里水已经接近注满了,咖啡顺着隔漏纸滴入了咖啡壶里,咖啡的颜色不像茶,清澈透明,温柔含蓄,能感觉如丝绸般细腻。

      老板满足地放下手冲壶,我知道工序已经完成,一杯咖啡做好了,空气中开始弥漫淡淡的交错纷呈的果香、香草味和若隐若现的发酵的味道。

      当时我也说不清楚,那一杯手冲咖啡怎么地就摆在了我面前,兴许是老板心情好,也兴许是我来得正是时候。这一次的品尝,是辨识度很高的日晒曼特宁,那一股结实的苦,深刻的酸,让我记忆犹新。

      品尝咖啡的时光是专注的,不像茶,需要不断冲泡。捧着老板分享的那一小杯咖啡,他和我开始了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我当时对咖啡认知的匮乏,老板开始也只能轻描淡写地说点咖啡的杂事,几个回合下来,话题的焦点就转移到了各式各样的咖啡器具,首先就是那台已经让老板演示过的磨豆机。像我这样实质是半个理工女,对于这种新鲜的操作工具没有什么抵抗力。过了几天,我就把它买回家了,当年的报价要48元,我也没明白怎么就记住了这个价钱,或许是因为在当时价格不菲。

咖啡豆

      那个时候只知道曼特宁和蓝山,而且一般都是单品手冲咖啡。有很多书籍描述过各式各样的咖啡豆,从产地的维度、气候和水土,到烘焙的方式和深浅程度,冲泡的方式,水温的要求,然而对于咖啡的不同的味道,会因人而异,各有喜好。

      我是一个好奇宝宝,咖啡豆拿到我手上,立刻就会被我“望闻问切”了。从树上摘下来的咖啡豆有个热烈红色的外衣,经过日晒烘焙,变成了一颗内敛含蓄的小豆子,神奇地包裹着丰富的味道。我第一次触摸到咖啡豆子,就放入嘴里咀嚼,以为会很坚硬的豆子,其实是嘎嘣脆的,而且会碎成小渣渣,味道不浓,后来我才明白豆子蕴藏着那些丰富的味道,不是咀嚼就能尝出来,是需要研磨成粗细均匀的粉末、温度适中的热水,在既定时间内稍微浸润继而冲泡出来的。正如生活,需要很多流程、操作甚至技巧,在不断发现、学习、练习和品尝时体会过中滋味。


有意思的三顿半

一种满足

      说到手冲咖啡,确实是我内心一直比较执着和认可的,因为这是一个技术活儿。

      不同咖啡豆,不同的冲泡器具,不同的冲泡手势,不同的水温,不同的流程,以至于不同的心情,都会让咖啡散发出其独特魅力。正是因为影响的因素太多,每一杯咖啡都会呈现不同的味道、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特质,能激发出你的七情六欲,或是触碰你内心深处蕴藏已久的记忆,那些以为已经消散的过往,突然会如电影快进镜头般,在眼前不断播放。

      休闲的日子里,我会就着窗外和煦的阳光,把手冲壶洗好,温热,烫好了咖啡壶,洗干净马克杯,选好了我喜欢的象邦日晒阿拉比卡意式豆子,按部就班地冲出一杯咖啡。这个过程没有太多的思考,人正如这个过程中的一部分,融入了所有工序中,当香味弥漫着整个房间,人也随之愉悦起来。

      工作的日子里,匆忙的早晨,迷你咖啡机会帮上了大忙。起床后第一时间,我会将适量咖啡豆和匹配的水量放入咖啡机,按下启动键;洗漱完毕,飘散的香味就提醒我把咖啡装入暖瓶,可以上班了。我选择咖啡机是因为其标榜水温的控制适当,研磨与冲泡一气呵成,味道稳定,保持品质。这也是在忙碌的工作日给自己最好的奖赏。


迷你

品味感受

      开始的时候,喝一口咖啡,只有一个纯粹的感受,也就是对于食物最原始的认识,酸甜苦辣咸,没有一种有目的有知觉有标准的辨认和评价,没有方向,也没有层次,更没有想象。然而最初的感受是单纯,虽然言辞拙劣,但是却是最真实最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感受或许在生命的旅途中不会有很多机会出现,但是却让我恋恋不忘。

      后来开始学习品尝,从闻香到浅尝,从吞咽到回甘,味道由远到近、由浅入深、如闻花香、如观灯火。虽然还不能将咖啡丰富的味道匹配出各种物种,但是依然享受着不同味道在身体中流转的幸福。

      品尝感受总是基于手冲过程的心情,因为每一次的手冲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如焦虑的涩、悲伤的苦、幸福的甜……。

      时间不紧不慢,生活不慌不忙,我的感受不断丰盈,身体对于各种味道的包容与接纳、心灵对于不同感触的分类和理解,身心在持续尝试学习中不断进步,都是我从咖啡中逐渐品出来的幸福。


2020.03.01

你可能感兴趣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