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型討論|古文字隸定怎麼答?

文字學是一門以古文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在備考這門學科的時候,許多高校都會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古文字識別能力,即根據古文字形寫出其現代字形,或根據現代字形寫出其古文字形。

這一點,在近年的研究生考試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比如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原來只在古代漢語的試卷中考古文字字形,後來連現代漢語也開始考了,所佔分值越來越大;再比如南昌大學,近年也出現了這種趨勢。

總觀各個學校的考研試卷,常考的題型一般分兩種,一種是單純地寫字形,單個字分值一般為一分或兩分;一種是寫字形後,還需要對其進行解釋,分值要大於或等於兩分。大部分學生為了保險起見,都會在寫出字形後,加上一點解釋。解釋的格式一般為“本義+六書”,如:

釧,臂環也。從金,川聲,形聲字。

考試時寫簡體字就行了,不建議寫繁體,一是繁體筆畫多,耽誤考試時間;二是形體複雜,大多數人寫出來很醜;三是簡繁對照也蠻複雜的,寫錯了就尷尬了;四是學校一般要求寫簡體,如果要求寫繁體,一般會在試卷卷首註明,這樣的情況很少很少。更不要豎排從右往左寫,沒事別給自己挖坑,再者從老師的角度講,手寫的豎排繁體字,看著也累。

對於字的解釋,有的同學可能會有疑問。字的解釋有很多種時,我該怎麼寫?有人說《說文解字》錯了,A的看法是對的,又有人說,A的看法是錯的,B和C的看法值得討論。查閱許多資料後,發現各家說法都不一樣,都有一定道理,而只有本科學歷的我們無法作出判斷,這時我們該怎麼辦呢?

當一個字的字義沒有得到學界的公認時(實際上就算得到公認,我們也很难知道),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來。是的,你想摘哪家的說法就摘哪家(一般默認摘名氣大的,比如許慎、李學勤、裘錫圭等等業內大佬),可以的話,記得在解釋後面註明出自誰、哪本書,再加點自己的看法(認同還是保留意見),控制字數。

研究生考試本就是靈活的,這種題目沒有標準答案,一般會採用教材上的看法和最常見的說法,不能判斷的話,自由抒發可以引起改卷老師的注意(也顯得你讀書多嘛)。

這是筆試的情況,在複試中,有的學校老師還會要求學生隨意寫出某個古文,並進行口述解釋。如果平時不作準備,那麼很容易在競爭中吃虧。(遇到這種情況,如果不會,就直接說不會,無礙,但別人會而你不會,那多半會被比下去)

一般說來,“古寫今”比“今寫古”要容易一些,“古”到“今”,可以從字形上辨認,即使不認識“古”,也可以猜一個像一點的“今”,但“今寫古”就不一樣了,初學者猜也猜不出來,亂猜只會惹笑話。所以,“古寫今”一般在筆試中出現,“今寫古”在複試中可能會遇到。

我記得,我的老師就曾遇到過,他面試時,他導師問他:“舞”,跳舞的“舞”的古文會寫嗎?他轉身拿起粉筆就寫出來了,寫的還是筆畫最多的那個。回去我查了下,是真難寫。

當然,這跟我老師本科時沉迷古文字有關,他沒事就寫寫,所以記憶清晰,這是我們許多同學比不了的。

說到難寫,這裡還要提到考試選字的範圍,老師們在出卷選字的時候,還是蠻善良的,大多為基本詞彙,很好辨認,有的還會出繁體字,簡直送分題,偶爾會刁難一下,出個很難的古文字形,或者出個一個冷僻字或者異體字,讓你找不北。

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平時要多去“摸摸”古文。平時學習累了,寫幾個古文字放鬆一下。也可以打印出對照表(後台回復關鍵字“篆文”“甲骨文”可以獲取pdf),飯前飯後隨手翻翻,看多了,腦子裡有了記憶,考試時就不會慌了。

記憶古文,可以先記憶文字的部首,再用部首串記。當然,學好文字學不一定要記住所有的字形,具有基本的辨識能力就差不多了。遇到不認識的字,沒什麼害羞的,去查就是了。

關於查字搜書籍,推薦國學大師網和漢典網。國學大師網,收錄資料非常全;漢典網的古文字形收錄也很棒!

在字形方面,遇到問題,還是要及時請教老師和前輩,語氣懇切一些,禮貌一些,人家自然會幫你了。

(以上圖片中的字形你都認識嗎?)

▼感謝閱讀▼

你可能感兴趣的:(題型討論|古文字隸定怎麼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