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恶魔与《高老头》伏脱冷比较

想到“恶魔”一词大部分人脑海中一般会浮出这样的形象:头上有角、背中有蝙蝠一样的翅膀以及背后有着鞭子一样的尾巴的魔物。有时尾巴的前端类似尖锐的箭头。而头部、身体和四肢类似人类、面相凶恶,肤色则与人类不同、有时会有类似爬虫类那样的皮肤或鳞片覆盖身体,总之一眼就能看出不是人类。大部分场合会手持两叉或三叉戟那样的武器。

原本使用Demon、Devil和Satan等名字的存在逐渐被原本是佛教用语的“恶魔”所代指,“恶魔”为“犯恶行的魔”,它们是妨碍释迦牟尼佛冥想的存在,因此词语也有着佛教敌人的意思,这也与基督教中诱惑耶稣的恶魔相似。妨碍释迦牟尼的恶魔称作“天魔(Mara)”,而诱惑耶稣的撒旦两者都是系列玩家很熟悉的角色了。


随后戏剧的流行,“恶魔”这个概念在民间越发受到认识和喜好。其中19世纪歌德的戏剧《浮士德》对后世描写恶魔的文学或影像作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浮士德中的魔鬼叫靡菲斯特。

歌德作品《浮士德》中的魔鬼“墨菲斯托”是“墨菲斯托费勒斯”(Mephistopheles)的简称,德的作品中,浮士德必须将自己的灵魂抵押在魔鬼梅菲斯特手中,只要一停止对生命的追求便是死期来临。


魔鬼靡菲斯特引诱学富五车的浮士德和他签了一份协议,他满足浮士德生前的所有要求,作为交换,他将在浮士德死后拿走他的灵魂。久居书斋的浮士德对世俗享乐一无所知,魔鬼帮他开始体验另一种生活。

梅菲斯特虽然是个恶魔,但是歌德将他设定为代表“为成大恶而行善者”,他刚登场的时候,并不是个恐怖的恶魔,而是一个身躯瘦弱,微微驼背,鹰勾鼻的 男子,睑上浮著嘲笑似的笑容。不过他毕竟是个恶魔,能够变成种种样子,变成尨犬跟在浮士德身旁散步,或者变成旅行的学生待在浮士德的书房中。而在要与浮士德签订契约时,则是变身成西班牙的贵族。

《高老头》是《人间喜剧》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它是这部长篇巨制的序幕,并且是巴尔扎卡首次运用“人物再现法”布局多卷集小说。在《高老头》,巴尔扎克塑造了太多的经典人物,譬如“父爱基督”高老头、穷大学生拉斯蒂涅、出身高贵的鲍赛昂夫人等等,然而这些人物之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恶棍”——伏脱冷,他的形象缔造了几百年的经典。

恶魔伏脱冷凶狠而狡诈,他是一个充满魔力的教唆者,是一个老奸巨猾的资产阶级野心家,更是一直被认为是邪恶的化身。然而,伏脱冷的恶却充满了矛盾的因素,一方面他不遗余力的在制造者社会罪恶,一方面又强有力地抨击着社会罪恶。

在《高老头》所描绘的资本主义金钱社会的百丑图中,伏脱冷既是图中之人,又是这制图的人。

“伏脱冷”的身份只是他的一层面具,这个潜逃的苦役犯 , 真名叫做“约各·高冷” ,他还有个让人闻之色变的外号——“鬼上当”,他是是高等窃贼集团“万字帮”的高级参谋和最高统帅 ,是一个尚未得势的凶狠的掠夺者形象。


对于这个人物,他的创造者巴尔扎克曾有过这样的评价:“伏脱冷是一首恶魔的诗。”

而这块资本主义泥淖中又臭又硬的石头,不仅不会被其他因素腐化,甚至还无时无刻腐化着别人。在那个遍地开满“恶之花”的金钱社会,伏脱冷擅长于“以恶制恶”,他用自己奉为经典的利己主义哲学,去报复和反抗社会,以弱肉强食的手段去肆意掠夺。

凶狠而暴怒的伏脱冷,可以说是世界文学人物中“反面”人物的典型代表 , 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作诗的灵感是罪恶的金钱”,他用恶魔之诗,歌颂着人间撒旦。

你可能感兴趣的:(《浮士德》恶魔与《高老头》伏脱冷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