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媒体,都以内容为王

在这个自媒体、微媒体等各种媒体泛滥的今天,“内容为王”似乎成了一个过时的说法。有人说要做平台,有人说要做联盟,也有人说要打通媒体产业链,实质上,媒体的本质依然是内容的传递。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站、微博、微信、APP……这些都是内容的载体和渠道,如果只有他们,没有内容,就像是高速公路上没有车一样,失去车的高速公路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近一年来,各种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讨论甚嚣尘上,而互联网颠覆了媒体、互联网颠覆了零售、互联网颠覆了金融……已经有许多行业被互联网颠覆掉了,但互联网颠覆的只是各个传统行业的通路,它将各个行业不透明的中间环节、以及各种通路如风卷残云般一扫而光,但并没有颠覆所有行业的本质。

比如,在制造业,互联网并没有颠覆掉生产制造,不是说有了互联网思维就不用开机器了,就不用生产制造各种零部件了。这就如同小米一般,即使小米的软件、营销等做的再好,如果没有各种手机零件,小米同样无所适从,小米所颠覆的是手机生产制造的组装、包装和营销等环节,而生产制造则通过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选取最具性价比的零部件。如果有一天,所有的手机零部件厂商集体封杀,即便是强大如小米,也会在一朝之间倒掉。

传媒行业同样如此,曾经,电视颠覆了广播,网媒颠覆了纸媒,自媒体颠覆了传统媒体,但是这些都是通路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媒体的本质——内容。网络媒体的进化如出一辙,新浪等门户网站将各种纸媒变成了自己的内容源,一举颠覆了纸媒的发行渠道,并进而蚕食了纸媒的广告;但紧接着,搜索引擎又将门户网站等变成了自己的通路,成为用户获取内容的源头;随后,微博、微信、APP等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分食着搜索引擎的蛋糕。但所有这些网络媒体的形式,都在传播着一样永恒不变的东西,还是内容。

互联网颠覆了传媒行业,却没办法颠覆内容的生产制造。

曾几何时,当纸媒日薄西山、内容生产每况愈下时,当纸媒拿起版权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内容权利时,网媒也在面临内容源缺乏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如果有一个好的内容,就会引发诸多网媒的竞相转载,一时“洛阳纸贵”,以致于后来网媒也不得不自己养活一批内容生产者,但好景不长,搜索引擎、微博、微信的出现,尤其是自媒体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媒的关注度。于是,一大波自媒体平台涌现,从虎嗅到36氪,从搜狐自媒体平台到百度百家,从微信自媒体联盟WeMedia到微媒体联盟Vmeti,这些平台的涌现,其实无非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聚合内容,提升平台影响力。

“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平台的价值,但反过来说,在平台依靠内容成功之后,平台对内容的推广将有着不可或缺的帮助。过去就曾发生过一些不知名的平面媒体求着知名网媒无偿转发内容的事情,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尤其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用户很难有机会自己主动去寻找好的内容,而是更多依附于知名平台来获取信息,如果没有平台,内容得不到传播,这些内容的生产也就变得没有意义。

诸多自媒体人在驻扎各大自媒体平台的同时,总是在文章结尾总是会写上欢迎转载,但需要注明出处,并附上自己的微信订阅号,由此可见各个自媒体人在内容和渠道之间的摇摆。即便如此,微信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平台而已,也有着其规则存在。

正所谓内容为王,渠道为后,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内容和渠道的价值所在,这就像是鸡生蛋、蛋生鸡的辩证关系。但从两者占比来看,内容和渠道依然遵循着二八法则:内容占80%,渠道占20%。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切媒体,都以内容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