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典”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国人为何执着于吃“野味”

这个春节注定是难忘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例每天都在急剧攀升,看着数字成倍的上涨,心底有个声音在告诉我们,那原本是一个个生动而鲜活的生命,是那如夏花般恣意绽放的灵魂。

如今,一切戛然而止,我们祈祷着,希望生命顽强的种子可以挨过瑟瑟萧条的严冬,等到春暖花开时,又可以蓬勃绽放。

从“非典”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们不得不深思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中国人为何如此执着于吃“野味”?

1

《红楼梦》中,在“宁国府除夕祭宗祠”章节中写道,乌进孝千里迢迢来京都给贾家上供。进租的单子上应有尽有:大鹿、獐子、狍子、野猪、野羊、鲟鳇鱼、杂鱼、风鸡、野鸡、熊掌、鹿筋……等等,全是野味。 给贾母的一道菜——“风腌果子狸”,其中果子狸,正是非典的病毒宿主。

如此豪门大族,钟鸣鼎食之家,所谓是飞禽走兽,无所不吃。

荣耀,身份,地位,猎奇,稀缺,等等……已经不能够从普通的珍馐佳肴中得到满足。

其实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已经详细记载了,野生的物种多有病毒,然而,依然躲不过人类果腹之欲的贪婪。

网上有个调侃蝙蝠的段子,笑谈中,见真知。

“凭一己之力封印了病毒千年,昼伏夜出,努力扮演一个孤独的潘多拉盒子,而且长得真的是一张死神脸,万万没想到,还是扛不住被吃。这生生世世的努力,终究还是错付了……”

人类对大自然的不知敬畏,是一切灾难的源头。

我们的祖先用了千万年的时光,千万年的智慧,为我们精心挑选了可以健康果腹的食物,可以圈养的家畜和家禽。

通过反复的淘汰和筛选,鸡、鸭、鱼、牛、羊、猪等宝贵的食谱得以流传至今,那是万年的时光精髓,千年的智慧沉淀,岂能一言以蔽之。

食用驯养成功的动植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表征,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我们是万物之灵,也请善待其他生灵。

2

最近几十年,全世界数次大疫情的爆发,几乎都与吃野味有关。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跟以前SARS、艾滋病、埃博拉等病毒一样,都来自于某种野生动物。

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显然我们还没有从“非典”事件中吸取到足够的教训。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如此执着于吃野味呢?

中国的菜肴如此丰富,难道还不能够满足某些人的果腹之欲吗?

其实真正执着于吃野味的人,并非简单的只为果腹之欲,而是皈依的灵魂有了缺口,需要大量猎奇的稀缺物种来填补。

很多野生动物或因数量稀少,或因政策限制,一般人很难吃到。能够吃到“野味”的人,都需要通过特殊渠道,或是花费高昂的价格,如此,大费周章,才能彰显个人与众不同的能力,和那膨胀的虚荣心。似乎能够吃到“野味”,便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再者,野生动物完全来源于大自然,它们比人工培植的食物具有更完整的自然性,因此不少人坚信野生动物要比普通的饲养动物更具有营养价值。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流传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很多人依然秉承“药补不如食补”的理念。意图通过吃野味来达到滋补养生、强身健体的目的。甚至有些人盲目的相信,有些“野味”有着神奇的功效。

人类总想着征服大自然,征服山河大海,征服一切物种,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何其渺小。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每次征服,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3

梁从诫先生曾说过:

“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犹如一张大网,每个物种都是网上的一道经纬,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使这个大网上出现孔洞,任何一个孔洞对人类来说都是绝对危险的。”

所以,请爱护生灵,敬畏生命。

我们现在食用的家禽、家畜肉类产品都是经过卫生防疫部门严格检疫后才投放至市场的,而“来路不明”的野味,却总是潜藏着种种危机。

很多“野味”本身自带病菌,加上环境的污染,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就在对野生动物的猎捕、运输、饲养、宰杀、贮存、加工和食用过程中扩散传播。 此外,部分偷猎者还会采取毒杀的办法获取野生动物,其所使用的毒药毒性较大,不易降解,大部分残留在动物体内,进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如此危险,还有人执着于吃“野味”,真的是在用生命去冒险。甚至因为部分人贪图口腹之欲,而酿成大面积的人祸。

如此得不偿失,希望能够引以为戒。

请善待每一个生灵,请相信它们也有皈依的灵魂,也有苦痛和欢愉。

有生之年,每一天都是劫后余生,善待自己,敬畏生命,我们相信,春暖花开之时,一切阴霾都成过往,“疫情”散去,还天空一片清明。

我在春暖花开处,等你,凯旋归来。

作者:夕聆雪,安般兰若签约作者,愿用笔端敬余生,一句一梦织繁笙。写作,是一场扣问灵魂的逆旅,邂逅自己才能遇见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非典”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国人为何执着于吃“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