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史(18):东山法门

第六节 东山法门

弘忍大师在破头山接受道信大师的衣钵,成为达摩佛学院第五任院长后,继续留在师父身边深造并服侍师父。公元651年,道信大师去世,弘忍大师自然就成为了破头山正觉寺佛学院的一把手。

道信大师在时,正觉寺佛学院学僧就超过五百人了,弘忍大师接班后,前来报名入学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每间教室都挤得人满为患,小小的正觉寺已经不能容下这么多的人了。要知道,他们都是靠自己劳动自己生产来养活自己的。人一多,吃喝拉撒、学习、教育、管理等等都是问题啊。看来,得另外修建佛学院来安顿这些学僧才行啊。于是,弘忍大师决定在破头山正觉寺东边十来里的地方,一个叫做冯茂山的山上,重新修建一个佛学院。冯茂山因为在破头山东边,所以又叫东山。这也是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

弘忍大师要在东山修建佛学院的消息一传出,帮忙的人如同潮水般哗啦啦的就来了,官方的,民间的。出工的,出力的,出物的,出钱的。反正那是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啊。

公元654年,初具规模的东山寺终于在大家的努力中完工了,弘忍大师也正式移居到了东山寺佛学院上课。

弘忍大师在师父道信大师还在世时,就已经被特许可以代师行教了,由此可见弘忍大师不论是道德品行还是佛法禅道,都是出类拔萃的,都是足以为人师表的。道信大师去世后,弘忍大师更是一株独秀了,现在又有了自己单独上课的佛学院,弘忍大师更是大开法门,不论来求学的人根基如何,弘忍大师都能广授禅道。所以四面八方前来找弘忍大师参学的人那是络绎不绝。以至于东山寺佛学院学僧超过七百人,全国各地前来参学的信徒每个月都超过千人,终至于“道俗受学者,天下十八九,自东夏禅匠传化,乃莫之过”。经过弘忍大师二十几年的努力,道信大师和弘忍大师在黄梅县所创立的正觉寺和东山寺,终于成为了全国禅学的中心,“东山法门”也成了当时禅宗的代名词。

弘忍大师在东山寺,除了教学以外,同样坚持了师父开创的农禅结合思想,要求大家必须劳动,要确保能自给自足。不用去依附谁,也不用去乞讨谁。僧众们聚居在一起,也便于管理。当然,弘忍大师也是恪守师训,率先垂范,自己长期住在东山上,优游于山水之间,栖养心神,足不出山,远离尘世。并且不参和政治,和上层统治阶层保持足够的距离。对此,很多人表示疑惑不解。曾有人就此问弘忍大师:“学问何故不向城邑聚落,要在山居?”弘忍回答道:“大厦之材,本出幽谷,不向人间也。以远离人故,不被刀斧损斫,一一长成大物,后乃堪为栋梁之用,故知栖神幽谷,远避嚣尘,养性山中,长辞俗事,目前无物,心自安宁,从此道树花开,禅林果出也。”从这个回答上,我们可以看出弘忍大师傲啸山林的超凡脱俗之态。这才是禅者真正精神所在,所以,弘忍大师的东山寺才能成为真正学佛之人心目中的圣地。

弘忍大师的东山佛学院越开越红火,前来报名入学的学僧也是越来越多,弘忍大师马上就感觉到了以前的教材有点不够用了,于是,除了四卷本《楞伽经》和《文殊说般若经》以及道信大师的佛学论文《入道安心方便法门》外,弘忍大师又在众多的佛经中,特意挑选出《金刚经》来作为教材,供学生们学习研究。因为《金刚经》篇幅短小,只有五千余字,而且比较通俗易懂,并且深含佛法大意,所以立马就引起了同学们的高度关注,也强烈的引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在佛学院中形成了研究学 刚经》的阵阵高潮。其中,对于《金刚经》的研究学习,慧能同学最有心得体会,并且在往后的学习过程中,发表了多篇学术水平登峰造极的论文,最终使得《金刚经》成为禅宗的必读课本,成为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大乘佛经。并且和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并列为释儒道三家的代表经典。

弘忍大师的东山法门声望越来越高,弘忍大师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以至于深处深宫的皇帝都知晓了弘忍大师的大名。唐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唐高宗李治下诏,派出使臣来到东山寺,请弘忍大师入京见驾,弘忍大师毫不犹豫的就拒绝了。在这一点上,弘忍大师和他的师父道信大师一样,宁死也不到皇帝身边去。没过多久,唐高宗李治再次派人来传诏,请弘忍大师到京城去传法。弘忍大师也再次予以拒绝。李治知道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对弘忍大师大加赞赏,并且派人给弘忍大师送来了很多的衣物药石,供养弘忍大师。

弘忍大师在东山寺传法二十几年,徒弟众多,其中有十大弟子最为获得弘忍大师的称赞,不过,最终弘忍大师把他的衣钵交付给了慧能大师,并且委任慧能大师为达摩佛学院第六任院长。

唐高宗咸享五年,公元674年。年初的一天,弘忍大师忽然对身边的弟子玄赜道:“玄赜啊,我在这个世上的日子不多了,你赶紧去给我准备墓塔吧。”弘忍大师虽然弟子众多,可是这个时候,那些受到弘忍大师印可了的上首弟子,大都已经前往各自的地盘弘法去了。留在身边的弟子,此时以玄赜为首了。玄赜虽然公元670年才到破头山参学于弘忍大师,却非常谦虚恭敬,敏而好学,对弘忍大师的起居也照顾的非常好,所以玄赜深得弘忍大师的喜爱,也成为了弘忍大师最后印可的上首弟子。弘忍也给了玄赜非常高的评价:“汝与神秀,当以佛日再晖,心灯重照。”正因为如此,弘忍大师才会把建造墓塔这样的大事交给玄赜办理。

玄赜听到师父这样的吩咐,不禁立马热泪盈眶,跪拜在师父的面前。弘忍抚着他的头道:“出家人,无需如此,办事去吧。”玄赜含着泪哽咽着答应了。

玄赜虽然答应了,不过他却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此时,早已代师行教的大师兄神秀因为不被当地官府所容,潜藏得无影无踪。已经得到达摩佛学院第六任院长任命书和金襕袈裟的慧能师兄,一年多前已经偷偷回到广州去了。最早受到师父印可而且年龄最大的慧安师兄,此时隐居于终南山。智诜师兄此时在资州(今四川资中)德纯寺传法。师父门下最为知名的上首弟子们天各一方,只有自己在师父身边,安排好师父后事这个重担,自己必须担起来,也必须办好,绝对不能出半点差错。

于是,玄赜带领师兄弟们,到山上去专门寻找那些天然的方石,并且叫精通建筑专业的人负责建设,把墓塔建造的庄严而雄丽。


到了二月十四日。弘忍大师叫来玄赜,问道:“我的墓塔修建好没啊?”

玄赜低着头答道:“师父,已经建好了。”

弘忍大师道:“我佛如来入般涅槃是在二月十五日,我比不上佛祖,所以不能在这个时候涅槃。”

说完后,弘忍大师又望着玄赜道:“如吾一生,教人无数,好者并亡,后传吾道者,只可十耳。我与神秀,论《楞伽经》,玄理通快,必多利益。资州智诜,白松山刘主簿,兼有文性。莘州慧藏,随州玄约,忆不见之。嵩山老安,深有道行。潞州法如,韶州慧能,扬州高丽僧智德,此并堪为人师,但一方人物。越州义方,仍便讲说。”说到这里,弘忍大师拉着玄赜的手道:“汝之兼行,善自保爱。吾涅槃后,汝与神秀,当以佛日再晖,心灯重照。”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二月十一日,弘忍大师在这个俗世的历程也快走到尽头了。这一天,弘忍大师召集寺庙的僧众,语重心长的说道:“吾今事毕,时可行矣。”说完后,便走进早就准备好了的墓塔,面南趺坐好后,两眼一闭,便离开了这个俗世。终年七十四岁。弘忍大师和他的师父道信大师一样,都能提前预知自己离世的情况,从而教门人提前给自己准备墓塔备用,看来,得道的高僧,就是不一样啊。

弘忍大师一生甘于淡泊,傲啸山林,对于名闻利养,弃如敝履。所以,他的很多说法的资料都没能传下来,现在我们唯一能看到的,就是他的《最上乘论》。不过,这部不足四千字的著作照样有专家提出是后人伪作。

弘忍大师虽然离开了,但是他的十大弟子却将他的禅法撒向了中华大地各处,从湖北黄梅县到河南洛州,到陕西华州,到四川资州,到江苏扬州,到浙江越州,到广东韶州。最后,随着神秀和慧安、玄赜等相继被皇帝下诏请入京师,成为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的国师,弘忍的禅法终于成为领导全国的佛门正宗,从而一统江湖。

后来的唐代宗赐给弘忍大师谥号“大满”,墓塔曰“法雨”。

近300年后,宋朝的开国皇帝宋 赵匡胤准备挥师平定江南的时候,此时,僧人们惊奇的发现,弘忍大师肉身不腐的遗体竟然流出了鲜血,就像一颗颗泪珠一般。寺庙里的高僧私下里都说到,江南的李氏政权这次必定会灭亡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禅宗史(18):东山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