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澔【704】仁者是平易近人的2022-07-10

子夏曰:“士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华杉详解

“优”,是有余力的意思。子夏说,当官任事有余力,则继续学习。学习有余力,就可以去做官。

按逻辑,先学习,才有能力出去做事。做事之余,要继续学习, 应该“学而优则仕“放前面才对。但子夏先说“仕而优则学”,想来是要强调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吧!

今天我们更需要强调终身学习,因为学校学的东西,现在做事用得上的还有多少呢?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大量的东西都需要继续学习。终身学习,首先是在事上学,学习每天手上做的事。另外,也要特别注意系统地学,要学哪一门,就要从哪一门的基础知识、经典著作开始,有系统的时间计划去学。不是用零碎的时间,零碎地接受信息刺激,如果只是听听讲座,逛逛论坛,刷刷手机屏,那都是道听而途说,反而把自己搞乱了。

刘澔觉

学习呢,最近有一点新的体会,还是之前说过的,听话,照做。身边这么多牛人,每个人都是你的老师,但是他们说的多了,你就乱了是不是,没关系。你要听,因为他们的方向都是为了这件事好,你要知道别人发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但同时你对这个事物一定要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这样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谁说了什么,在什么位置。这样就不乱了,你知道如何分辨和理解。

学习呢一定要事上琢磨,因为只有在具体的环境中,才能具体思考。你不在,想多少都是假设,你在,想多少需要观察和体验。什么角色都要感受,才能发现问题,学习,改进。

原文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华杉详解

子游说,亲人去世,居丧行礼,抒发哀伤之情,尽哀伤之礼,就够了。不要哀恸过度,以至于毁身灭性,把自己身体都搞垮了。

子游这话,似乎是有所针对。有的人,鼓励孝顺节烈,若有父母去世,似乎越是痛不欲生,越是自毁自残,就越是孝顺。子游就说,止乎哀而已,每个人都会去世,难道活着的人都要跟着他去吗?

后世鼓吹的节烈,都不是孔子的思想了。孔子思想的核心,他自己与曾子对话时说过,吾道一以贯之,就是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父母去世,你自己不愿意“哀毁不成人形”,就不要鼓吹那是孝顺。配偶去世,如果你自己不愿意终身不嫁不娶,就不要立贞节牌坊对别人进行道德绑架。

刘澔觉

人性很重要,有些需要很好的人性化管理,有些则需要自己把自己管好,不要像个动物。为什么道德绑架,因为简单直接、好处理,和有些地方政策一刀切一样。

原文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华杉详解

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啊,他也算是难能可贵,人所难能的了, 但是啊,他还达不到仁的境界!

曾子也说,子张啊,威仪堂堂,高攀不起啊,你没法跟他一起进步仁德啊!

两位同学的话,把子张给定性了。《列子・仲尼篇》说子张:“师之庄,贤于丘也。”又说:“师能庄不能同。”就说这子张威仪风度,比老师还相貌堂堂,但是,不能跟大家接近,整不到一块儿, 所以他和同学们关系都不好,总有距离。

刘宝楠《论语正义》说,弟子群居,修德讲学,都是为了仁德。 但仁者必须忠信笃敬,能够照顾后进,关心下人,能跟大家亲近,大家都能接受,才可以一起走向仁德。如果容貌威仪过于庄盛,别人都接近不了,那就是自爱自恋,别人没法跟你一块儿了,那怎么仁呢?

一句话,仁者是平易近人,不是清高自诩。

刘澔觉

人不能论帅和美,因当论是否舒服。这天下美貌帅气的人多了,但能让你舒服的也许就那么一人,舒服出现的那么合适。

人和人的关系就是这样,相处出来的。仁者呢,不是区分你我,不是区分远近,是大家一起舒服,不会嫌弃这那的,也没有说,我们是一群,你们是一群,大家都一样。只要在学习成长,我们都是道友,一起琢磨。

你自是一副清高模样,那自然,没法融入。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澔【704】仁者是平易近人的2022-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