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人主》 第十章 请止

红林悟道《韩非子-人主》 第十章 请止

红林悟道《韩非子-人主》上一章韩非子揭示了世之不治的政治原因。君主听信当权大臣和左右近侍对法术之士的非议和诽谤,不能独立坚持原则的任用法术之士,法术之士为求自保而不敢进言,致使朝廷权力失衡生态失和,最终当权大臣在没有法术之士的制衡与监察下独揽朝政以权谋私,这是国家得不到治理的政治原因。

治理国家首先要确保国家稳定,而国家稳定的基石是上层建筑要稳定,也就是结构要稳定。韩非子的意思是当权之臣与法术之士相互制衡,达到权力平衡与生态和谐,创造社会发展的良好政治环境。但,问题是现在君主听信大臣与左右的一面之词,致使法术之士不敢进言履职,当权大臣自然是无法无天为所欲为,国家能不混乱吗。

韩非子不仅是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还是真正的政治家。在他看来,朝堂就是一个政治生态圈,最好的局面就是权力平衡生态和谐,环境优美,这样才能促进事物发展。权力失衡生态破坏,环境恶化,就会阻碍事物的发展,最终沦为滋生邪恶的污秽之地。当权大臣不可一世,法术之士不发一声,世之所以不治也。

君主作为一国之君,是治国的主体,国不治的主要责任当然应该由君主负,这是无可厚非的。当权之臣与法术之士相互制衡,达到权力平衡与政治生态和谐是自然法则的社会化衍伸与应用,并以法规的形式确定,这是天道,并不是君主个体思想意识的创新产物。所以说,君主失国,是违背了天道所致。

君主不知为君之道不懂紧握赏罚权柄,治国违背天道不懂当权之臣与法术之士的制衡,我们常说昏君,这就是昏君之为。贤明的君主既知为君之道,又知治国之道,在此基础上依法治国。

我们常说“道理”,就要先知“天道”,后知“事理”。紧握权柄与懂得平衡就是天道,依法治国就是事理。在君主眼里不管是当权之臣还是法术之士都是君主的臣,他们只是职责岗位不同罢了,如何任用才是关键。韩非子认为“明主者,推功而爵禄,称能而官事。”意思是英明的君主,按照功劳封爵赏禄,衡量才能进官任事。这是用人的原则。

韩非子讲完治国的政治规则后,最终还是讲了人的问题。人是事物的主体,没有人再完美的政治规则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只有选对了人才能让完美的政治规则产生应有的价值。韩非子还是利用君主的赏罚权柄用人,好则赏能则事,反之亦然。关于这一点我们说过很多,这是用人的基本原则,也是管理的基本原则,不再多讲。如果连基本原则都不坚持,就不要谈什么管理了。

用人的前提是选人,如何选人,韩非子认为“所举者必有贤,所用者必有能,贤能之士进,则私门之请止矣。”意思是:选拔的人必定要有好的品德;任用的人必定有优秀才干,贤能的人得以进用,私门的请托就行不通了。这是选人的原则。

德才兼备这是中国人自古选人用人的基本条件。韩非子的重点是“私门之表止矣”,选人用人坚持基本原则与条件,私人的请托就会杜绝了,因为达不到应聘标准,自然就不能录用。原则是用来坚守的,不是用来做人情的,标准是用来评判的,不是用来谈判的。

【明主者,推功而爵禄,称能而官事,所举者必有贤,所用者必有能,贤能之士进,则私门之请止矣。】

许多的领导者,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外部环境,而不检讨自己的过失。人是事物的主体,失败的原因归根是人,认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为当初的任人为和任性用人而懊悔。选人用人的人一开始就失败了,所选的人所用的人只是失败的执行者与推动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林悟道《韩非子-人主》 第十章 请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