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没有人认领一个议题?
教室里很安静。
我撕下两截美纹胶,刺啦的声音在近30人的文科大楼104教室里,听得异常清晰。
这场教育者生涯工作坊,我设计了“开放空间”项目,此时此刻,场面很“开放”,我在等待同学们的回应,我并不知道今天的后半程,还会发生什么,产生什么。
我清楚知道我背后的白板上写的每一个关于未来教育的议题,我希望这些议题能够得到我们华师大教育学部研究生一年级同学们的支持,在教育和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的家庭,学校应该形成合力,这个道理谁都懂。
“自信,勇气,坚持,目标,处理冲突,时间管理,情绪管理……”
我轻轻得说了一句,看来探讨一下勇气的教育有多么重要。
苏格拉底说,教育最大的技术,就是去唤醒。
如果我们要去给孩子们传递”勇气”,我们自己的”勇气”如何被唤醒?
2
第二只手举起来了,老师,我们认领感恩。
第三只手也举起来了,学姐,我想试试自信。
认领自信的这位同学,大约几分钟前跟我说,今晚的工作坊和我预期的不太一样。
我的回答说是的,我在工作坊开头就说过,可能和很多同学的期待不同,如果担心期待落空可以先离开这个教室。
在周四的工作坊开始前,我收到了来自就业指导老师的一份就业困惑调研,看完以后,我立刻写了一封信,请章老师转给报名参加周四晚上工作坊的同学们。让我始料未及的是,现场只有3个人看过了我的信,恐怕很多人抱着听讲座的心踏进教室,没想到,这位学姐会那么折腾他们。
当然,即使期待不同,你也可以选择等一等,看一看。
等一等,再看一看,是教育者的智慧。因为唤醒,需要时间。
随着5个主题被认领,教室里开始变得热闹,嘈杂起来。
开放空间开始。
从中文系到教育学部,这是我近期第二次走进母校华师大,和同学们交流生涯话题。
而在今晚这场工作坊之前,我和教育学部的沈老师,章老师,分别打了将近1小时的电话。谈起同学们的就业指导,老师们忧心忡忡,而谈起未来教育,我亦忧心忡忡。
每说一次这个话题,我都会升腾起一股激烈的情感,乃至落泪。
3
作为一名在大众教育的冲锋陷阵者,君说乎终身学习社区,在个人成长领域深耕了近五年,今年疫情对生活,工作乃至家庭的影响,我开始了家庭教育方向的探索。
而当我真的走进这个赛道,我最大的感受是,心疼,沉重和使命感。
所以我在用OH卡做自我介绍的时候,选择了这一张。
做父母,要去托举孩子,本身就是一个甜蜜而不轻松的包袱,而如今我要去托举家长和家庭。
有焦虑的妈妈,和惊弓之鸟般的孩子;
有宠坏的孩子和几近讨好到跪式育儿的家长;;
有连夜写信求助,被爱人斥责不作为的父亲;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就是你们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孩子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
其实我写下来的都是备用议题,我本来想学前教育,教育管理的同学们每天的专业学习中,一定思考更多关于“人”教育成长的内容。所以,开放空间开始前,我问了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思考过家长希望孩子在你们这里收获什么?或者孩子们期待在你们的课堂中收获什么?
没有人回答,只有一个同学说,老师,你可能对我们的工作不了解。然后她开始说明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幼儿园的去小学化,以及她所作的决策就是如何幽默得寻求平衡。
同学,你可能误解了我。
我并不是一个你见到过的那些为幼升小而拼命鸡娃的家长,我从孩子一年级到现在,基本不辅导功课,连她的教科书,我都没翻过。你知道我这样一个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诉求吗?
我虽然没有做过幼儿园老师,但是我的孩子上过幼儿园。我没有做过小学老师,但是我的孩子正在经历小学。我没有做过中学,大学老师,但是我的孩子早晚也会完成高中和大学教育。
我们不思考被教育者需要什么去应对未来,我们怎么去做教育?
大班教学,学科划分,统一课表,考试反馈,就连教室,课桌,还有老师的讲台,150多年来,工业化教育的样子未曾改变多少,可是我们的城市和生活近20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难道教育还是继续150年前的样子?
4
开放空间的30分钟结束了,需要大家讨论的话题,还有很多很多。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希望我们一起,去畅想未来世界的样子,也一定要有牢牢扎根在心底的信念。
教育不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其他工作如果给多少工资办多少事也就罢了,做个80%的平庸者,那是一种选择,但是唯独做教育不可以!
我们的一言一行,甚至一颦一笑,一个起心动念,都会影响一个人,一群人,乃至一代人,这就是胡适先生说的社会的我的“不朽”。
“小我”虽然会死,但是每一个“小我”的一切作为,一切功德罪恶,一切语言行事,无论大小,无论是非,无论善恶,—一都永远留存在那个“大我”之中。那个“大我”,便是古往今来一切“小我”的纪功碑,彰善祠,罪状判决书,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的恶溢法。这个“大我”是永远不朽的,故一切“小我”的事业,人格,一举一动,“一言一笑,一个念头,一场功劳,一桩罪过,也都永远不朽。这便是社会的不朽,”大我“的不朽。
做一个教育者,请先从唤醒自己开始,唤醒我们教育者自己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