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章节:30.把坚持这个概念从你的操作系统中删掉行不行?
阅读体验:
一,作者要解决什么问题?
删掉“坚持”这个概念。
二,解决问题的观点是什么?
删掉“努力”和“坚持”
三,解决问题的关键词有哪些?
努力,坚持,骨子里,内心深处,极其重大的意义,一念一世界,别人家的孩子,另一个物种,为它赋予很多意义,栩栩如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传染,镜像神经元,根本停不下来,谁不让我做,我就跟谁急。
四,不解决问题有什么困扰?
不能持续的去做一件事情
五,解决问题之后有哪些好处?
不用苦哈哈的坚持,谁要是不让你干,你就会和谁急眼。
六,解决问题的步骤:
1.从观念上意识到:努力对我来说,是不存在的概念,正如坚持这个概念,在我的世界里也不存在一样。
为什么:
若觉得某件事需要努力和坚持才能完成,那这件事到底从一开始就注定做不成了。
因为需要努力,需要坚持,说明骨子里不愿意做,骨子里并不是一个完全比喻的说法,因为我们的底层反应来自脑与脊髓的连接处,也就是说那里还真的是大脑深处。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是不可能做好的,也不可能做成。
不信吗,那就试试呗,反正已经试了那么多次了。
2.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之前,都要想尽办法,为你正在做的事情赋予极其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意义。
因为一念一世界。
案例:李笑来为自己的写专栏找到的重要意义,就是资助优秀的学生一年奖学金2000块钱,按照一篇文章2000字计算,按当时的订阅量算,那就相当于能资助2000名大学生,这样的话是为国家做很多很多的贡献。
这么一算,那就是谁拦着,就跟谁急了。
当时考进新东方的时候,背单词也是按照这样的算法来解决动力问题。
3.具体做法:
当你决定练习某项技能的时候,在你已经想办法为他赋予了很多正面意义之后,还可以为没有它存在赋予很多负面的意义,拿出一张纸花几天甚至几个月去罗列一下:
①若没有这项技能,现在有什么事情我根本做不了,或者根本没有机会做?
②进而,我在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会失去什么样的机会?
③如果最终我没有掌握这项技能,我就会和哪些人一样,他们的生活究竟因此变得多么凄惨?
不仅要罗列,还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能想象出来的细节栩栩如生的写下来,相信我这样会吓到你的大脑,准确的说就是那种把你需要的恐惧深深埋入你的潜意识,然后你的大脑就会在很多时候,自动工作催促你抓紧时间,否则他会焦虑、害怕、不安……
④另外一个尤为重要的技巧是,想尽办法寻找拥有那项技能的人和人群,尽量与他们共同度过大量的时间,如果没办法1对1交流,也起码要时刻关注他们,这就是之前说的从物理上接近目标。
这就是是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朋友全是胖子,那么大概率上你也会变成一个胖子。
到这里,是不是你已经认可,要把“努力”“坚持”从你的操作系统中删除了呢?
七,解决问题的愿景:
就算你没有人去催促你做某件事情,你自己的状态就是:谁拦着你,你跟谁急!
今日金句:一念一世界。
(我是从
25节:我是如何生生错过一次升级机会的?
这一节开始懂得,一念一世界的概念的。)
联系自己:
1.大概在三年前听过这个理论:要把坚持这个概念从最大脑中去除。可是那时候完全不以为然,觉得就得坚持呀,不坚持怎么做呢?
直到现在才完全理解,去除坚持这句话,他是什么意思。
其实就是根除,内心的排斥感,也就是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要去掉这个源头。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本书的理论跟《微习惯》的理论不谋而合:微习惯也强调不要跟自己对抗,如果你从一开始就对这件事情有抵触,那么大概率上是完不成的,无论你怎么样坚持都完不成。
所以微习惯要要求我们微量开始,小到不能再小的目标开始,没有失败风险的开始。
然后每天去做可以就可以了。
我自己尝试微习惯的成功的方面有:
1、持续日更396天
2、持续引体向上2个月
其实这两项,我也只是采取了不对抗措施,没有给他赋予更大的意义,如果说赋予更大的意义,我相信日更的字数还能再上一层楼,质量也可以更高。人体向上的时间也可以再翻一倍。
现在我把赋予极其重大的意义用于研究手诊这件事情上,以前觉得枯燥的医学知识现在会主动积极的去看,去学习,去深入。
在这件事情上,嗯只是列出了积极意义,还没有去列出一些负面的影响,所以这是需要嗯再去补充的。
另外还需要无限的靠近自己的物理目标,那这一点,在8月份的时候也会实现,我相信在后面,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机会,去靠近物理目标。
所以说到这里又会联想到前面强调的“笃信”。其实笃信,不是凭空捏造而来,是你在充分分析了这件事情的可行性,以及未来的可见的结果之后,接下来一步一步努力去靠近那个结果之后的“笃信”。
这么看来,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资格“笃信”,因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至少住着一个,你想要去达到的目标,并且他已经做到了。他已经提供了做到的路径,你可以按照这个路径去一步一步的达到自己的目标。
那这么想想来,这是不是一件特别兴奋的事情,可是这也是我们一直忽略的事情,我们一直在抱怨,一直在向外求,却往往忽略了向内求。
所以现在开始向内求,眼睛只盯着自己。多去看别人的好,也多看自己的好,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赋予极其重大的意义,然后快速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