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王小波的一部杂文集,其中的文章都是从报纸或者杂志上收录而来。
鄙人在五月中旬读完了这本书后,一直被王小波直爽而超然,且带有黑色幽默笔风所吸引,无论在他的那个年代乃至现在后世,世人对他的思想如何褒贬不一,但他的英年早逝,无疑是我国文坛上的一笔巨大损失。
摘录书中的精华,从文字中体验王小波的与众不同。
1.但装傻是要不得的,装开了头就不好收拾,只能装到底,最后弄假成真。
2.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若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3.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
4.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某种程度的单调、机械事必须忍受的,但是思想绝不能包含在内。胡思乱想并不有趣,有趣是有道理而且新奇。在我么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不幸就是有些人完全拒绝新奇。
5.怒我直言,能够带来思想快乐的东西,只能是人类智慧至高的产物。
6.知识虽然可以带来幸福,但假如把它压缩程药丸灌下去,就丧失了乐趣。
7.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总有人想要用种种理由消灭幸福所需要的参差多态。这些人想要这么做,最重要的理由是道德;所得更确切些,是出于功利方面的考虑,因此他们就把思想分门别类,分出好的,坏的,但所用的标准很是可疑。他们认为,假如人们脑子灌满了好的东西,天下就会太平。
8.有些人认为,人应该充满境界高尚的思想,去掉格调低下的思想。这种说法听起来美妙,却使我感到莫大的恐慌。因为高尚的思想何低下的思想的总和就是我自己;倘若去掉一部分,我是谁就成了问题。
9.这个世界有个很大的误会,那就是以为人的种种想法都是由话语教出来的。
10.话语教给我们很多,但善恶还是可以自明。话语想要教给我们,人和人生来就不平等。在人间尊卑有序是永恒的真理,但你也可以不听。
11.因为话语即权力,权力又是个好意思,所以的确又不少人挖空心思要打进话语的圈子,甚至争夺“话语权”。我说我是自愿放弃的,有人会不信--好在还有不少人会相信。主要的原因是进了那个圈子就要说那种话,甚至要以那种话来思索,我觉得不够有意思。据我所知,那个圈子里常常犯着贫乏症。
12.他不喜欢那本书,认为书不能这样来写。照他看来,写书应该能教育人民,提升人的灵魂.这真是金玉良言。但是在这世界上的一切之中,我最希望予以提升的一个,就是我自己。这话很卑鄙,很自私,也很诚实。
13.罗素以为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把什么都规定了那就无幸福可言了。
14.东西方精神的最大区别在于西方沉迷于物欲,而东方人精于人和人的关系;前者从征服中得到满足,后者从人和人的相亲相爱中汲取幸福。
15.这在控制论上叫做正反馈,社会就相当于一个放大器,人首先由某种待满足的欲望,在欲望的推动下采取的行动使欲望满足,得到了快乐,这都是正常的。乐趣又产生欲望,又反馈回去成了再做这行动的动力,于是越来越凶,成了一种毛病。
16.假如说,人得到自己希求的东西就是幸福,那就言之有理。倘若说因为某件事时幸福的,所以我们就希求它,那就是错误的。谁也不是因为吃时幸福的才饿的呀。幸福的来源,就是不计苦乐,不计利弊、自然存在的需求,这种需求的种类、分量、都不是可以任意指定的。当然,这是人在正常时的情形,被人哄到五迷三道、晕头转向的人不在此列。
17.一种需求本身时不会过分的,只有人硬到去夸大它,导致了自激才会过分。饿了,找个干净饭馆吃个饭,有什么过分?想要在吃饭时显示你有钱才过分。
18.假如此说时正确的,那么真正的幸福就是让人在社会的法理,公德的约束下,自觉自愿地去生活;需要什么,就去争取什么;需要满足之后,就让大家都会儿消停。这当然需要所有人都有点文化修养,有点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对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来,同时对别人的事少起点哄。
19.换言之,追求智慧与利益无关,这是一种兴趣。
20.你只有变得更聪明,才会看到人间的至善。但我不喜欢这样的答案。我更喜欢驴子的说法: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见。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
21.我宁可做个苏格拉底那样的人,自以为一无所知,体会寻求知识的快乐,也不肯做个“智慧满盈”的儒士,忍受这种无所事事的煎熬。
22.任何知识本身,即使烦难,也可以学会,难就难在让他变成超级,从中得到大欢喜,大快乐,无限的自满,自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那种品行。|
23.而且苦和累这两种东西,正如莎翁笔下的爱情,你吃的越多,它就越有,所以两者都是无穷无尽的了。
24.要逆转人性,必须有两个因素:无价值的劳动和暴力的威胁,两个因素缺一不。可除此之外,还有第三个因素,就是人性的脆弱。
25.弗洛伊德对受虐狂有如下解释:假如人生活在一种无力改变的痛苦之中,就会转而爱上这种痛苦,把它视为一种快乐,以便使自己好过一些。对这个道理稍加推广,就会想道:人是一种会自己骗自己的动物,我们吃了很多无益的苦,虚掷了不少年华,所以有人想说,这种经历时崇高的。这种想法可以使他好过一点,所以他有点好作用。很不幸 的是他还有点坏作用:有些人就据此认为,人必须吃一些无益的苦,虚掷一些年华,用这种方法来达到崇高。这种想法不仅有害,而且有病。
26.人经不起恭维。越是天真、朴实的人,听到一种于己有利的说法,证明自己身上有种种优越的素质,是人类中最优越的部分,就越会不知东西南北,撒起癔症来,我猜越是生活的无趣性,又看不到希望的人,就越会竖起耳朵来听这种于己有利的说法。
27.中国常有人不惜代价,冒了被踩死的危险,挤进体育馆一类的地方,去见见大名人,在里边涕泪直流,出来后又觉得上当。这道理是这样的:用不着花很多钱,受很多罪,跑好远的路,洗耳恭听听别人说你是傻x。自己知道就够了。|
28.在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就能使自己的总格调得以提高。
29.正常的性心理是把性当作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情,但不是全部。不正常则要么不承认有这么回事,要么除此什么都不想。假如一个社会的心理不正常,那就会两样全占,这是因为这个社会里有这样一种格调,使一部分人不肯提到此事,另一部分人则事急从权,总而言之,没有一个人有平常心。
30.媚雅:大众受到某些人的蛊惑或者误导,一味追求艺术的格调,也不问问自己是不是消受地了。
31.不错,痛苦是艺术地源泉,但也不必是你的痛苦......柴科夫斯基自己可不是小伊万;唱黄土高坡地都打扮地珠光宝气;演秋菊地卸了妆一点也不悲惨,她有的是钱......听说她还想嫁个大款。这种事实说明一个真理: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
32.罗素先生曾说,真正的伦理原则把人人同等看待。我以为这个原则是说,当语及他人时,首先该把他当个寻常人,然后再论他的善恶是非。这不是尊重他,而是尊重“那人”,从最深的意义上说,更是尊重自己---所有的人毕竟时同一个物种。人的成就、过失、美德和陋习,都不该用他的特殊来解释。
33.老师们说,怎么做对是科学,怎么做好则是艺术;前者有判断真伪的法则,后者则没有;艺术的真谛就是叫人感到好,甚至是完美无缺;传授科学知识就是告诉你这些法则,而艺术的修养是无法传授的,只能够潜移默化。
34.我认为,真善美是一种老旧的艺术标准,新的艺术标准是:搞出漂亮的、有技巧的、有能力的东西。
35.我们学会了把世上一切事物分为好的和坏的以后,对世界的了解还是非常非常的可怜。
36.只有书写文本能使她获得叙事艺术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