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智慧】——觉悟传统文化兴时态(33)


【人生大智慧】——觉悟传统文化兴时态(33)

一、顺应天意

1. 新生活从选定目标开始

比塞儿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它靠在一块1. 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儿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昼夜的时间,可是在肯·莱文1926年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沙漠。据说他们不是不愿意离开这块贫脊的地方,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成功。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为了证实自己的见解,他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是他独自一人从比塞儿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另一次是他收起指南针等设备,带上足够的干粮和水,雇一个比塞儿人带路,他跟在后面走,10天过去了,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儿。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儿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沙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极星。后来他告诉那位给他带路的青年人,只要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最亮的星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那位青年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现在比塞儿已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那位第一次走出沙漠的年轻人作为比塞儿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立在小城中央,铜像底座上刻着这样一行文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人生之旅从选定目标开始,目标的差异必然导致旅途的差别,人生之旅困惑很多,说到底还是一个决策的问题。人生之路虽然漫长,但最要紧处只有那么几步;人生需要面对的抉择无数,然而最为关键的只有那么几次。纲举目张,只要把握住那关键的几次,走好那最要紧的几步,我们就会获得一个满意的人生旅程。

人生的最高、最终的决策者是“老天”, 只有顺应“天意”的决策才会拥有一个圆满的结果,所以我们提倡:人生策划要顺应“天意”。

2. 顺应天意,丑小鸭才会变成白天鹅

一个小生命终于破壳诞生了,因为它是由一只母鸭孵出来的,而且又大又丑,所以大家都管它叫“丑小鸭”。由于长得太大、太特别了,它便成了被排挤、被讥笑的对象,到处挨打、受辱,无奈之下,它只好飞过篱笆逃走。没想到,野外的芦苇丛里更是杀机四伏,根本没有它的立足之地,它只好来到一间农家小屋,但因为既不会像母鸡那样生蛋,更不会像猫那样发出咪咪的叫声,同样受到主人的冷落。它难以抑制自己对水中游泳的渴望,以及对户外广大世界的向往,于是决定离开温暖舒适的小屋。当它看到一群漂亮的天鹅从灌木林里飞起,丑小鸭不禁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真想与它们一起高飞”, 可它怎能梦想有它们那样美丽呢?寒冬来临,水面开始结冰,它能游动的范围越来越小,最后失去了知觉······在那个冬天它所受的困苦和灾难实在难以表述,所幸故事有一个美好的结尾:春天终于来了,丑小鸭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大天鹅,不但其它的天鹅都向它表示亲近,所有的人们也都为它的美丽而欢呼跳跃。

安徒生的这个童话故事,之所以深受广大有志青年的青睐,是因为没有哪只“丑小鸭”不希望自己变成“白天鹅”。许多逆境中挣扎的奋斗者皆以“丑小鸭”自居,以遥远的“天鹅之梦”来敷衍自己在一次次失败中留下的伤口。然而,不是所有的丑小鸭都能变成白天鹅,我们不该忽略故事中那句极为重要的话:“只要你是一只天鹅的种子,就算你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我们更不该忽视“丑小鸭”成长过程中的一次次抉择。如果它一直与小鸭们呆在养鸭场,去适应大家的讥笑和欺凌;如果它迫使自己用生蛋和咪咪的叫声讨好主人,从而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它又怎能在春天到来时,举起有力的翅膀飞向自己向往的地方?

但丁曾讲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环境和成长的时代,这是我们的悲哀;可以认识自身固有的天赋和施展的领域,这是我们的幸运。社会是个大舞台,各种角色应有尽有。当扮演适合自己的角色时,你会觉得得心应手、潇洒自如,赢得的是阵阵欢呼的掌声;当扮演不适合的角色时,你会感到力不从心、苦不堪言,得到的是声声逆耳的斥责。当我们高声背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之时,应该反思自己一直身处逆境的真正原因,是否与违犯“天意”的一系列决策有关?因为,上天不仅用逆境去成就那些肩负使命的人,同时也用困苦和灾难毁弃那些自以为是的人。

二、快乐创作

1. 两性相悦的奥秘

异性相吸,任何人都不怀疑这一点。然而,真正能让我们梦绕魂牵的异性并不多见。我们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在寻找,一个具有特定性格、优点和缺点的伴侣,这个人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独一无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见钟情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我们却无法解释其中原由,只好用“缘分”二字来搪塞。其实,所有这一切,正是我们潜意识中恢复“原始完整性”的具体表现。

人类的祖先曾是男女复合型的造物,由于自成一体完整无缺,所以威力无比,无所不能。后来,因为他们连天神也不放在眼里,才被一分为二,终生苦苦地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只有重新结合才会使他们的完整性失而复得。

柏拉图的这个寓言式解释,自然不能令信奉实证科学的当代人满意。不过,柏拉图笔下的神话造物,正是对人类“原始完整性”的象征描述。

我们知道,胎儿在母体中的发育过程,正是人类进化历程的浓缩再现,这说明人类原始的完整性恰好与胎儿在母体中的完美对应。胎儿的那种宁静悠闲、漂浮不定的生活,不正是对无忧无虑的“人类胎儿时代”的模拟吗?正如犹太神学家马丁·布伯所说:“在胎儿时期,我们同宇宙融为一体。”因此,许多心理学家将胎儿在母体中的生活,称之为“原始的完整”。我们长大成人之后,对于这种原始的完整状态的感觉,似乎已经记忆模糊了。然而我们会在梦中或其他特殊的状态下,回想起在遥远的过去:“我们自身曾经更加完整,与世界更为相通。”正是这种朦胧的潜意识,使得我们在与某位异性相遇时,一见如故,感情自由迸发,仿佛自己一下子变成了无忧无虑的婴儿。正因为此,当这样的人一旦与我们相遇,便会像两块磁铁一样,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拥在一起;又像两个静止的半圆柱体,一旦合而为一,那滚滚向前的快感,便使得它们不愿分离。所以说,真正的“两性相悦”, 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完美融合,是一种如醉如痴的原始游戏。正如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讲到的那样:“使人们互相吸引的并不是传宗接代的任务或延续种族的欲望。健康人的性生活不但可以使人进入如醉如痴的极乐顶峰,而且常常像孩子们或小动物们的游戏,愉快、幽默、充满乐趣。”

古代说书人用的“拍板”又称“惊木”, 是一种刺激听众注意力的特制木块儿,每逢故事讲到一个段落或特殊情节,说书人便拿起木板儿用力在桌面上拍打一下,使得听众在一张一弛的气氛中,诸多压抑情绪得以宣泄,从而获得一种心理的满足。由此可见,“一张”、“一弛”是人类愉悦不可缺少的两种状态,它恰好说明娱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静止不变的某种状态,且这种“一张一弛”的连续性、节拍性越强,其娱乐性也便愈烈。这就是我们发现的“人生娱乐存在定律”。所有这一切,都吻合了许多名人所讲“成就的快乐体现在追求的过程中”之类的观点。

2. 乐趣就在弥合残缺的过程中

一个被劈去了一小片的“圆”, 想找回一个完整的自己,到处寻找自己那丢失的“碎片”。由于它已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圆,滚动起来非常慢,从而得以领略沿途美丽的鲜花,它和虫子们聊天,它充分地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它找到许多不同的“碎片”, 但它们都不是它原来的那一块,于是它坚持着继续找寻······直到有一天,它实现了自己的心愿。然而,作为一个完美无缺的“圆”, 它滚动得太快了,错过了花开的时节,忽略了虫子。当它意识到这一切时,它依然舍弃了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碎片。

我们常常为生活中的缺憾闷闷不乐,为自己丧失的机遇耿耿于怀,然而正是由于这种“不完整”的存在,才迫使我们去追求、去奋斗,于是才会在追求中发现令人回味无穷的“世外桃源”, 才会在奋斗中体悟到令人惊叹不已的“柳暗花明”。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羡慕那些所谓的“完美之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一个可怜的人,他永远无法体会有所追求、有所希冀的感觉,他永远无法体会“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喜悦。真正的乐趣表现在弥合残缺的过程中,真正的快乐体现于恢复完美无缺的创作中。这就是“人生娱乐本源定律”。

一位家庭妇女,看着居室环境因为自己的劳动一天天变得完美起来,心中自然充满了喜悦之情;一位企业家,随着公司建设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完善,心里自会涌现出快乐之感······他们的幸福情感,同艺术家在创作一件完美作品过程中所体验的快乐情感没有什么两样,因为一个美居室环境和一个成熟的公司企业,从审美的角度看,完全可以同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相媲美,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当我们不再把家务视为被迫的劳动,而能从中体会弥合缺憾的喜悦,我们便会触到事物背后的神秘;当我们不再把工作看作赚钱的方式,而能从中发现创作完美的快乐,我们便会感到事物内涵的莫测······而只有这样的神秘莫测,能够成全我们固有的好奇心,引导我们步入寻找原始完美的幸福旅程。也许正因为此,爱因斯坦才说:“我们能够体验到的最美好的事物就是神秘莫测,这是一种存在于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摇篮中的最基本的情感。”

三、修炼心性

1. 冠军的智慧来自知识的升华

在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成功时,他只是说:凭智慧战胜对手。当时人们都认为他的回答是在故弄玄虚,因为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力就有望夺冠,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在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山田本一再次夺冠,当记者请他谈谈取胜经验时,他的回答仍是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至此,人们才对他的回答开始注意。那么,他所凭借的“智慧”到底是什么呢?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山田本一在自传中这样写到: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这样分解成许多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个道理,把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我是被面前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山田本一的智慧,说来也很简单,就是充分利用了“目标激励法”。

这使我想到了学生时代的一次长跑比赛。当我全速冲过终点线时,裁判告诉我还有一圈 (400米), 原来我比第一名落后了一圈多,许多同学前来鼓励我说:只要你能走完最后一圈,就能拿到名次。跑完全程后,许多同学都为我的表现叫好,只有我自己明白,我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如果当时我能拥有“分割目标”之类的智慧,名次肯定要靠前许多,说不定夺冠也有希望。许多事情都是看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便感觉很难了。想一想,我们曾经因为遥不可及而放弃的目标;思一思,我们曾经因为力不从心而放慢的脚步;查一查,我们曾经以为那是天方夜谭而丢失的机遇。再望一望,曾经与我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如今成就辉煌的朋友,我们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知识就是力量”, 这句令我们耳根生茧的名言,由于太过于简单化了,以致许多人不能真正领会其中内涵,从中更多地受益。因为,知识本身并不是力量,知识和力量的关系犹如水和云一样。“有望可及的目标能激励我们发挥潜能”这一知识犹如“一潭死水”, 被山田本一“将大目标分解成许多小目标”的方法升华之后,便成为“一片智慧的彩云”。

从这种意义上,我们应该说:“智慧就是力量,而智慧来自知识的升华”。知识本身,犹如那一盏盏相互独立的灯盏,只有按一定规则组成一盏“大明灯”时,才能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光明;如果其位置排列不好,就会因相互影响而不能发挥作用。故而,我们注重知识的继承式学习,更强调知识的创造升华。

2. 成就的阶梯由品行修炼奠定

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一对年老夫妇走进一家旅馆的大厅,一位年轻的服务员迎上来说:“很抱歉,我们饭店已经客满,往常碰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把客人介绍到另一家饭店,可是今天他们那里也客满了。”停了一下他又说:“在这样的晚上,我实在不敢想象你们离开这里却又投宿无门的处境,如果你们不嫌弃,可以在我的房间住一晚上,虽然不是什么豪华套房,却十分干净。”这对老夫妇很谦和地接受了这位服务员的好意。第二天早上,当老先生下楼来付住宿费时,这位服务员仍然当班,但他婉言拒绝道:“我的房间是免费借给你们住的,我全天候呆在这里,又已经赚取了很多额外的钟点费,那个房间的费用本来就包含在内了。”老先生说:“你这样的员工,是每个旅馆老板梦寐以求的,也许有一天我会为你盖一座旅馆。”年轻的柜台服务员听后笑了笑,明白老夫妇的好心,但只当它是个笑话。几年过去了,那位服务员果然收到老先生的来信,邀请年轻人到纽约去找他,并附上一张返程机票。在曼哈顿一座豪华的大楼前,年轻人见到了那位老先生,他指着那座大楼对年轻人说:“这就是我专门为你建造的饭店······因为我认为你是经营这家饭店的最佳人选。”就这样,这位年轻人成了这家著名饭店的第一任总经理。这位年轻人果然不负重望,在他的经营下业绩一直保持稳步上升,后来这家饭店成为美国著名的渥道夫·爱斯特莉亚饭店。论管理知识、论经营经验,这位年轻人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他拥有一般人最缺少的东西一一真诚。经济学家告诉我们:最稀缺的东西最值钱,在商业活动中,真诚是最稀缺的东西。如今许多商家,都把顾客称为“上帝”, 然而真诚地把顾客视为“上帝”的却寥寥无儿。“真诚”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是一个人长期修身的结果。因而,"做事先做人”便成了许多志者的座右铭,因为他们明白:“成就的阶梯是由品行的修炼铺成”。功夫在诗外,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吃奶的孩子拿着大刀去杀敌立功,尽管教给他的刀法已经练得娴熟。待他长大成人力大无比之后,那些娴熟的刀法自然就发挥作用。故此,我们提倡“修身管理”。

四、挑战抗争

1. 勇气是速度、本领是质量,事业突破需要足够能量

南北朝时,北朝欲进攻南方的梁朝,尚书李冲负责挑选出征军官。有一个名叫杨大眼的人向李冲自荐,李冲不答应。杨大眼说:“尚书,你不了解我,所以不知道我的本领,请让显示点小技给你看看。”接着便表演了一种飞奔的本领,其速度之快连飞驰中的马也追不上。李冲看后叹为观止,便决定杨大眼入选为军官。杨大眼转过身去对他的同事们说:“今天的我就好比蛟龙得水,自此之后,我将不会和你们诸位站在同一行列了。”果然,没过多久,杨大眼因骁勇善战又被升作军统,历次战役都建大功。杨大眼的成功与他的勇于自荐、敢于冲锋陷阵分不开,然而,倘若他不是深怀绝技、善于作战,便不会自荐成功,更不会在战役中建立大功,可见他早已具备事业突破的能量。一个小小的子弹头因为拥有了飞快的速度,可以穿透动物的躯体,但它无论如何也摧毁不了一辆坚固的坦克,事业突破也需要足够的生命能量。一个物体所拥有的动能与它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这就是物理学中动能的概念,借鉴到人生领域则就成了:一个人成就事业的生命能量与他的本领和勇气的平方成正比。想一想,我们熟悉的成功人士的成就经历,是否恰好应验了我们这一条“生命能量突破定律”?

一个年轻人到一家大公司应聘,经理问他有什么本领,回答说台球打得很好,多次获得比赛冠军。经理又问他文字表达能力如何,回答说还可以,能把自己想说的表达清楚。经理让他回家写份打台球的报告,尽快交给他。于是,此人便将自己如何打好台球的经验,以及怎样赢得比赛冠军的体会,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交给了那位经理。经理看后马上决定录用他,专门负责公司各类报告的编写工作。没过多长时间这位台球冠军便成了一名优秀的专职秘书。由此看来,在影响成绩取得的因素中,经验并非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本领和信心才是影响成就大小的关键。天下事物,其道理都是相通的。只要你真正认清了事物的本质,就可以将把握此事物的经验用于把握彼事物中去,如果转化成功,则经验便升华为本领。只要你真正发现了自己的长处所在,就可以将对此事物的信心带到彼事物中去,如果转移成功,则信心就可化作成功的动力。如果再借鉴一下物理学中势能的概念,则我们不难得出“生命能量转移定律”: 一个人的生命能量的拥有与他的本领和信心成正比。

一个好心人看到一只蝴蝶在茧里挣扎着要出来,很想帮忙,就轻轻地把茧上的丝拉开一个口。蝴蝶出来了,扑着翅膀,却不能飞。这位好心人不懂得,只有通过生的挣扎,翅膀才会硬得能飞。逆境中的我们,多么像那只蝴蝶。我们苦苦地挣扎,想早一天突破命运的黑暗。我们焦灼地企盼,能改变这一切的贵人快快帮自己一把。也许,我们还不如那只蝴蝶。在凭借命运的恩赐取得成就之后,以为自己已经拥有足够的生命能量,我们忘乎所以,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我们尽情挥霍,相信自身的资源无穷无尽。直到突然有一天我们在空中折翅,才发觉自己的翅膀原本就很脆弱,根本无力与风暴抗衡。生命能量来自与自然抗争中的水到渠成,这就是我们提出的“生命能量生成定律”。

早产婴儿先天不足,早已成为医学上一个不争的定论。然而,如今仍有许多母亲为了逃避分娩的痛苦而选择剖腹产,许多医生也多以减少婴儿头部受压为由而助长这种选择,殊不知这种违背自然的做法恰恰有损婴儿的生命能量的生成。在诸多的苦难面前我们常常选择逃避,殊不知有些苦难是专为生成生命能量而设。如同一个人的力气在锻炼中不断增大一样,我们的生命能量只有在与苦难抗争中锻炼而成。事业的突破需要足够的生命能量,抵御灾祸的侵袭更需要足够的生命能量,为了使生命更加辉煌,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与生命能量携手同来的“苦难”之光顾。为了我们的生命更加恒久,我们没有理由不接受促使生命能量增强的“磨难”之陪伴。

2. 生命的堤坝不能缺少泄洪渠道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景阳岗武松打虎”中有这样的描写:武松有些醉意地独自一人上了景阳岗,自言自语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然而正当他酒力发作欲睡上一觉时,老虎真的来了。那武松被这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随后与老虎周旋了几个回合,逐渐转守为攻,抓住机会把老虎按倒在地,抢起铁锤般的拳头尽平生力气只顾打,没一会儿就把老虎打死了。离开此处不远,又见草丛中钻出两只老虎,武松却说:“呵呀!我今番罢了!”看样子,武松也非神仙之体,并没有同时对付多只老虎的本领,否则他就不会说出那句:“我今天算是完了”之类的泄气话。连武松那样的英雄好汉都不敢忘乎所以,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就更应该有自知之明。在威力无比的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显得是那样渺小。我们根本不具备与大自然直接抗衡的能量,只能凭借我们的智慧间接抗争。就像我们修筑防洪堤坝时不能缺少泄洪渠道一样,当巨大的灾难像排山倒海的洪水向我们袭来之时,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为灾难选好排泄的渠道。这时候,生命能量的多寡就体现在我们排解灾难的智慧上。这就是我们发现的“生命能量应用定律”。

一位年老的医师患了严重的忧郁症,两年前他挚爱的妻子死了,他就一直无法克服丧妻带来的沮丧。心理医生问他:“如果您先离世而尊夫人继续活着,那会是怎样的情境呢?”他说:“对她来说这是可怕的!她会遭受多大的痛苦啊!”于是心理医生说:“您看,现在她免除了这种痛苦,而那是因为您才使她免除的。现在您必须付出代价,以继续活下去用哀悼来偿付您心爱的人免除痛苦的代价。”这人不发一语地颤抖着紧握住心理医生的手,良久、良久,然后平静地离开了诊所。

如果说“痛苦在发现意义的时候就不成为痛苦了”, 那么“导致痛苦的根源被把握之后便会成为创造奇迹的动力”, 犹如得以疏导控制的山洪会成为灌溉良田的水源一样。正如叔本华说的那样:“痛苦是天才灵感的源泉。假如在生活中都能遂心所欲,过得舒舒泰泰,莎士比亚、歌德的诗剧从何产生?柏拉图还会有哲学思想?康德还会有纯粹理性批判吗?”

五、热爱生命

1. 欲望是成功的动力,也是痛苦的枷锁

一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茶,一边闲扯,冷不防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后生顿时目瞪口呆,老禅者见状问道:“什么使你如此惊讶?”“不,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在来的路上,我看到一 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老禅者微笑道:“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是啊,大象在木桩旁团团转;水牛在树底下转团团;你在一件事里团团转;我在一种情绪里转团团,为什么都挣不脱?为什么都拔不出?皆因“绳未断”! 名是绳,利是绳,欲是绳,尘世的一切情感都是绳。

我们中的每个人,都似上天造就的一个木偶,在出现于人生舞台之前,上天早已为我们设定好一根根操纵的绳线——欲望。操纵的绳线过少,表演未免过于呆板;操纵的绳线过多,表演就会出现紊乱。犹如江河来自山洪,情感来自欲望,但欲望本身并不是情感;如同江河归于大海,情感归于信仰, 但信仰不能替代情感。我们无法忍受一个没有情感的世界,我们更不愿被欲望缠绕得动弹不得。为了在人生舞台上表演得更加精彩,我们必需割断多余的欲望之绳;为了情感更加纯洁,我们必须时刻将欲望过滤;为了在信仰中获得新生,我们必须为情感找到东去的途径。生为众欲之首,故而生命的延续便成了人类的首要欲望;爱乃情中纲绳,故而爱情的追求便成为人们的第一情感。人之欲望似草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人之情感又如风,来无影去无踪。人之欲望犹如一只母鸡,鸡生蛋、蛋孵鸡越生越多;人之情感,恰似一团绳线,剪不断、理还乱,令人无所适从。

2. 爱能使生命创造奇迹

据载,在亚美尼亚大地震中,一对被埋在瓦砾堆下长达8天的母女奇迹般地获救生还,人们感到惊奇不解。在阴冷、无水和没有食物的 8天中,只有3岁的幼女是怎样活下来的?原来是她的母亲咬破手指,让孩子吸吮自己的鲜血得以不死。母爱使3岁的幼女得以生还,也正是这种母爱延长了这位母亲的生命。我们赞美伟大的母爱,因为它是人类最无私的情感。我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因为伟大的母爱能创造奇迹。

无独有偶,曾读到过一篇类似的短文,题目是《奇迹,你的名字叫父亲》。讲述一位父亲送儿子到自己妻子那里去,在船上被尖刀刺穿心脏,却以惊人的毅力坚持了3天,在看到妻子的那一刻才安然倒地。医生说他的伤口是致命的,能坚持几个小时就算奇迹,而他却不被男孩察觉地活了3天,可堪称是奇迹中的奇迹。

母爱可以创造奇迹,父爱也可以创造奇迹,任何无私、伟大的爱都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人类同一般动物的区别正在于此,上天赋予我们情感,不是让我们去长吁短叹、抑郁寡欢,而是让我们去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生命的潜能是无限的,那是上天赠予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宝藏,然而“只有爱才是世界的钥匙”, 当我们嘲笑影视中“英雄不死”的画面时, 应该为我们的无知感到羞愧,因为“爱”的确可以创造许多生命的奇迹。

孟子说:“食色,性也。”要生存就要“食”, 要繁衍就不能避讳“色”。但除了“食色”之外,人类天性中还有一种根深蒂固、极为强烈的欲望,那就是:追求优越,企图超拔于芸芸众生。然而,其中大多数最终却不得不沦为平庸之列,因为他们始终没有“爱”的伴随。只有伟大的爱才能创造伟大的奇迹,只有投身到伟大的爱的洪流之中,才能建立令人瞩目的丰功伟绩。因此我们说,要想告别平庸,首先要找到一条你情愿为之献身的爱河,然后把自己交付于她,无论路途多么艰难你都不会放弃,因为爱本身有足够的力量把你托起,使你最终到达成功的海洋。

六、才华财富

1. 财富能使沙漠变绿洲,也能让桑田变沧海

有位老铁匠,以打造拴狗链为生,每天的收入刚够他喝茶和吃饭。他老了,已不再需要更多的东西,因此他非常满足。有一天,一个文物商从他门前经过,发现他身旁那把紫茶壶,似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商人走过去仔细观看,发现壶嘴内果然有戴振公的印章。商人惊喜不已,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件难得的珍宝,于是他马上出价 10万元,要买下这把紫砂壶。老铁匠先是一惊,后又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虽没有卖壶,但商人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他没有想到一把他用了60年的普通茶壶,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钱买下它。过去他躺在门口椅子上喝茶,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才放心,这让他非常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前来打探究竞的人络绎不绝,有的问还有没有其他宝贝,有的甚至开始向他借钱,更有甚者晚上来推他的门。他的生活彻底被打乱了,他不知该怎样处理这把壶。当那位商人带着 20万现金第二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左右邻居,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许多年后,老铁匠还在卖拴小狗的链子,据说他已经102岁了。财富是匹桀骜的野马,如果无法将它驯服,不如舍它而去;金钱是把双刃剑,如果总是有伤自己,不如把它丢弃。

财富是一条神秘的大河,它能使沙漠变绿洲,也能让桑田变沧海。富人不都是成功者,除非他学会了驾驭财富,否则其下场比穷人还惨;贫穷不都是失败者,只要他明白了什么能使他快乐,便会比富人更有福。

才华是财富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是任何人无法从我们手中夺走的财富。就像水有地面和地下两种存在形式一样,财富也有两种存在方式。地下的水要通过地面上的草木展现自己的能量,隐而不露的才华要通过成就展现自己的价值。

2. 才华能使心田如画,也可让情海大浪滔天

有一位富翁,担心把庞大的家产留给从小娇惯的儿子反而给他带来祸害,便想如何教他自己去奋斗。于是,便对儿子说了他如何白手起家,经过艰苦的拼搏才有今天。父亲的故事感动了儿子,激发了他奋斗的勇气。于是他立下誓言:如果不找到宝物绝不返乡。青年人驾船出海,经历了无数险风恶浪,最后在热带雨林中找到一种树木,这种树木的木心会散发一种无比的香气,放到水中不像别的木头漂浮水面而是马上沉入水底。青年心想:这真是无比的宝物。青年把这种树木运到市场出售,可没有人来过问,这使他非常烦恼。偏偏在与他相邻的摊位上有人在买木炭,生意非常火,一车木炭很快就卖完了。日子一天天过去,情况还是老样子,终于使他的信心动摇,他想:“既然木炭这么好卖,为什么我不把香木变成木炭出售呢?”说干就干,第二天,他便把香木烧成的木炭挑到市场去卖,果然一会儿就卖完了。青年为自己及时改变对策感到满意,待钱赚到了一定数目,便回家了。见到父亲之后,还很得意地把此事讲了。没想到,老父亲听后忍不住落泪悲叹。原来,青年用来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小片磨成粉屑,价值就会超过一车的木炭。许多人手里有“沉香”, 却不知它的珍贵,反而羡慕别人手中的木炭,最后竟然丢弃自己的珍宝。这“沉香”就是我们的才华,当我们不知道它的用途时,我们只能让它们在那里沉睡。更可惜的是,当我们盲目崇尚他人的“成功”时,竟然以毁灭性的方式廉价将它们“出售”, 自己却还沾沾自喜。人生的缺憾,不是无法战胜敌人,而是无法战胜自己。战胜一千个敌人一千次,远不及战胜自己一次。人生的悲剧,不是没有得到自己心爱的东西,而是丢掉了本来就是心爱的东西,因为,迷失了真正的自我,生命固有的才华便无法得到发挥。才华是一条暗河,它时刻都在寻找出口,然而一旦以清泉的方式冒出地面,它就会寻找他处。故而,有才华的人,一生总在寻找“别处的风景”。正如麦迪在《人生四境界》中说的那样:“当生活在彼处时,是梦,是诗;而当彼处一旦变为此处,梦和诗又在遥远的地方了。”

七、世外桃源

1. 防范要有时空意识

子游当武城县令时,城门外的小土山上有一只鹤鸟把巢穴搬到一个坟墓前面的石碑上。看守坟墓的老汉就把这件事告诉他说:“鹤鸟是能预知天下大雨的鸟呀,它骤然迁走巢穴,说明咱们的县城要发大水了!”子游听后便立即命令城里人都准备好船只,等待大水的来临。过了几天,大水果然汹涌而至,洪水一直涌到土山墓碑前,鹤鸟的巢穴发岌可危,它飞来飞去,发出长声的悲鸣,不知道将跑到哪里去安居下来才好。子游说:“可悲啊!这也算是有预见了,但可惜考虑得还不够长远。”

防范意识并非人类所独有,因为大自然有着她自己的运动规律,对悖逆其规律的任何事物她都会毫不客气地予以惩罚,而大自然又是那样的神秘莫测,故而我们只有增强防范意识,处处小心谨慎。“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妇孺皆知的俗语说明防范意识是怎样的深入人心,然而正像鹤鸟一样,我们的防范意识总是不够长远,缺乏基本的时间观念,比如:人们在河边或海边建造房屋,一旦遭遇特大洪水或飓风袭击,岂是一道防水堤坝或围墙所能阻挡?不但如此,我们在防范意识中还缺少空间观念。

白嘴鹊很聪明,当春天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它就预料到今年夏秋季节一定多风。为了防患于未然,它就把自己筑在大树顶上的窝搬到底下的树枝上。这样一来,虽然风吹不落它的窝了,可是窝离地面那么近,大人经过时总是伸手摸走几个鹊蛋。小孩子更调皮,常常用竹竿把小鹊儿从窝里掏出来。

不要只顾嘲笑白嘴雀的愚益,我们不也是常常只知道警惕远祸,而忘记防备近患吗?比如:有人白天出门格外小心,生怕被车辆撞着;夜间独行时刻警惕,担心会遇上恶人;然而却因自家煤气泄漏丢失了性命。这样的事件也许并不多见,然而类似这样的行为在我们生活中却比比皆是。我们常感叹“防不胜防”,说明我们的防范总是顾此失彼。

我们提倡防范要有时间意识,就是要从事物变化的角度考虑,长远地把握它。我们强调防范要有空间观念,就是要从事物的多样性方面考虑,立体地去控制它。然而,物极必反,假若我们的防范意识过于强烈,反而会制造人为的灾祸,而这种灾祸是根本无法防范的。我们不希望“杞人忧天”的悲剧,在现代生活中时常重演;我们更不愿看到“杯弓蛇影”的后患,在当代社会中处处可见。

2. 心存海方知深广,胸装山才晓高大

森林中举办“比大”插台赛。老牛走上擂台,动物们高呼:大。大象登场表演,动物们也欢呼:大。这时,台下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气坏了,难道我不大吗?青蛙“嗖”地跳上一块巨石,拼命鼓起肚皮,并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青蛙不服气,继续鼓肚皮。随着“嘭”的一声,肚皮鼓破了。可怜的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青蛙的悲剧,不在它的炫耀,而在于它不知自己到底有多大。我们人类一次次向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不也是在向世人炫耀自己是最“大”的那一位吗?一个人不怕拔高,就怕找不到生命的至高点。如果说,挑战是对生命的发扬,那么明智该是另一种美好的境界。一个不懂得爱戴和尊重生命的人,定会遭到大自然的无情嘲弄。

长在半山腰的一棵树,在山脚下仰视它时显得又高又大,俨然就是参天大树。当爬到山顶俯视它时,这棵树突然之间变得是那样矮小。只有走到树根底下,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平视生活如同走到树下看那棵树,既能感知人生的困惑和苦难,也能领悟人生的魅力与乐趣;既能避免因忽略困难而准备不足,也不至于失去攀登的信心和勇气,最终到达自己满意的高度。相反,仰视生活,容易使自己失去信心而自暴自弃,结果一事无成;俯视生活,会使自己盲目乐观而自大自负,最终一无所获。

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便去向师傅辞行:“师傅,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什么叫够了?”师傅问。“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徒弟回答。“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徒弟照办。“满了吗?”师傅问。“满了。”徒弟十分自信。师傅抓起一把细沙,掺入石中,沙子一点没溢出米。“满了吗?”师傅又问。“这回满了。”徒弟面有愧色。师傅又抓来一把石灰,轻轻洒下,还是没有溢出来。“满了吗?”师傅再问。“满了。”徒弟似有所悟。师傅又倒了一盅水下去,仍然是滴水未溢。“满了吗?”师傅笑问。徒弟无言以对。

在成就的海洋上,永远没有最终的彼岸。在人生的攀登中,永远没有最高的山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说攀登高山要有信心。“高处不胜寒”,“爬得高摔得重", 说的是攀登高山要有警惕性。“满招损”, 得意忘形者离灾祸不远。人生就是不断攀登的过程,因为我们相信“无限风光在险峰”。 成就事业犹如爬山,要在学会另辟新径的同时,也别忘了趁天黑前早点下山。

八、树茂赖根

1. 惟有诚信能将事业置身社会的土壤

瑞士的冬天很冷,一个年轻人在街上寻觅,他想在这个小镇上找一间房子,开一家专门销售中国五金产品的商店。一位当地老人看到他冻坏的样子,便把自己的皮帽子摘下来递给他,说:“你非常需要一顶帽子,否则会冻坏的。这是我祖父留下来的,把它借给你,明天这个时间再到这儿还给我。”并嘱咐他一定要买顶帽子,因为寒冷的天气还要持续一阵子。老人执意要他戴上,他一时有些鼻酸。没想到,在这遥远的国度,竟然有位陌生的老人,借给他一顶祖传的皮帽。路过一家帽子商店,他走了进去。一看价钱贵的惊人,他转身就出来了。第二天,老人如约等在那里,准备取回自己的帽子。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那个中国人!第三天、第四天······中国人始终没有出现。于是,“有个中国人骗走了劳伦斯先生祖传的帽子”的消息在小镇上很快传开了。小镇上的人很淳朴,他们评判事物的标准一向简单明了,由此便认为所有的中国人都不可靠。于是他们不再与中国人为友,不再买他们的东西,不再吃中国饭馆的食品,毅然决然地将中国人从他们的生活中剔除了。当然,这位中国人也未能幸免,他租不到房子,得不到任何当地人的帮助,最后他病倒了,感到从未有过的凄凉!

那位年轻人失信于一位老人,便丢掉了全镇人的信赖。一个中国人失信于当地瑞士人,所有的中国人都被拒之门外,包括形象近似的日本人和朝鲜人。这恰如我们一时骗人,便影响到一生的信誉一样。俗话说:“天不欺人,人自欺”, 诚实善良位于诸多人性之首,乃人类进步发展之根本,抛弃了它就会遭到大自然无情之惩罚。惟有诚信能将事业置身社会的土壤,使它广吸自然和社会能量,根深叶茂,长成参天大树。

2. 懂得对自己负责才会赢得社会的关爱

一个两岁多的小男孩,不小心被椅子绊倒,大哭起来。妈妈赶紧跑过来抱起小孩,然后一边用手打椅子一边说:“宝宝不哭,妈妈打这坏椅子。”一位心理学家见此情景,便对这位母亲说:“这跟椅子没有关系,是他自己不小心造成这样的结果。你应当让他知道,如果是他做错了事,责任就应当由他自己来负。这样他长大后就会慢慢懂得,在他与世界发生关系时,他应负的责任是什么。”

虽然有很多必然的外力我们无法把握,但我们最起码能把握自己。在孤独漫长的生命旅程中,谁都曾渴望获得帮助。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命运的公正。只有懂得了对自己负责,才会赢得社会的关爱。只有做到了自立自强,你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生存”。

生存还是毁灭? 莎士比亚通过剧中人哈姆雷特的自言自语,表达了所有善于思考者的共同困惑。生存还是毁灭?是生活得丰富、充实而热切,还是生活得单调、平庸而贫乏?每一位正常人都无法回避。

有一次,一位哲学家问自己是否活着,他的回答是:“我在思考,所以我还活着。”然而,另一位哲学家给“生存”所下的定义似乎更易让人接受:“生存就是存在于和外界的联系之中。”培根说过:“一个人每逢失去一个朋友,就等于经历一次死亡,而取得新的联系,结识新的朋友,就像是我们获得新的生命。”生活得充实,即意味着不断增加联系的广度和强度。一个人的联系越广泛,他的生命力就越旺盛。生存还是毁灭?是热烈而充实地生活还是仅仅只是生存而已?这取决于我们自己。让我们扩大和加强自己的社交范围吧,既然活着,我们就要让生命释放出绚丽的光彩。

丁俊贵

2020年4月5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大智慧】——觉悟传统文化兴时态(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