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单位的领导后,阿萍才跟着父母一起走进那个临时居住的院子里。
看到院子里堆满了他们家的锅碗瓢盆。还有那两张单人床,床上堆满了被褥,两个扣箱里放的都是衣服,还有那个用油漆桶做的小煤炉,这就是他们全部的家当。
当阿萍她看完这些家当后,她转过身来,看到房东老太太和她的老伴,正在从那低矮的杂物间里往外搬东西,那房屋高不过两米三,又脏,又破,又矮。
鸿骥跟月儿也急忙帮着往外收拾着。
他们夫妻心里也清楚,房东肯把房子腾出来借给他们住,已经很不错了。
毕竟,他们一家老小,还要在这叨扰人家几个月,也是打心里很感激。
等把房间腾空后,阿萍她才走进那房间。她看到屋里都是土坯墙,又黑又脏,地面上有着厚厚的一层灰尘,还有很多的老鼠屎,墙角还挂满了蜘蛛网。
她整个人都僵在那里!
她不敢相信,她们要在这里住上几个月,好半天她才缓过神来。
她看到母亲头上蒙着一个毛巾,带着口罩,在房间里不停地打扫着。
她先是在地上洒了一些水,随后,就把那破旧的窗户纸,也撕了下来,用笤帚用力的清扫着,接着又把墙上面也清扫了一遍。
扫完之后,她就把带回来的白面熬了半锅浆糊。
在她熬浆糊的时候,鸿骥带着小文和小武,把屋里地面上的尘土,与清扫下来的那些垃圾,都清理了出去,把地面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月儿用笤帚沾着那熬好的浆糊,开始往墙上刷,然后,把从市里带回来的报纸,都贴到了墙上。
等贴完报纸后,房间里顿时感到干净明亮了很多。
全家人一起动手,很快就把院子里的家当,都搬到房间里,摆放就位。
这时,天也暗了下来,月儿一看表,都下午五点多钟了。
她急忙催促到:“孩子他爹!你看!这天马上就要黑下来了,你去买点窗户纸去吧!然后,再买一个煤油灯和一瓶煤油,我来做饭。”
鸿骥说:“嗯!我这就去,你要不说我都忘了!这都一天了,我们忙的连中午饭都还没有吃呢!”
说着,他呵喽喘气地去买东西了。
鸿骥走后,月儿赶紧熬了一锅粥,把带回来的馒头也热了热,又炒了一个菜。
天逐渐黑了下来,鸿骥也带着东西回来了。
月儿把鸿骥买回来的窗户纸,贴在了窗户上。在门上又挂了一个棉门帘,把煤油灯点着,一家人算是吃上了回到老家的第一顿饭。
阿萍她没想到,刚才那又脏又乱的房间,经母亲的一凡打扫和收拾,终于像个家了,感觉也温暖了许多。
吃饭的时候,月儿轻松愉快地给孩子们讲述着,讲述她跟鸿骥,曾经在这里生活的一些往事。
她的内心就是这么强大。不论面对怎样的生活,她都可以从一个简单的微笑,重筑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胸怀拓宽。
她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感染着家庭的每一个成员。
自小就多愁善感的阿萍,也深知母亲的内心很强大。再看看父亲那坦然而平静的心情,她知道,他们没有她想象的那么脆弱。
但是,当她看到,放在墙上的一个窑包里的那盏煤油灯,那火苗,一跳一跳,一闪一闪,微弱的好像随时,都会被门缝或是窗户缝刮过来的风吹灭。
她瞧着灰暗的房间,一跳一闪的灯光,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梦想中的完美家园,在这一刻被彻底的打碎了,满心欢喜的心情,早已跌到了谷底。
她低着头,吃着饭,不敢抬头看她的父母,她怕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会在这时流出。
因为,她不想让自己这种多愁善感的情绪,影响到别人。
没想到,就在这时,有几个邻居小女孩,来她们家看热闹。
月儿很热情地问她们:“你们吃饭了吗?要不要在这吃点啊?”
其中一个小女孩说:“俺!已经吃过了!”
阿萍急忙说道:“我吃饱了!走,我们出去吧!”
阿萍她走出房间后,眼泪就开始哗哗地往下流。
还好!外边天黑,谁也没有注意到她。
紧接着,阿辉和阿莲也跟了出来!
她们姐妹三人,就跟着那些孩子往外走着,阿萍她擦干眼泪后,指着一个小女孩,边走边说:“你叫什么啊?”
那个小女孩说:“我叫春果!你们呢?”
“你就叫我阿萍吧!她叫阿辉,她是我小妹阿莲!”
那时,阿萍毕竟还是个孩子,和那些孩子在一起,没一会儿就混熟了。
她们来到春果家,听她们讲着一些传说中的稀奇古怪的故事,以及村子里的所见所闻。
阿萍听得也很入迷,竟然让她忘记了刚才那种不愉快的心情。再看看她们过的日子,与自己目前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差别,而她们却能如此地开心。看到这些,阿萍的心情,似乎也好了许多。
没过几天,月儿的父母王贵竹和周景云,也在市里他们所居住的街道办事处,递交了申请,要求回到农村自己的老家。
月儿知道后,就赶紧过去看望自己的父母。
她问母亲说:“娘!你和我爹都这么大岁数了,怎么也回来了?”
景云说:“嗨!还不是为了你的小妹欣儿吗!因为咱们家是富农,我怕留在那会影响她的工作和前程,所以,我们才要求回来了!”
月儿听了母亲说的这些话,心想,原来小妹秋欣竟然也是活的这么自私,她为了自己,却忍心将自己年迈的两位老人,连人带户口的一起给送回了老家。
月儿想到这些,也没再说什么。
她叹了口气地说到:“嗨!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哪!”
同时,她也很生小妹秋欣的气,知道她的大姐和大姐夫也在老家,都不肯过来看看,也太势利眼了吧,这就是所谓的亲情!
不过,月儿还是很温和地跟母亲景云说:“娘!有我们在呢!有什么困难和需要了,只管说一声就是了!”
“嗯!正是因为知道你们也在老家,所以,我们才回来的。”
月儿她们和父母是一个大队,月儿她们是第一生产小队。景云她们是第四生产小队。
这一年,王贵竹71岁,景云66岁。
月儿46岁,鸿骥45岁。
月儿她们夫妻俩和月儿的父母,就这样前后脚,又回到了已经离开了十八年的老家。
开始了,几乎让她们感到陌生,却又很踏实的农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