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8

因为文章没有读完,不敢写读后感,就写读有感吧。


          为了上公开课,读了关于范进的篇章,还有关于范进的恩师,周进的篇章。我想应该不是偶然,这两位先生的名字中,都有一个“进”字,我想这大概是和这本书,作者想写科举制度,反应当时的社会的政治黑暗有关系吧。他们都取了一个“进”字,都是想进学,而这两个人的命运又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个人都是一把年纪,学无所成,都受了人的冷嘲热讽,都被人看不起,都对这黑暗的社会表现出一种受害者的冷漠,也许是创作技法的原因,对于人物的内心展开的比较少,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表现人物形象,也正是这些相似的际遇,成就了“范进中举”后的一系列可笑又可悲的举动。


        现在生活的世界,没有一个人可以是它的旁观者。就如同范进所生活的世界一样,之所以糟糕也是一个个麻木冷漠的个体成就的。


        范进本身是个可悲的受迫害者,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娶了一个也许和他一样可怜又可恨的妻子(文中没有过多展现,但是通过邻居的话,可以感觉到她的妻子不受欢迎,所以年龄很大了仍然嫁不出去),除了装出来的可怜相,好像什么都没有,但是这也就是装装样子罢了,等到一旦发达,马上变了样子,对待邻居和丈人的态度简直是大转弯。这样的人是很可怕的。


        究其本身也并无真才实干。在被人开玩笑的时候,连苏轼是宋朝的文人都不知道,这个知识是浅薄到一定境界了,而这样的人写的文章,周进竟然认为世间少有,那周进的水平就可想而知了。这样的人,他们进了官场,不管提拔有才华的人才,只是关注自己的恩师的嘱托,也就是官场的关系,这难道不是当政者的悲哀吗?是朝廷、社会、读书人的悲哀。所有的作为寄托于虚妄,这样的前途,想一想就很悲伤。


    范进等人既是社会的悲剧,他们也作为推动力,加剧了社会悲剧的产生,所有的人,形成一个闭环,大家都深锁其中,生活中苦不堪言,或者不知苦的状态,当作者跳出这个圈来看的时候,心境是何等的悲凉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