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向东解读上海博物馆藏黄花梨五足圆香几与圆形香几拓展

坐落于北京平安里四根柏胡同的袭明小院


谭向东先生在解读袭明制器五足圆香几

5月12日,袭明轩邀古典家具资深学者谭向东先生在京与袭明轩团队及几位明式家具爱好者一起解读了原为陈梦家先生收藏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黄花梨五足圆香几。

黄花梨五足圆香几

这件黄花梨五足圆香几原为陈梦家先生收藏,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它的尺寸为:面径47.2厘米;高85.5厘米。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解读这件五足圆香几:“此香几在束腰以下,仍用插肩榫结构使牙腿结合,与鼓腿彭牙式无异。但肩部及腿子表面平坦,沿着边缘起阳线,顺腿而下,十分醒目。腿子自肩部以下向外鼓出后,直至下端,始向内卷转,落在托泥上”。

香几的流传的实物与其它类家具比起来是非常少的,硬木和大漆的尚有几件,柴木类的实物甚少,香几本不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之物,为陈舍器,比桌椅、床榻、庋置具等存世量要少的多,可以说件件都是珍品。


谭先生从“细”与“品”两个方面来详细解读这件黄花梨五足圆香几。什么是细呢?

细就是细节,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件家具之所以成为经典,各方面细节都非常精彩。从几面拦水线的制作方式以及束腰下端的边缘处理上都非常到位。

明式家具的精彩之处在于对曲线及弧度的巧妙运用。此香几束腰下边缘翻转处理让它具有极强的动感视觉效果。我喜欢明式家具,经常不由自主的给它一个词汇上的定义。比如:行云流水、跌宕起伏、抑扬顿挫、优美自然、拙朴无华等。看细节处,无论腿子与肩部的阳线还是束腰下端翻转的处理,间或腿子的顺势而下的行云流水到腿足末端处的向上翻转等,这件五足圆香几的线条变化自然流转,没有任何生硬的过渡。


关于霸王枨的问题,谭向东先生说,他喜欢研究老家具,也是因为,这些老家具现状的细枝末节能给人无穷的想象,让你不自觉的想探究其缘由,关于原来是不是霸王枨或者是别的用途,也是一件很值得研究的事情。这需要用耐心和大量的资料来佐证。王世襄先生曾在《明式家具研究》中说:“几足原来都有霸王枨,脱散后未再安配而将榫眼堵没,痕迹犹存”。但我们可以从《木趣居》中展示的一件黄花梨五足三弯腿高圆香几得到一些其它的想法。


黄花梨五足三弯腿高圆香几


黄花梨五足三弯腿高圆香几活面

上图我们看到的是|《木趣居》中第一件香几:黄花梨五足三弯腿高圆香几。书中这样解读桌面:“此具五足圆香几含可装可卸活动心板,盖上心板时放置香炉、花樽或美石。卸下心板与穿带,又让大花瓶安卧其中”。


以上是《木趣居》配图元末明初杂居《玉壶春》插图以佐证香几几面的配以可装可卸活动结构的缘由。但无论是何种缘由,古典家具让人沉迷其中,不断探究佐证的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探究传统文化的过程。故而,任何真心喜爱古典家具的人都要学会“品”。

品,可以解读为品读,或者更深层次的精神交流。谭向东先生说,他去上海博物馆若干次了,但每次去看家具,哪怕是同一件,都会有不同的感触。他都会在细节处发现新的惊喜。我深深理解他的对古典家具的热爱之情,我每次去博物馆和拍卖会预展,如他,在一件家具前静静的看,细细的端详,哪怕不知道目光落在哪里,只是集中精神努力去找自己与面前家具的共鸣,从家具本身的线条、造型、包浆、雕刻、配饰等传达它们自身的历史价值及人文价值,让它的存在于我的临在融合,那么,一人一物,自是天然成趣。这就是对一件古典家具的品读。

这次活动,让我们不仅从更多细节上赏析了这件经典的黄花梨五足圆香几,更让我们明白了如何更好的品读一件古典家具。细品是我们对待经典的尊重及认真学习的态度。


“古人制器尚用,不惜所费。故制作极备,非若后人苟且。上至钟、鼎、刀、剑、盘、匜之属,下至糜、侧理,皆以精良为乐,匪徒铭金石尚款识而已。今人见闻不广,又习见时世所尚,遂致雅俗莫辩。更有专事绚丽、目不识古,轩窗几案,毫无韵物,而侈言陈设,未之敢轻许也”。且看古人的制器态度,再看我们如今市场上的各种家具,希望在文章结尾处,引明代文人文震亨《长物志》里的一席话与各位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谭向东解读上海博物馆藏黄花梨五足圆香几与圆形香几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