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民,烟瘾,烟草

      抽烟,或者叫作吸烟,在我们这个国家里,应该不是一个陌生的称谓。无论生人熟人,见面奉茶递烟是一种最起码的待人礼仪。

    据说。烟草工业是中国的利税大户,每年上交国家的税收可能有数万亿元之多,而且从来没有在电视上,以及其它媒体上为香烟的销售做过广告。也只有香烟制作厂家敢在自己产品的包装盒上标明:吸烟有害健康。用来劝戒人们为了自己的健康,请远离香烟。

    根据权威部门统计,现代之中国,大概有四亿烟民或者更多。按平均每人每天抽一盒烟来计算,每天厂家就要生产四亿盒香烟,这还不包括一些烟瘾较大者,每天消费两到三盒甚至抽更多的烟民,当然也不包括那些供出口的外贸烟品。

    尽管我从不抽烟,但是对于香烟的价格还是略知一二的。据说一盒烟的成本是很低的。几角?或者说是最多几元?但是,要买一盒香烟的话可要远远超过其原有的基本价值。现在每盒香烟的最低价位应该是五元左右,还有十元一盒,二十元一盒,四十元一盒,八十元一盒,甚至于几百元一盒的。当然,一是外包装的差异,再则就是品牌和烟丝及其配料的讲究了。

    烟草传入中国,应该是清朝中期以后的事儿了吧。因为平常在电视里看到的,那些所有描述清朝之前的电影或者电视剧里,从来也没有看到过,有哪位名人叼着大烟袋或者以其他方式抽烟的。在电视剧里,只有清朝中期以后,四库全书的编篡者纪晓岚,人称纪大烟袋,整日里除了吃饭睡觉,总是一个大烟袋不离身。据说烟草最早传入中国是在清朝初年,而且当时还是把烟草作为一种治病的药材从中南美洲引入的。当然,我也只是道听途说而已。

    喜欢抽烟的人,往往会产生对烟草的依赖性。而且当一时半会没烟抽的时候,会坐立不安的团团转。

    我的老家在农村,过去,村里人,喜欢抽烟的人特别多,尽管当年的盒装香烟并不是特别贵。最便宜的,一盒只有八分钱,当然,那时候人们挣个钱也不容易。好在那时候的生产队都种植烟叶,生产队自已种,自己烤,再分成等级后,拉到公社里的烟叶收购站卖了。因为它是生产队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过一段时间,队里就会给社员们分一些卖不出去的碎烟叶。当然小孩子们用过的作业本,也就成了大人们卷烟的原材料之一,因为农村的大人们抽的烟卷都是自己卷的一头拧,也叫一头粗一头细的大炮筒。

  当年, 烟片的制作过程也是挺有讲究的。首先,要把碎烟叶放在太阳下面晾晒,再把烟叶里面的杂质挑捡干净,去除烟筋,接着就是把捡好的烟叶搓成碎片,当然,要把握好揉搓的分寸,也不能把烟叶搓成粉末状。然后,把搓成的烟片放入铁锅內,用小火慢慢地翻炒,顺便再放入少许的白酒,香油等用来调味。整个过程还是挺复杂的。烟片炮制好以后,就要放入一个封闭的铁盒子里面,随用随取。当然,这是比较讲究的人家。对于一般抽烟的人来讲,就是直接把生产队分的烟叶搓碎,用废纸一卷就抽了。这种烟吸起来比较冲,挺过瘾的。一般都是边抽烟也咳嗽边吐痰,尽管如此,他们也觉得挺受用的。

    烟这种东西一旦上瘾也是挺难戒掉的。而且当烟瘾来袭时,凑巧当时口袋里又没有烟,烟民们就会急的团团转,甚至是弯下腰去,看看地上是否有人扔掉的一些较长的烟蒂,是否可以捡起来再抽两口过过瘾。挺可怜的。

    抽烟,其实也是一种文化,也能充分显示出一个人的风度和魄力。纵观近代史上的那些大人物,他们在思考问题或者是在写宏篇巨著时,伴随着他们的最爱,就莫过于雪茄和香烟了。正如我们所知道旳斯大林,丘吉尔,高尔基,罗斯福,泰戈尔,托尔斯泰,鲁迅等等。当然,还有我们国家己故去的、我们敬爱领导人。

  如今,当你步入车站,机场,学校,超市等共公场所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严禁吸烟。不过,抽烟作为多少年来形成的生活方式之一,短时间之内,也是很难戒除的。因为抽烟已经是相当一部分人的日常习惯了。

    现在比较令人忧虑的是,一些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也以抽烟为时尚,让老师教育起来也是挺为难的。因为学生吸烟,事大事小的确很难把握。这一点,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反两个方面。一部烟草的发展史,也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烟民,烟瘾,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