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篇】第三章:网瘾问题

2019年年初有一则耐人寻味的新闻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一位母亲通自己孩子的QQ号进入某个游戏QQ群中对群友展开了疯狂的奚落,认为群友害了她的孩子,以至于那孩子每门功课都赶不上班里的平均分。这一事件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有人对那位母亲的行为表示理解;也有人认为她的行为很极端不理智;更有的人认为她很愚昧,把自己对孩子教育的无能归咎给游戏等等。这里我不会就这件事情去做价值的判断,而是着眼于分析此现象背后的问题。

在电子设备基本普及的今天,网络文化得以大行其道。其大致先后经历了网络社交、电子阅读、网络游戏以及现在十分流行的短视频或者网络直播等等。网络最基本的功能应该是信息的收集、储存、交流和传播,这也就是网络的实用性。但是现在网络的娱乐性已经远远超过了实用性,所谓“网瘾”,已经成为了社会公认的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特别是网络游戏。据数据统计,我国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率已经远高于世界的平均值6%,接近于10%。(光明日报2018)

诚然,网络娱乐作为一种客观的存在,是不能用对错去讨论它的。但是我们作为人,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必须要建立在对象与人的联系的基础上。当一件事物可以给人带来益处,我们就可以说它对人是有价值的;反之就是无价值的。但是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事物对于人的影响是利弊兼有,很难去对其武断地做出评价。网络娱乐便是如此。

为了方便表述,后面都以大家所熟知的网络游戏作为代表。

一方面,网络游戏可以是我们在空闲之余的一种休闲娱乐的工具,从这个方面来说,它是有价值的;但是另一方面,网络游戏也使得许多青少年乃至一些成年人都极度沉迷,也就是网瘾。而网瘾对人身心健康的危害不言而喻,比如现在青少年的高近视率。就拿网络游戏来说,其本质就是一种快餐式娱乐。何为快餐式娱乐?就是娱乐的方式和可获得的途径简单,能够大幅度刺激人的神经给人带来一时的娱乐体验感。这种快餐式娱乐的特性就意味着它本身就具备某些诱人成瘾的因素,当我们过分沉迷于此的时候,外界的很多东西就无法进入我们的精神世界中。这时我们一旦离开这一快餐式娱乐活动,那么整个人的精神就很难找到寄托,思想意识也会变得十分空洞,以至于其他的事情什么都干不好。这也就是网游成瘾的一大病症。  因此,网络游戏虽不至于说是十恶不赦,但至少也不会像某些人说得那么干净。对于国家推行限制网络游戏的措施,许多网友都会感到不解甚至于是反对。对此,网络上流传着一段“至理名言”:

每个时代教育的失败总有一个背锅的东西,这个东西在40年前叫武侠小说,30年前叫香港电影,20年前叫早恋,10年前叫电脑游戏,现在叫手机游戏。

这段话常常被网友用于给网络游戏“洗白”,乍一看去确实很有道理。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独立于客观事物之外的,教育的失败并不能归咎给客观存在的事物。换言之这是个人的问题,与外物无关。然而这种论证是经不起推敲的。

正如前面所言,我们人对其他事物的价值判断必须要建立在人与物互相联系的基础之上。相反,将人和物绝对孤立开来谈论价值判断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保持绝对的客观理性,在遇到某些具有强烈成瘾性的东西时,一些人往往都会沦为这些东西的附庸。而当这种情况演变成一个社会现象的时候,我们所要考虑的就不能单单只是个人方面的问题,应当还要适当地对造成不良现象的某些客观事物进行必要的限制。这是社会历史之必然。倘若按照上述网友的逻辑,那么是不是1840年鸦片战争前就不应该禁止鸦片?或者现在毒品横行的今天也不应该对其进行禁止?因为所有的问题都是出在人身上,跟鸦片和毒品有什么关系?诚然,网络娱乐的影响还不至于有毒品这么恶劣。但是网瘾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这是一个不可忽视,也必须要面对的事实。因此,国家对于网络游戏的适当限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也仅仅是国家层面,因为想要真正抑制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关键还是在于学校甚至是家庭教育。


一般来讲,为了防止学生沉迷于游戏,学校和家长的最直接的做法是禁止学生玩手机,也即是对学生和游戏源进行物理隔离。然而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反大量的事实表明学校和家长越禁止游戏,学生就偏偏越喜欢游戏。这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在早些年网络成瘾的群体主要是高年级学生,但是现在大量的小学生群体也加入了进来。而且由于心性的成熟度不同,小学生对于游戏的依赖性普遍要高于高年级学生。这也是一个让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沉迷于网络游戏是青少年儿童基于获得快乐体验感的最佳选择。换言之,青少年儿童沉迷于游戏的本质就是想获得最佳的快乐体验感,而作为一个具体客观事物的游戏只不过是一个工具。哪怕没有了游戏这个东西,学生们还是能够找到其他的东西来替代前者。也就是说,无论何时何地在何种条件下,我们每个人都会本能地去找到我们所认为的“好玩”的东西来娱乐消遣,以获得最佳的娱乐体验感。因此,想要防止青少年儿童沉迷于游戏,单是通过禁止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矫正。

所谓引导,是指对还没有接触过或者还没有沉迷于游戏的学生进行引导;所谓矫正,就是指对那些已经沉迷于游戏的学生进行归正。但是无论是前者和后者,本质都是一样的,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且我们必须要厘清一个关系,即并不是所有喜欢打游戏的学生都是游戏沉迷者。我们很多父母但凡见到孩子打游戏,就盲目地给后者扣上游戏迷的帽子,然后对其加以斥责和禁止。其实玩游戏是否沉迷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的,但是我们却可以根据孩子已有的状态去做一个基本判断。好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游戏成瘾订了三个标准,即:

无法自主控制游玩游戏的起止时间,频率,强度,时长和情境等方面;将游戏的优先性置于其他重要事项和日常活动之上;在游戏已产生负面影响之后,这种行为仍然持续或变得更为严重。致其行为模式已经足以导致个人、家庭、社会、教育及职业等其他重要职能领域严重损害的。

美国专家也给游戏成瘾订了九大标准:

1.完全专注游戏;

2.停止游戏时,出现难受、焦虑、易怒等症状;

3.玩游戏时间逐渐增多;

4.无法减少游戏时间,无法戒掉游戏;

5.放弃其他活动,对之前的其他爱好失去兴趣;

6.即使了解游戏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仍然专注游戏;

7.向家人或他人隐瞒自己玩游戏时间;

8.通过玩游戏缓解负面情绪,如罪恶感、绝望感等;

9.因为游戏而丧失或可能丧失工作和社交。

根据以上标准,我们完全可以对某个学生是否游戏成瘾做一个大致的判断。医者有言: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也就是说,对于还没有游戏成瘾的孩子,我们必须加以引导。而最好的引导方式无非就是转移注意力,即多引导孩子去接触其他新事物,比如外出旅游、阅读课外书、看一场有意义的电影、下下棋、陪孩子聊聊天、逛街购物等等。方法总比问题多,且很多方法其实是不需要花太多金钱和时间的成本的,只是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而已。所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是禁止孩子玩手机,也就是对两者进行简单而粗暴的物理隔绝。对于已经游戏成瘾的孩子,矫正的方法也无非就是转移注意力,具体与前面的引导一般无二。但不同的是需要父母花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花更多精力去与孩子沟通。必要之时还需要放弃自己的工作,因为矫正已经游戏成瘾的学生,比引导还未成瘾的学生更具有挑战性,难度也更大。这不得不使父母更多地投入到其中。如果矫正无果,那么只能求助于专业的治疗专家了。

很多父母将孩子游戏成瘾的责任都归咎于学校,其实这是不对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只有父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因此帮孩子戒掉网瘾,关键还是在于父母对孩子长期的教育。那么学校就没有责任吗?当然不是。

学校虽不会直接导致学生网络成瘾,但却会间接地导致。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中国青少年儿童的学校教育强度非常高:课堂上是呆板的灌输式教育;课后又有无数的作业任务要完成;就算放假了,按照老师的要求也不是换个地方学习而已。因此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无数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怕学厌学的心理。而且不幸的是,中小学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所谓物极必反,长期在压抑中度过的青少年儿童,迫切地需要一种既简单直接又能大幅度使自己获得快乐体验感的娱乐方式,来解决其自身长期得不到释放的紧张和焦虑的心理。而这种最直接而简单的方式,除了游戏以外还有什么呢?

由此可见,对于学生网络成瘾,学校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而且从某个方面来说,学校的责任更大。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如何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快乐的满足感——虽然这种满足感很难达到游戏所带来的效果——但至少也不至于让学生感到压抑而无所适从。这就需要涉及到教育改革的问题,也是个大问题,这里我便不展开。具体的我会在今后的两部作品《中国教育理性反思》和《中国教育改革方略》中充分论证。

有的人认为,兴趣爱好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阅读、乐器、美术、下棋和体育运动等等可以作为爱好,游戏当然也可以成为一种爱好。这个观点本身是没有错。但是倘若非要认为兴趣爱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把游戏和前面几种爱好相提并论,那就有一点给游戏强行正名和强行“洗白”的意味了。因为前面已经强调过两次了,当然这里还有必要再强调第三次:我们人对其他事物的价值判断必须要建立在人与物互相联系的基础之上。作为客观事物,阅读、乐器、艺术包括游戏等等,都是平等的;但是就它们对我们人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其价值确实是不相等的。也就是说,作为客观事物的各种兴趣爱好都没有贵贱之分,但一定有高低之别!

就拿阅读来说,它可以作为娱乐休闲的方式,也可以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启迪我们的人生智慧。有时候一本书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书中的某句话都可以重塑一个人的世界观。因此理想上来讲,阅读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应当所具有的最重要的爱好之一,并值得我们保持一辈子。除了阅读以外,乐器、美术、体育等等也可以作为娱乐方式,但是它们的重要性却远不止于娱乐,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游戏,我不敢也无权说它除了娱乐以外就没有其它作用了,但是就大量的事实表明,沉迷于游戏最后所带来的更多的是负面的影响,至少现在是这样的。

当然不要说游戏,就算是阅读之类的爱好,过度沉迷以至于伤害到身体,也是不值得提倡的。然而我们必须也要承认每一种兴趣爱好的层次是有差别的。虽然我们无法论证阅读、艺术、体育等等之间哪一个更高等,但是却可以明确游戏肯定是比前面几种更低等的爱好。当然我们没有权利去强迫具体的某个人去选择某个具体的兴趣爱好,不过我想,追求更高层次的爱好,应该成为个人本能之上更理性的选择。

2019年9月25日于中南大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学篇】第三章:网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