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觉察”:心理成长就是“始于自知,保持觉察,终于习惯”!

人与人的差距有多大呢?许又新教授给出一个比喻,这个差距要比猴子和苍蝇差距大得多!

比如生活中打牌玩,会发现高手和普通者差别,高手能察验言观象会意别人手里的牌,普通人可能看好自己手里牌就不错了,没有能力觉察到别人需要或者不需要。比如本来想放走一个抓一个,最后会忘记这些,事与愿违不仅抓不到,还被人家抓住。

生活细微处,发现察觉自己问题所在,对于自己来说意义最大,才会深深体验,略微回顾漫谈一些觉察。

1、“会刹车会开车”,这个是自己亲自体验,也是心理讲座中喜欢举的例子,自嘲觉察消除不安全感的不容易。当时学车时候不敢开,不是缺乏理论知识,而是缺乏安全感,更具体而言,则是没有觉察到可以主动使用刹车。

可见,解决了最差情形,能控制最糟糕情况,就有了底气,有了安全感,才有理性回归,否则慌了不打粮。

2、“察言观色会意”,表情和语调是沟通有效的主要因素,这些是情绪的外显,也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由此可以借此“读懂”情绪,再由情索欲,即找出对方的内心情绪、心理状态、心理需要。察言就是听话听音,观色就是看人脸色,由此读心读情绪读出欲望,而后满足需要。借助生活每个细节,来慢慢体会这个理念,比如玩牌就是好机会。

3、“存在就是合理的”,是说出现不如意事情,糟糕事情发生的应对理念,即接受任何事情发生都是正常的,因为这个世界有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不确定性,一个是确定性,一定接受这个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由此引出下一个觉察。

4、“糟糕事情发生后就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处理事情”,不确定性的事情发生了,先接受存在的合理性,正常化问题,缓解情绪,然后理性应对,这就是费斯汀格法则说的,10%事情我们无法控制,但接下来如何应对构成了90%事情。由此重构问题有多种可能性,那么多去积极归因,积极关注,积极行动。

5、“不能帮助就闭嘴,能帮助就是满足需要”,共情意识非常重要,这就是常说的以别人为中心,可具体如何做呢?不是指责空谈而是实实在在帮助,如人家装饰房子做法,不认可不要否定,直接闭嘴好了,如果真的想帮助,就问问需要帮助什么,再如帮助孩子、帮助老人时候,要看到需要去满足需要,不知道的话就要主动问需要什么,千万别空谈。

假设,父母住的房子出现了蟑螂你如何做?孩子考试不好你如何做?别人搞砸事情出现工作失误你如何做?

其他还有很多觉察,如“先判断心理状态再应对”,用来处理好人际互动,尤其是愤怒情绪不正常心态时候,顺着说话或者忍住不说。如“示弱原则”处理互动,“我是错的你是对的”,达到人格结构三我的综合使用,以别人为中心,满足人性争强好胜、逞强心理,用柔软身姿处理关系问题,等等。

为何觉察如此重要,因为心理成长就是“始于自知,保持觉察,终于习惯”!觉察就是把知识变成意识,把意识变成无意识,在潜意识中自然的解决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漫谈“觉察”:心理成长就是“始于自知,保持觉察,终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