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中年后居蓝天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悟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摘自《唐诗鉴赏词典》)

青溪

【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王维初隐蓝田(今属陕西)南山时,写下了这首《青溪》,也向读者构建了一幅水清山幽的美好画面。其中,一二句写明地点;三四句写明路程;五六句动静相济、明暗交替,写出了青溪水流在乱石中激荡,却又在松木间静谧,画面和谐又不失美感;七八句写青溪水色,菱藕荇菜在溪水中荡漾,芦苇蒲莠在溪水中倒映;最后四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如此景致的流连忘返。通读全诗,画面自然清淡,就好似能看到诗人素雅的内心。我在想,是什么样的心境能写下如此不着痕迹却又耐人寻味的句子。想来用诗人的这两句诗来解释再合适不过了,“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也只有怀着不染尘埃的心境,方能有如此雅致吧。

春中田园作

【唐】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这是王维笔下的春天。屋上的杜鹃鸟正在啼叫,村边的杏花开得雪白。村子里的农夫们纷纷拿着斧子去整理桑树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查看地下的泉水。燕子仿佛认识自己的家一般飞了回来,屋里的主人翻看着新年的日历。我举起酒杯却又停了下来,竟想念起远在异乡的客人。同样是如话家常的句子,却着实写满了生活的味道。这是王维较《辋川集》早期的作品,在诗人淡淡的叙述中却真实还原了春日里田园间该有的气息。若非闲适,何来意趣?想必诗人笔下的春天,也是他人生状态的真实写照吧。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是王维笔下的秋天。黄昏下的山色更显苍翠,秋水日夜流淌。我拄着拐杖伫立在柴门外,迎风细听着暮蝉的嘶鸣。在渡口只看到夕阳西下,村子里升起屡屡炊烟。又碰到好友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大声歌唱。这里的“五柳”指的是五柳先生陶渊明,诗人自称五柳先生,其实是对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仰慕。整首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安逸闲适的画面,日暮、秋水、柴门、暮蝉、渡口、炊烟、友人、五柳,诗句在一个个景致下交替,忽远忽近,忽明忽暗,继而又展现出了一个完整的画卷,那便是诗人笔下的秋天。

钟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这是王维笔下的钟南山。太乙山高接天都星,山脉相连一直绵延到海边。白云缭绕合成一片,青色的烟霭若有似无。中间的主峰把钟南山分隔开来,在阴晴多变的天气中,山谷间的景致不尽相同。我想找一处地方投宿,便就隔着山间的溪水询问樵夫。这首诗同样延续着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一贯风格。整首诗的布局更像一位画家创作的过程,首先大笔一挥勾勒出轮廓,接着淡笔描摹出白云、青霭,再将笔触返回到山峰、山壑,最后落笔于近水和樵夫。整首诗一气呵成,整幅画浑然天成。若非诗人胸有丘壑,也不会如此酣畅淋漓。

汉江临泛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是王维笔下的汉江即汉水。汉水流经楚塞与三湘连接,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江流在天地间奔腾,山色在水汽中若隐若现。沿江的郡邑好似浮在水面,江中的波澜好似在天边滚动。襄阳的这般美景,真想与山翁同醉。这里的山翁,指的是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这首诗,展现的似乎又是另一番画面。开篇气势恢宏,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写出了汉水的壮观之景,江水似在天地间、群山间奔流,从沿海的小城到远处的天空,都在翻滚的江流中变成了背景。而在这般壮景之下,难怪诗人如此陶醉了。

至此,我们读完了王维笔下的春、秋、山、水。其实特别有趣的是,在这几首诗中,都不约而同地有这样一个“路人甲”存在,他是远客、是五柳、是樵夫、是山翁。诗人似在与他们对话,又似执着地描绘着自己眼里的景致。其实,回到我们最初的句子,“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不论我们对诗人怀着怎样的猜测,我想,只有内心始终保持着那样一份澄澈的人,才方能写下那些不染尘埃的句子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维: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