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明丽美诗五首赏读:谁言秋色不如春,及到重阳景自新

重阳节明丽古诗五首:仙菊遇重阳,能使百秋亡

重阳节起源古老,内涵广博。

先秦时代,季秋就是农业丰收时段,有各种祭祀天象诸神以及祖先的活动,而菊花作为晚秋草本,很早就被认识利用,有杀菌辟邪,清火润肺,养生延年的作用。春兰秋菊,是作为重要的芳香药物,伴随人们的生活。比如屈原,流放湘江,也种植兰草,并且“夕餐秋菊之落英”。

以自然的草本养生祛病,寻求身心的平衡长久,先秦就已经很为流行。


到了汉朝,汉武帝崇尚道家,道家九月九日,秋气清爽,高山接天,最是容易成仙感应之时,所以宫廷流行,九月九日登高祈福求仙,佩戴茱萸,饮用菊花酒。古代道家和医家有着天然的联系。

在医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本身依赖草本中药,又因为农历九月九日,有着季节的美好和数字的吉利。九在中国古代,是阳极之数,九月九日,日月并九,又是最美的宜人的清秋和丰秋,大部分地方,已经到了收获后的秋闲时段,九月九日作为一个祭祀,祈福,团圆团聚的节日存在,而不可少的,就是此时应者季节而开的草本菊花。所以民间流行,此日登高,佩戴茱萸,饮用菊花酒,且和家人朋友尽兴度过。

三国时期的曹丕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这是帝王级别的人,看到民间久已流行的风俗,并持以相当肯定的态度,并且也以此日为佳节,思念祝福友人,期待佳节聚会。

所以可以证明,两汉时期,九月九日就是传统大节。

东晋陶渊明有“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说我爱九九这个重叠有酒的名字,看见菊花开满庭院,于是喝着菊花酒,对着菊花,写下感言。他也谈到了,九月九日,世上的人都喜欢这个日子,因为九九,意味着长久长生。

那么重九,重阳,都是九月九日的别称。

那么九月九日被称为重阳节,文字上最早的记录是在南北朝。


秋晖逐行漏,朔气绕相风。

献寿重阳节,回銮上苑中。”南梁 · 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 》节录

秋天的太阳跟随着人,清凉的风缭绕着我们。

我们在九日重阳节这天,祈祷祝福皇帝长寿,一行人来到了长安的高地乐游苑上。

可以知道,至少在南北朝南梁,九月九日就已经叫作重阳节。

或者重阳这个名字和重九,在民间存在的时间更悠久。

那么重阳节在当时有几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登高,祝福长寿,祈求健康,帝王或者自己的。

这是全民的佳节。


“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

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

御气云霄近,乘高宇宙宽。

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唐初 · 李峤 《九日应制得欢字 》

到了唐朝,唐朝以道教为国教,自然不会错过重阳节,且重阳节如此流行。所以唐朝,重阳节定为全国性的官方假日。

皇帝往往带领臣子,登高游览,把酒言欢。

唐中宗时代的重臣,就应该陪驾过中宗或者武则天去山林登高,过重阳节。

帝王级别的宴会,设立在高山之上,有菊花酒,饮食中有芳香的兰草,有祝福长寿的歌舞。

到了唐玄宗时代,九月一日给官员放假半月,称为授衣假,包含的重阳节,让官员回乡祭祖,共度重阳。这丰收丰美漫长的假日,催生了无数关于重阳节的美诗,有美景,有人情,有欢快,有菊花,有思念。

王维一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写了盛唐时期的重阳节。此时他在长安,长安菊花遍地,欢声笑语,大家以家庭和家族为单位聚会,热闹的氛围,衬托王维在京城里的寥落。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他的家乡,亲人们也在过重阳节,有无数的游子回乡,登高把酒。他想到一直和他相处融洽的兄弟,在这个节日,一定和他一样心情惘然,因为他们并不在一起,无法和往年一样,快乐饱满的过节。他说他弟弟,一定分发茱萸的时候,想念不在身边的哥哥他。

也就是说,重阳节的团聚意义,在唐朝是非常重要的。

在秋天里,亲人团聚,把酒言欢,会带来身心的温馨能量,抵御即将到来的多变秋寒。

这首王维的诗虽然不够明丽,但是足够深沉,写出了重阳节深沉的情感内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盛唐 · 孟浩然 《九日得新字 》

孟浩然,则是一个有着类似陶渊明一样思想状态的诗人。他热爱田园,虽然早年也希望通过仕途彰显抱负,但是他并没有像很多人一样孜孜不倦。相反,在盛唐中年隐居,且有无数文士朋友的心灵支持,所以他的诗风明朗朝气,是盛唐的陶渊明。

九月初九,还不到一个月的一旬,但是这个日子,正是最美好的重阳节。

我们一起登高,来讨论重阳节的起源和典故,我带着酒,去山中寻访朋友。

当风吹落了帽子,这也是最可爱的秋风,在这样的佳节里,大家穿着秋天的新衣,焕然一新的互相打量祝福。上文说了,唐朝有授衣节,涵盖了重阳节,所以重阳节这天穿新衣裳会见朋友,倒成了一种礼仪和乐趣。

穿新衣,佩茱萸,会故人,登高山,喝菊花酒,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良辰美景,清美菊花,是为佳节。

孟浩然和王维不一样,沉稳的他,看到茱萸,相当含蓄和主动,心动不如行动,既然来到山里,遇见了最新鲜的茱萸,那就顺手多带点回去,寄给亲人。

茱萸有什么作用呢?杀虫消毒、逐寒祛风。佩戴在身上,可以去除这个季节的蚊叮虫咬,服用则活血驱寒。只有亲人最在意亲人的健康。

知道了孟浩然根植泥土的那种自然淳朴,你才会读懂那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那种深沉的田园挚爱,和淳朴的山人友谊。


酒熟菊还芳,花飘盏亦香。

与君先一醉,举世待重阳。

风色初晴利,虫声向晚长。

此时如不饮,心事亦应伤。”唐 · 姚合《同卫尉崔少卿九月六日饮 》

这首诗挺有意思,写在重阳节前三天。

实际唐朝授衣节15天假日,重阳节的活动不只是九月九日当天。

之前菊花盛开,酒也已经酿好。

有些美好,未必非要等到重阳节那天。

咱们现在就先一醉方休。

你看看这日子多好,凉风秋晴,晚间蟋蟀鸣叫。

此时如果不喝酒,伤了朋友的雅兴,也伤害了自己的心情啊。

实际上,唐朝的菊花酒算是轻型的酒水饮料,没有现在的白酒度数高。当然喝多了,也有醉意,但是秋凉的时节,爱的就是那种让身心舒缓的微醺。

而且,据一些资料现实,古代提倡饮酒,是因为酒水是热饮,对于不习惯喝热水的古人来说,这种饮品,是最好的保健饮料,预防治疗一些肠道疾病。

重阳节很有意思,重九则重酒。

仿佛不喝酒,就对不起这么美好的日子。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中唐 · 元稹 咏廿四气诗 《霜降九月中 》

农历九月还有重要的节气霜降,往往也和重阳节有交集。

此时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寒露早霜会在凌晨凝结,太阳出来后化去,天气转向寒凉。

但是此时,却是菊花的盛季。

仙美耐寒的菊花,恰恰是在秋日重阳节日或者霜降节气盛开。

真正的秋天来了,风吹木落,鸿雁南飞。

有多少外面漂泊的游子,会有季节和生存的感伤。

但是不要紧,且喝下重阳节的菊花酒,在身心的舒畅温润里,能让心情的悲秋,百种忧患,都会随着身体的温暖而消散。

唐朝是个提倡全民饮酒的朝代,你觉得不可思议吗?

实际上,上文也说了,这种带季节草本的酒水,是最好的养生保健品。唐朝有过相对太平富庶的时段,提倡饮用加热的酒水,也类似如今提倡喝烧热的水,可以杀灭细菌,养生保健。

要知道古人只有在喝酒喝茶时,才烧开生水。


“谁言秋色不如春,及到重阳景自新。

随分笙歌行乐处,菊花萸子更宜人。”北宋 · 韩琦《重九会光化二阕 其二 》

喜欢这首诗。

谁说秋色赶不上春天,你看看重阳节,那景色自然有一番新意。

那人间到处是欢乐聚会的人群,歌舞热闹。

而此时盛开的菊花,在路边,在园林,在每个人的衣服头发上,绚烂成海。还有红色的茱萸果,佩戴在人们身上,处处清秋,香风阵阵,金秋金美,自然景色和人间情怀相得益彰,哪里就不如春天?


重阳节到了,我忽然想喝菊花米酒,喝一口清甜的秋色滋味,喝下去长长久久,你呢?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阳节明丽美诗五首赏读:谁言秋色不如春,及到重阳景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