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27(里仁)|仁人与孝子

        作为一个仁人,如何做一个孝子,尽自己的孝心呢?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说对于父母的过错必须“几谏”。什么叫“几谏”呢?人无完人,父母也是人,也会犯错误,对于父母不对的地方,就要尽力的劝阻。“见志不从”就是说父母不听劝导的话,那么就“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只好跟在后面大叫、大哭、大闹,因为你是我父母,你要犯法,我也没有办法,但是我要告诉你,这是不对的。你是我的父母,我明明知道去了这条命可能会送掉,因为我是你的儿子,只好为你去送命,不过我还是要告诉你,这样是不对的。这种孝道精神,也并不是说父母一定会不对,只是说如有不对的地方,要温和地劝导,即使反抗也要有个限度。总之,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应该把道理明白地告诉他们,可是自己是父母所生的,所养育的,必要时只好为父母牺牲,就是这个原则。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古人讲父母老了,怕没人照应,而不远游,即使要远游,也一定要有个方向。这个“方”字有不同的解释,有作“方向”解,也有人认为应该作“方法”解,子女远游时必须有一个安顿的方法。我觉得作为“方法”解更合理。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接着前一句“游必有方”说,离开了父母,不在父母面前三年,对父母的爱心、孝心仍深系于怀,不改初衷,这就是孝子。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我们做子女的,对父母的年龄不能不知道。为什么呢?两种心理,一种因为知道父母的年龄多了一岁,寿又添了一岁而高兴;但同时又害怕,因为父母年岁越高,距离人生的终点越近,为儿女与父母相处行孝的时间也越短,所以就有这两种矛盾的心理。

      以上都是孔子认为作为仁人该如何尽孝的原则。

()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别裁》27(里仁)|仁人与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