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小记续:同里的人

去过那么多地方,尤以古镇居多。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平遥,而平遥城里最值得称道的不是明清古居、晋商风貌,恰恰是最平凡、最常见的物种,人!

在我看来,根植于平遥这个几乎已经完全商业化的古城,却懂得知足常乐、细水长流,这里的人,活得最幸福。

不过今天要说的不是平遥人,而是苏州同里人。因为同里人,也值得细细品砸。

第一个印象较深的同里人,是樽月楼的老板娘。

在樽月楼住的三日之中只和老板娘见过一次,因为初到同里,对道路不熟,于是给老板娘打电话,对方痛快来接。

隔着石桥率先听到对方声音,洪亮而充满底气,于是提箱跨桥,抬头就见一窈窕女子年约三十,风韵犹存,穿一身浅白色连衣长裙,上面绘着黑色的兰花,长发披肩,肩膀一侧垂一黑色小包。

老板娘倒还热情,寒暄几句,主动在前面引路。在前往樽月楼的过程中,小问几件事情,老板娘都直言相告,也算实诚。

至于老板娘的相貌其实并未看清,哪怕再见一次,也未必能认出。因为小可观人,尤其女士,实在只看眼以下、鼻以上的位置,一来不显唐突,二来可以避免直视的尴尬,是以对于女士,多半是脸盲的。

后来老板娘就消失在了视线当中,将楼下大门钥匙以及房间钥匙一给,有事只在微信联系了。

曾想过,如果将樽月楼里的小件卷包,顺到家中,恐怕老板娘也未必能知觉。

第二个印象较深的是同里入口处石桥左侧一家本地土产店的老板,男!

土产店里卖的都是同里本地小吃,以袜底酥、芡实糕为主。

抱着尝试新鲜的想法,在美团购入袜底酥一份(这广告打的),十只。

来到小店门口,见老板就在门内隔着挡板玩手机游戏,怀疑是农药。于是三言两语说明来意,将二维码递过,本以为老板会一把游戏终结再做买卖,没想到home键一按,直接扫码,就算付款完成。

老板问要甜要咸,下意识开口说甜的,老板点头,将一包袜底酥托在掌中,就要递过来。

袜底酥有两种口味,甜、咸。

恐怕也是考虑到南北口味的不同,怕门前吵闹,血溅三尺。

眼看老板手中的袜底酥已经递到面前,顿时恍然:既然是尝试新鲜,不如就甜咸皆备,估计以生意人为上帝服务的宗旨,老板该不会拒绝。

等将要求说出,果不其然,老板嘿嘿一笑,似也是司空见惯,并没含糊,喃喃道:“不行!”

“呃!”

顿时一阵尴尬,不过老板并没有要解释的意思,将甜袜底酥递过来,重新入座,开机抢人头。

被老板无视,只好讪讪抱着袜底酥向前走,等走出三米,掏出袜底酥边吃边感觉这同里的小食,总感觉……它是咸的!

可我先说的是甜的啊!

第三个印象较深的人是桥边卖卤鸡爪的小姐姐。

夜色下,小姐姐独自一人坐在桥边,身下是一张小凳,身前一个方桌,上面铁盆、袋子、塑料手套等各种用具整整摆了一桌。

小姐姐年龄不大,没看脸,天黑,瞧不清。不过听声音很温柔,估计初为人妻,或者已是人母?

这都不重要!

小姐姐守着自己的小摊,有客人路过会吆喝几句,声音清脆,倒也是夜色中的一景。

初次看到盆中卤鸡爪的时候,并没打算购买,不过听到小姐姐口中说这卤鸡爪在同里是独一份,而且是她家秘制,也就信了。

但好歹不知味道如何,想到卤鸡爪的味道全在汤汁,就灵机一动,问小姐姐能否以小指蘸取盆中汤汁,先小嘬一口,试试味道。

小姐姐闻言,扑哧一声笑出来,怕是从没听过这般古怪的要求。

笑罢,小姐姐用筷子从卤汁中捞出一只,用塑料袋包住,表示可先卖一只,尝尝味道再说。其实人家本来是按四只一份打包销售的。

等鸡爪入口,顿觉糜烂入味,实在是初次吃到的口感和滋味,于是连连点头,又讨要三只。

小姐姐倒是熟知客人习惯,只从卤汁中捞取浸透的鸡爪,一边捞,一边自夸自家的风味,满脸自信。

或许因为她的广告在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于是离开同里之前的夜晚又买一份,佐酒小酌。

第四个人,是樽月楼前河畔边小餐馆的大厨,一位年逾花甲的白发老者。

老人携老伴坐在河边的椅子上,靠河一排的桌椅都是他家的摊子,摊子上早已经人满为患,客人推杯换盏,吵闹不休。

老人的工作告一段落,正在抽烟休息,不过等从老人身边路过的时候,他依旧张嘴相询,是否吃饭。

在应答过程中,老人说了很多话。说话的同时他口中细细嘬着一只烟,满面红光,可能是旁边红灯照的。但眼中的自信却什么光芒都遮挡不住。

在这许多话当中唯一有印象的就是,“……也尝尝我的手艺!”

“手艺”二字,又岂是好轻易出口的,不过看老人说话时候的神态和举止,虽然已经吃饱,也想着小坐,再尝尝他的手艺。

这就是同里的人,平凡,普通,其貌不扬。但如果和他们攀谈一二,就能感觉到一种知足常乐后的自信和恬淡油然从他们心中升起,感染着周围的人。

他们很平常,却也足够耀眼。

PS:平遥古城的诸多经历和见闻写在以后,时间不定,希望不是……一万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里小记续:同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