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讲记》随记p1-27

第一篇  治病要看体质

    1. 孩子生病,当父母的心里总会慌的一匹,这里边涉及到对于生病的心态,经验等方面,我们读完第一小节会屡清一个思路:生病是正常的,是人都会生病,而我们要想在生病时怎么能静下心来冷静处理呢?需要有一个医学常识的学习积累和从经验中的总结,有这样的基础,总结出规律,才会在突发事情时临危不惧,稳住心神,步步为营。

    2.静下心来找规律、辩标本。 孩子每次生病很慌张,好了之后又松了口气,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要总结记录。通过这种记录找到其中的规律,知晓病程发展的进程,自己每个阶段性还特别注意什么。我们常说一句话,治标不治本。治病也是一样的。标,也就是病的症状,本就是病人的体质,病背后的原因。生病是有反应是正常的,是好事,但要从根本上来治疗和调理,而不是一味地压制,压制只是暂时掩盖症状,后续若不注意生活等方面的调整,可能会酿发更大的祸患。

    3.治病要看体质。中医上不会将病标签化,给一个病起了名字就容易被限制住。中医治疗的前提是看病人是什么样的体质。通过病人生病症状这一个点来判断出体质,在控制“标”的同时把体质调整好,才是永久性的消除问题,真正的以人为本,是从整体上来治根本。

    4.辨清体质的九字真言。也就是有没有资源?渠道痛不痛?精神定不定?中医治病是让人体的能量回归到正常的状态。人体根据层次分为3个能量中心:上焦、中焦和下焦。资源主要是下焦和中焦的能量。渠道呢主要是三焦、经络、脏腑是否通畅。这里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下焦、肚脐以下,相当于锅炉点火的部分,中焦相当于加水、加煤的部分,人体的经络就是这些能量的管道。把握治疗大方向的前提是1.下焦和中焦有没有能量2. 渠道通不通?

    5.自我评估三焦虚实。这个三焦虚实自我评估表是需要看熟的,针对症状就能大体判断出上焦、中焦、下焦的问题,以及如何对症治疗。中焦和消化系统有很大关系,下焦则和肝肾、骨髓、深层的气血循环有很大关系。这一小节举了好几个病例,有几个概念,单纯的病和不单纯的病,虚和实,又讲了发烧和体质的关系:虚的小孩子一般发不了太高的烧,小孩子身体越好越结实,发起烧来就越高。这里讲到小孩发烧,有一个很常见的积食发烧。孩子发烧的时候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在感冒发烧之前或者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吃过不适当的东西,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个过敏,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是胃肠道的运转没有达到正常水平,还是从能量的角度来谈。脾胃是后天之本,中焦即消化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还要留意孩子的舌苔,舌苔反应了胃和肠道的状况。

    6.增强体质的第一张处方。这张处方可操作性强,尽量去往这方面靠一靠,主要是保护能源供给,饮食清淡,不走极端也就是别太死板对自己太照本宣科太苛刻也是不好的不能走极端,只要吃的能化掉就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也很重要。这里有一点特别好,让孩子不受干扰的接触活生生的真实世界,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全身心的投入到真实的世界,建立他们与这个世界独有的感受和觉知。大人不要着急让孩子学会成人世界的这一套东西,幼儿时期其实是孩子在培养不受概念制约前的创造力,正所谓“己所欲,施于人?”最后的能量加减法对我们都是很有裨益的:安心放松、室外运动、接触自然、暖食、友善、安静、早睡、打坐…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童健康讲记》随记p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