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写作业父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可以说是当下很多家庭的教育现状了。
家长一边强调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一边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甚至成为主力、成为孩子的“大脑”。
在这样的外界督促下,孩子走过了人生打基础的十几年,步入大学后,很多家长选择放手,“你已经是个大人了,都上大学了,还需要我管吗?”
然而数据显示,这批超越千军万马成功走过独木桥的大学生,在大学里的挂科率越来越高。要知道,这还是在老师极力控制挂科率的前提下。
其实,这是因为孩子习惯了被动的、没有目标的学习;一旦家长放手后,没有目标的他们,就开始浑浑噩噩度日了。
《孩子是选手,父母是教练》中指出:父母是教练,而不是选手。父母要精确找到自己的定位——你是信任选手、引导选手、呵护选手的教练,你要充分发挥指导师的作用,呵护孩子、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这本书是韩国资深学习指导师郑炳权和国内指导心理学博士李明一共同完成,在部分学校内进行“自主学习指导”的项目测试基础上,充分证明了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益处。
书中有大量案例和方法指导,既有孩子如何学习的方法指导,也有对家长如何成为教练型父母的参考。
要成为教练型父母,首先家长要知道,你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型孩子和“乖孩子”之间,是有区别的。
绝大多数家长会认为这样的孩子是会学习的:
上课认真听讲,放学后乖乖写作业,不用家长催,写完作业交给父母检查。
如果觉得这样的孩子就是会学习的孩子,那就错了。
家长可以问孩子也问自己几个问题:
暑假来了,孩子做了学习计划吗?
孩子知道自己哪门课最薄弱,为什么薄弱吗?孩子有想过怎么做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是在怎样的学习环境里?旁边的人看着手机看着电视?
做错的题目,是检查完直接改掉,还是有自己的错题集,会举一反三?
……
诸如这一类问题,反应的是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
自主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它讲究策略,且注重过程和结果。
自主学习的三个核心要素
书中指出:自主学习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将动机、方法、管理这三个核心要素融合在一起,并保持协调一致。
动机:让学生懂得学习的理由。
方法:今天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管理:对学习过程进行管理。
学生需要动机来驱动自己,通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并持续管理好学习过程,落实到行动上,通过重复正确的行为来养成优秀的自主学习习惯。
要想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就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你的孩子认为他是在为父母而学,还是在为自己而学?你的孩子有梦想吗?
说实话,这些问题,甚至很多家长都没有答案。
而教练型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寻找答案,并且不要去过度加入成年人的偏向。
比如孩子说自己要做画家,父母却说:就你画的这样做不了画家;孩子说自己长大要种出世界上最大的树,父母却说农民是低下的。
这样的打压型父母,会让孩子越来越缺乏自信,自然也就失去了目标。
家长要相信孩子会成长:孩子当下想做画家,未来的某一天也可能会因为自己绘画天赋平平而失望,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可能是帮助孩子提升自己的绘画技能,也可以是帮助孩子了解:绘画领域还有更多可能性——绘画模特、开画廊、卖绘画用品……
尊重孩子,做引导者而不是决策者,是教练型父母要走的第一步。
说完了学习动机,我们再来看看学习方法。
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管理上,书中针对性地给出了不少建议;而家长也要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帮助孩子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多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引导孩子自己为自己找方法,自己给自己反馈。
写在最后
父母一定要谨记:孩子是选手,父母是教练,父母不能代替孩子赛跑。
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第一次做父母,所以怎样做父母,是我们一生的功课;而能否把孩子培养为自主学习型选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