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图片发自App

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和一个很短的历史。

说它有一个很长的过去,是因为心理学的一部分源于哲学(philosophy),而哲学作为一门研究知识、现实和人的本质的科学已经存在许多世纪了。

说它有一个很短的历史,是因为心理学从开始成为一门科学至今不过百余年。

与那些已经长为“成人”的学科相比,心理学只是一个“小孩子”。

有史以来在这个领域工作过的人都可以一一列举出来,因为其中许多人仍健在。

心理学过去发展中的一些观点与现在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简要地回顾一下心理学不长的历史,将能够使我们对心理学的现状有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


A, 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诞生于1879年,由冯特(Wilhelm Wundt)在德国的莱比锡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研究人的有意识体验。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冯特是学医出身,但是他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

冯特想知道人的感觉、表象、情感及其结合而生的个 体经验是怎样形成的。为了寻找答案,他首先对光、声音和重量等不同种类的刺激进行了仔细观察和测量。

刺激(stimulus)指任何一种作用于有机体并引起反应的物理能量。之后,冯特运用内省法(introspection)探査自己对不同刺激的反应。所谓内省即对自己体验的反思,比如,你现在可以在阅读中稍停片刻,探査一下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感觉,这就是内省。

冯特把按训练要求做的内省与客观测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称之为实验的自我观察法(experimental selfobservation)多年中,他研究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反应时、记忆、时间知觉及其他许多课题。冯特一贯强调科学的观察和测量方法,这使得心理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B,结构主义心理学

冯特的思想被他的学生铁钦纳(Edward B.Titchener)带到美国。在美国,冯特的思想被称为结构主义,因为这种思想强调心理经验的结构。结构主义者们(structuralists)希望把经验分解成一个个基本要素,就像建筑结构中的一块块砖。

能不能像分解化合物那样分解体验?

不能。

但是,结构主义者常常用内省的方法试着分解体验。例如,观察者可以举起一只苹果,然后说自己已经感觉到了苹果的“色”、“形”及“重量”等要素。再如,许多食品味道是混合而成的复杂味道,比如猪肝、酸橙、熏肉和奶油杏仁巧克力,等等。熏肉的味道是由哪些基本味觉要素构成的?这会是一个结构主义者感兴趣的问题。

结构主义者们用内省法得到的结果常常不一致,因为在许多研究中内省法并不是一个寻找答案的好方法。比如,两个研究中发现的某种复杂味道的基本味觉差别可能很大,研究者们争得不可开交,但最后无法证明谁对谁错。然而,尽管有局限性,内省法还是有用的。如 果没有对个人体验的内省和描述,心理学家就无法进行有关催眠、沉思、药效、问题解决、情绪等许多课题的研究。


C,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思想源于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他来自一个名人之家,父亲亨利·詹姆斯爵士是哲学家,一个兄弟也叫亨利·詹姆斯,是小说家。詹姆斯本人在哈佛大学教授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和哲学,度过了漫长的学术生涯。他坚信,只有实践的结果才是判断思想观点是否正确的标准。

詹姆斯开拓了许多心理学领域,将动物行为、宗教经验、变态行为及其他一些有趣的课题纳入心理学研究。他的第一部着作就是《心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1890),这是一本传世之作,不仅在当时使心理学得到社会的重视,而且至今仍在不断再版。

机能主义者关心的基本问题是:心理机能或功能在人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是如何起作用的?詹姆斯认为,人的意识绝不是一堆结构主义者所称的无生命的砖头,而是一条永远变化着和流淌着的表象和感觉的河。

机能主义思想来自达尔文(Charles Darwin)的理论。达尔文推断,生物进化是以适者生存的方式进行的。他提出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的原则,认为只有那些有助于动物适应其生存环境的生理机能在进化中才得以保留。思考、知觉、习惯、情绪等人类行为是怎样帮助人类生存下来的?这就是机能主义者想搞清的问题。简言之,机能主义的研究目标就是要说明心理机能的“用途”。

机能主义对现代心理学有什么影响?

机能主义把动物研究引入了心理学,也促进了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课堂动力学及其相关问题。学习可以使人的适应性得到提高,而机能主义者正是要找到改进教育、优化学习的方法。机能主义研究还刺激了工业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的发展,兴起了对工作中的有关人的因素的研究 。

D,行为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很快就受到行为主义(behaviorism)的挑 战。行为主义研究的兴趣是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John B. Watson)。

华生认为,不需要问动物问题,也不需要知道动物在 想什么,只需要观察刺激(stimulus)和动物的反应 (response)就可以对动物的行为进行研究,了解刺激(在 特定环境中发生的事件)与反应(肌肉动作、腺体的分泌 活动或其他可确认的行为)之间的关系。那么,为什么不用同样的客观方法研究人类呢?华生反对把心理学定义为对心理或有意识体验的研究。他说:“内省不是科学的方法”。

华生很快开始采用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Ivan Pavlov)的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sponse)概念来解释行为。条件反射即对特定刺激的一种习得的反应。华生狂热地宣称:“如果给我12个健康并发育正常的婴儿,允许我按我自己的 方式把他们抚养成人,我保证可以把其中随意挑出的任何一个孩子培养成我想使其成为的任何一类人,不论是医生、律师、艺术家、百万富翁,还 是乞丐或窃贼。”

华生对研究可观察行为的强烈兴趣始于他的学生时代,但当时他所做的是有关生物学和神经学的博士论文。1908年,华生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提出了他的行为主义理论。1920年,华生离开大学并开始了他在广告业的生涯。

华生的观点对吗?

今天,大多数心理学家会说,华生言过其实了。但当时的行为主义思想对心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心理学最终发展成为一门自然科学,而没有成为哲学的一个分支。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是当代最负盛名的行为主义者之一。他提出:“为了认识人类行为,我们必须同时注意环境在有机体做出反应之前和之后的作用。行为的形成和保持是由行为本身的结果决定的。”斯金纳认为,用心理内部发生的事来解释行为是不必要的。

斯金纳的贡献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于1990年去世,享年86岁。斯金纳是一位极富魅力而又有争议的人物。他相信人的行为是由奖励或强化作用控制的。他希望自已的这种彻底的行为主义主张不仅能够促进心理学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人类生活的改善。斯金纳是第一位被美国心理学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誉为将一生贡献给心理学事业的人。

斯金纳在严密控制条件下对简单的行为进行研究。为了研究学习,斯金纳制作出条件反应箱,即人们熟知的“斯金纳箱”。通过使用这种条件反应箱,可以对实验动物进行刺激, 并记录下动物的具体反应,虽然斯金纳的很多关于学习的观点都是在对大鼠或鸽子的实验中形成的,但他相信,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有机体 中有着相同的行为规律。

斯金纳确信,可以通过积极的强化鼓励良好行为,可以用这种方法设计我们的文化。在 “经过设计的文化”中生活将使我们受益。与一般看法相反,斯金纳反对使用惩罚。他指出,根本的办法是在人口过剩、污染或核战争发生之前就改变那些自我毁灭的行为。人们是被误导性的奖励引入自我毁灭行动的!

一般公众是怎么知道斯金纳的呢?他们知道此公曾教会鸽子打乒乓球、发明了教学机器,还造出了一种机械“育儿箱”,那是个童床大小的箱子,可以把婴儿放到里面,四壁为吸音墙,一面还开了一个大窗户,里面可以保温,箱子里放着专门的玩具。

那就是一个特大号的斯金纳箱,新闻报道说,斯金纳把自己的女儿放在“育儿箱”里整整实验了两年半。批评家们说:“这样的实验太没人性了! ”事实上,斯金纳的女儿常常被抱出箱子与大人亲近和玩耍。她长大成人后说:“我想我那时是个快乐的婴儿。许多人批评育儿箱,但其中大多数人并不真的知道那是个什么东西。”

是的,许多人对斯金纳提出批评,其中不少人其实只是出于对他的误解。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批评都是对斯金纳有误解。行为主义者强调对外部可见的行为的研究,却常常对思维的存在视而不见。这使得一些研究者挖苦说,斯金纳的心理学是“失去意识的”心理学。认知行为主义(cognitive behaviorism)是在思维与环境控制相结合 的基础上产生的观点,是一种能够结合意识问题对行为进行解释的学说,并解释了许多斯金纳无法解释的问题。

严格意义上的行为主义理论仍然具有生命力,并且有着大批的拥护者。行为主义的功劳在于发现了许多有关学习的规律、条件反射和奖励与惩罚的应用方法。行为矫正方法 (behavior modification)的提出是行为主义研究的另一个有价值的产品,可以运用学习的 原则对诸如进食过量、不现实的恐惧或发脾气等问题行为进行矫正。


E,格式塔心理学

现在想像一下:你用大号吹奏了 “生日快乐”这首曲子,接着又用小提琴演奏一遍。小提琴拉出的曲子的声音与大号吹出的声音不同,但只要音符之间的关系没变,人们就可以识别出这是同一首乐曲。如果你以正确的原音符顺序演奏这支曲子,但把每一个音拉得很长,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奏完这支曲子,那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人们肯定听不出是什么!那是些支离破碎的长音,不再是优美的旋律了。

在知觉上,旋律不仅是一个个的音符,而是一个完整的东西。格式塔思想正是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德语中,格式塔(Gestalt) —词的意思是形式、模式或整体。德国心理学家沃特海默(Max Wertheimer)第一个提出完形的观点。格式塔心理学 (Gestalt psychology)亦称完形心理学,其核心是强调将思维、学习和知觉作为整体进行研究,而不是分解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完形主义者们的口头禅。沃特海默认为,结构主义者把心理事件分解成单个的要素是错误的。如果把一支优美的曲子分解成一个个小单位,只能使其曲不成调。沃特海默最初提出完形的观点是为了解释知觉中的幻觉。后来,他进一步完善了格式塔心理学,使完形理论成为了解知觉、问题解决、思维和社会行为的一种思维方法,并对艺术、逻 辑、哲学和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完形的观点不仅在知觉和个性研究中颇具影响力,而且是心理治疗中一种主要方法的理论基础。


非常遗憾的是,整个心理学发展简史中,没有一位华人心理学大V。虽然很多本土心理学界不乏夸夸其谈、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的所谓大伽,活跃在国内各大城市,举办众多的培训班、学习班,其本质并非为促进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为广大人民服务,而是在为人民币服务。故此,常刚愎自用、好为人师、相互撕逼、夜郎自大、利欲熏心者比比皆是。

呜呼,哀哉!

国内所谓的心理学家们,醒醒吧!

图片发自App

丁俊贵

2018年5月16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学的发展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