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杨文医生被害去世,实在是让人痛心。

关于这件事情,我能想到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更多的父母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选择学医了。

我非常反感一种传统的父母,他们要求自己的孩子“要么当医生,要么当老师”,只是为了所谓的稳定,社会地位,或是一己之私。

然而,随着更多伤害医生事件的发生,医生已经不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好职业了,甚至很多怀着救人的初心选择学医的朋友都表示,因为这起惨剧,大家都有了心理阴影,身边好多同学都萌生了退学的想法。

如果优秀的人才不再进入到医疗行业,这对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件好事。

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有一段话:

“这一年我没有毕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不是一件紧要的事情,凡是愚若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鲁迅先生说得没错,现在我们社会的当务之急,或许也不是培养更多的好医生,而是教给更多的人如何善良,至少别成为反社会的人格啊。

医学是有边界的,医生不是万能的,医生能做的是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把病人从死亡排队线上拎出来靠后一点。所以“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花了钱还是治不好病,这很正常,不是医生的错。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魔鬼,它代表着压抑、无序、暴力、嫉妒、癫狂、贪婪、仇恨等等所有人性的负面和恶。

但我们自己,可以选择去感化、认可、同情与改变它,而不是随意把愤恨当成利剑。

这需要全社会具有很高的文明程度才行。

就像前段时间突然去世的明星高以翔,他的父母完全可以怪罪节目,把责任追查到底,而他的父母只是说“谢谢大家”,希望大家让高以翔安详地离去。

如果每个有能力的人,都心怀社会责任,这个世界会变好吗?

常有人问比尔·盖茨,已经这么成功,为什么还要全身心地做慈善?

他举了一个例子:是疟疾这种疾病,今天,全世界还有30亿人受它的威胁。

面对这样一个危害重大的疾病,全世界对它研发投入是多少钱呢?只有5亿美金,对比一下,我们全世界每年对男性谢顶的研发投入都有20亿美金那么多。

看到这些数字我们就明白,虽然疟疾危害人类的生命,但因为主要发生在非洲和其他欠发达国家,为他们研发药物无钱可赚,无利可图,市场无法为穷人服务。

我们以为见过了整个世界,但可能仅仅局限于中产阶级的世界,在此之外, 还有一个广大的为贫困和疾病所困、一个让人不那么愉悦却是非常真实的世界。

比尔·盖茨看到了这个世界,但更不容易的是,他又往前走了一步,尽力去为这个世界做事。

是选择医学,用一生把那个边界拓宽一点点,救治更多的人?还是选择文学,在更多的人心中播下善良与觉醒的种子?

重要的,是有能力的个体,不要满足于自己富足的小日子,而是去带领更多的人前进。

今天我一直在反思,自己写文章,是要迎合极少数人无法实现财富自由,无法变美变好的焦虑,只顾自己赚钱,还是怀抱一颗抚慰更多平凡普通的人的心?

我对成功也有了新的定义:用你独特的天赋,找到你服务于这个世界的方式,并去帮助其他的人,与其一个人拼,不如带领一群人一起向前。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求自己有一颗向好的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鲁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