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一位初中语文老师眼中的高考作文(全国Ⅱ卷)

紧扣时代主旋律  考场抒写豪壮情   

    ——一位初中语文老师眼中的高考作文(全国Ⅱ卷)


      2019高考语文已经尘埃落定,每年的作文是最受各界关注的焦点。今年全国Ⅱ卷作文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看到材料中所罗列的特殊年份里发生的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和现象,别说是身处考场上的考生,就连我这个已经远离高考20年的老师,也不免热血沸腾,跃跃欲试,从初中语文教学的角度谈几点想法。

      一、时代旋律明显,提醒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不知是时代发展的巧合,还是历史进程的必然,一些带“9”的年份注定在新中国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成为重要的“节点”。1919年5月4日这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群众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对20世纪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此追求自由、平等的呼声日渐强烈。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前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让每一个遭受旧中国之苦的整个人振奋、自豪。1979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施,开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春天”。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体摘帽,区域性整体脱贫,2019年,是中国脱贫摘帽的关键性一年,各个行业,各条战线都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是生命。2049年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之年。如果考生对这些年份里发生的重大事情了然在胸,读完材料,一股豪情必然冲荡于心,最终在笔端喷涌而出。

      二、文体形式多样,联系生活实际便于把握

      演讲稿、书信、观后感都是考生耳熟能详的书写文体,也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文体形式,一般容易把握,即使这样,“要求”中也提醒考生“符合文体特征”。考场上,随意观察前排的几个考生,写信和写观后感的居多,也许与考生生活熟悉度更加契合一点吧。估计写演讲词的学生要少一点。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活动任务就是学习演讲稿、撰写演讲词、举办演讲赛,有文体感知,有书写实践,更有演讲活动。事实上,本单元有三个层面的要求,更多的语文老师图省事,紧紧落实了活动任务一,后两个活动只字不提。

      今年的作文,提醒语文老师,要按照教材编者的意图进行教学实践,不可随意地减少任务,降低标准,这样的“偷工减料”是要不得的。

      三、认真审阅题目,防止偏题离题

      考试作文中的书写和审题,是考试作文的大忌。题目要求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首先关注“当事人”,要求你就是材料所列事件的参与者、见证者,也就是说,文章要以第一人称“我”或“我们”为叙述视角,身份是青年学生,不是政府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干部,更不是农民,对角色有明确的要求和定位。“要求”中提醒要切合身份,贴合背景,就是基于此。

      四、文章立意要高深,切忌通篇抒豪情

      任何文章的立意,都要落实到“理”的高度,如果仅仅是满篇豪情壮志,看似激情四射,仅仅落实了“情”的层面,在那样的情景下,考生极易这样。你这样,他这样,大家都这样,普通中的普通,平凡中的平凡,淹没在茫茫文海里,无处可寻。没有突破,没有高出别人一筹,分数自然也是普通的、平凡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考作文】一位初中语文老师眼中的高考作文(全国Ⅱ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