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二上《我是什么》2022-09-12

可惜我不是画家,但没关系,画不出来的东西除了通过绘画、教学课件里相关的优美图片代替以外,还可以用课文的文字去代替、用口头语言去生成。于是带着孩子们在不用课件的前提下,慢慢围绕课文中“水”的变化进行了语言描述式的学习。

课前先让孩子们自由读了读课文,再自由读了读二类字,读拼音自己口头组词,考虑到刚开学才上语文课,又带着孩子把二类生字在文中的词语找了出来,反复读了读。

《我是什么》这篇文章很有趣,语言也很优美,实在不想因为随文识字打破了文章的美感,于是先通读文章、集中识字再感知课文。当然也不是说在感知课文的过程中完全放弃随文识字,有些生字在适当的教学环节,在不影响教学上下衔接的前提下,特别是能够跟随课堂生成的点可以出现在板书里的生字,那是可以继续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的。

集中识字后,直接引导孩子们关注了课后题:朗读课文。说一说“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些什么。然后提问:“课文我们已经读了几遍了,有没有人猜出来我是什么呢?”

还是有些孩子能答出来“我是水”的。有些孩子可能在家预习请教了父母,父母告知了答案;有些可能真的是有强大的科普储备知识,理解了其中原理;而没有答出来的,这也很正常。不管知不知道答案,最重要的是从文中优美的语言、有趣的拟人化写法中去体会水的奇妙变化,相比答案,课堂中借助趣味性强的文字与写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对自然的好奇与喜爱更为重要。

并没有在第一个问题上花太多时间,既然孩子们已经说出是“水”,那我就板书一个“水”字好了,重要的是一起去探究水的神奇。于是接着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文章中水都变成了什么呢?”

孩子们因为已经把文章通读了好几遍,每个段落都读到了水的变化,于是七嘴八舌、杂乱无序的说出了水的各种变化。等他们表达完,我赶紧聚焦说:“我们先从第一自然段开始找吧!”

为什么要聚焦第一自然段呢?

首先,第一段当中就有本单元学习的重点——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这一语文要素在上学期课文《小猴子下山》当中就有大量的铺垫,上学期是积累,这学期则是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地理解动词给人带来的真实感、生动感,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说句子,把阅读中积累的词联系到生活中,以此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习作教学做好初步的铺垫。

其次,本段中出现的词语“披红袍、穿衣服(穿衣裳)、有时候”在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里也有出现,特别是词语“有时候......有时候......”语文园地里明确规定要联系日常生活说句子。那么在借助文本理解“有时候”运用的基础上,再加以运用,习得能力也就简单得多,这样也能节省学习语文园地的时间,把课堂中更多时间从口头落实到笔头。

再次,第一段就是文章重要的“点”,以点带面,以点翘起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调的体会,让学生感受水的神奇,感受课文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及拟人手法的表达方式,感受文章的趣味。

在以上基础上,第一段的学习不敢放快,就这样带着孩子们慢慢认识顽皮的、爱变化的水。那么第一段当中到底写了水变化成了什么呢?聚焦第一段后,孩子们的回答也清晰了很多。

按着顺序,孩子们先说变成“汽”。

我问:“为什么水会变成汽?”

孩子们:因为太阳晒的!

“晒”是要认识的一个生字,这里可以恰到好处的随文识字,于是我边板书“晒”,边追问:“那‘晒’和什么有关呢?”有些孩子很快就关注到我用红色粉笔写“日”字旁的用意,知道偏旁表意,马上就回答和太阳有关,因为旁边有“日”。我相机表扬,又紧接着落实“晒”的读音,避免孩子们读成“sài”。理解字义和读准音后,我又引导孩子联系生活,说一说生活中晒过什么东西,孩子们答得很快:晒衣服、晒枕头、晒玩具、晒帽子等,各种晒都源自他们的生活。而华俊茜小朋友却有不一样的“晒”,她说:“早上起得晚,太阳都晒屁股啦!”童趣而又贴切生活的语言。既然话题都打开了,那我也补充一点其他的吧!我说:“我们早上迎着太阳去操场做早操,晒太阳可以给身体补什么?”“补钙!”部分孩子说。这里特意留白让孩子们说,是因为相信孩子们能说出来,是因为了解学情:上学期就经常跟他们说晒太阳补钙等关于健康的话题。

还是围绕“晒”,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把动词与日常生活建立里联系,感受动词不同的运用给人带来的真实感、生动感!”于是我又追问:“那除了晒物品、人晒太阳以外,还可以晒其他不一样的事物吗?”孩子们开始绞尽脑汁地想,见他们实在想不出来我补充道:“我今天心情很好,就在微信发个朋友圈,晒晒我的心情。”孩子们听了都有趣地笑......我试探性的再次追问:“还可以晒什么呢?”我想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应该没什么好晒的了吧!没想到敏嘉小朋友却说:“还可以晒稻谷!”虽然说的也是物品,但我还是很是欢喜,因为上学期教室后面的展板就整了一期关于劳动主题的黑板报,而我当时整理了关于一粒米是怎么由来的相关图片,从秧苗到插秧到长出谷穗再到晒谷、大米等,每张图片下写了每一幅图农民伯伯在做的事,其中有一幅图就是“晒稻谷”,不知道孩子是不是从那一次积累了这个词,但我觉得只要用心就没有无用的教育,教育活动不只在语文书和课堂,我们给予孩子生活的环境也是他们学习的课堂。

从文本中的“晒”走进生活,再从生活回归到有趣的文本,我又补白式地问孩子:“太阳一(  ),我就变成了(  )!”括号处,孩子边补充,我边画箭头边写“汽”。与此同时我又赶紧又问:“为什么‘汽’有三点水”,孩子们说:“因为和水有关,汽是水变的。”

“那我后来又从水变成了什么?”我继续追问。

“点儿”孩子们说。

我开始在黑板上不停地画点,边画边说:“这些点儿多不多?”

孩子们说:“多!”

“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点儿很多?”我继续问。

“无数!”

“无数那就是数也数不清喽,不仅数不清,而且还看不清,因为它极小极小,这太难画了,那我就不画点了,直接拿粉笔横着抹吧!”于是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云的形状。

追问:“你们觉得老师画的这幅画是什么?”

“云”

“是啊,原来我们看到的天空上的云是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组成的,这也太神奇了吧!由无数的点儿组成的云,飘浮在天空上,难道它不重吗?他还会变吗?”

“会变”孩子们齐说。

“是呀,他虽然成了云,可云的颜色却在变,第四句话中有个词反复出现在告诉我们云的颜色在变,哪一个词可以说明云的颜色也在不停的变,找出来?”

“有时候”孩子们说。

我边板书边说:“是啊,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这里用‘有时候’一词来形容云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光照下会有不同观点颜色。你能用‘有时候......有时候’说句子吗?”

孩子们开始想,我先举了个例子:“朱老师有时候凶巴巴的,有时候很温柔。”孩子们看着我笑。

孩子们开始说:

“妈妈有时候很凶,有时候很温柔。”

完了!绕进了我给的句子里了,下一句肯定是爸爸很凶很温柔、谁谁谁很凶很温柔等类似这样的套路了。

我赶紧再开阔思维:

“云,有时候是红色的,有时候是黄色的。”

“我家的小狗有时候很温顺,有时候很暴躁。”

......(孩子们继续补充)

备这篇课文前,看了一下语文园地,看有没有哪些地方可以放在课文中生成的,刚好园地字词句运用里就有把词语“有时候......有时候......”与生活联系说句子,于是在这个环节我就相机带着孩子们把自己想到的“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子在园地里相对应的地方写了下来。他们写,我巡视,巡视书写是否美观、巡视书写格式、巡视坐姿、巡视语句是否通顺等,看到的问题及时跟孩子们沟通,以此避免共性错误。

......

在池子里睡觉的水,在小溪里散步的水,在江河里奔跑的水,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的水,温和做好事和暴躁做坏事的水,总之不管是什么样状态下的水,我都舍不得把课上得太快,跟着孩子们细嚼慢咽地去体会水变化的奇妙和有趣,文字的优美。

讲文中第三段他们读完,我马上也范读一遍给他们听,并拔高问题:“第一、二自然段是写水在变,那第三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段和林:“我觉得是在写水在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事情。”(如雷般的掌声马上送给和林)

接着又带着孩子们边提取信息,边板书:

池子里睡觉

小溪里散步

江河里奔跑

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其中板书的时候我相机旁白讲解了几个字:

睡:目是眼睛,旁边的“垂”是眼睫毛,眼睫毛垂下来,就睡着了。”

奔:上面是一个大,就像一个人张开手臂要奔跑,我开始示范奔跑的动作,在讲台奔跑,孩子们笑,有的也跟着张开手臂做出“大”的形状“奔跑”。

奔跑完我又追问:“观察一下‘奔’这个字,想一想是几个人在奔跑?”

反应快的孩子马上回答:“十个人在奔跑”

我继续追问:“再观察‘奔’字,说一说十个人在什么地方奔跑?”

孩子齐声回答自己的答案,其中有一个说:“在草上奔跑?”这么好玩的句子我肯定不放过,于是质疑那个孩子的话:“确定是在草上奔跑吗?草芽尖尖,能承受得住你的重量不?”孩子们笑,达到活跃气氛的目的,我又问:“那到底十个人张开手臂在哪里奔跑?”

“草地上”这回不落字了!

梳理好第三段及随文识字后我又问:“仔细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

孩子们疑惑,习惯被老师提问,这回没有问题,要自己发现问题,这需要有一定的语文能力沉淀的,但这个环节有个知识点一年级就有灌输过,虽然那个不是一年级的重点,刚好这段是典型的教学案例,于是想试一试他们能不能敏感地发现上学期没有做重点讲但也讲过的知识点。

爱思考的孩子开始在思考,个别同学举起了手,我继续给与时间等待孩子思考,与此同时我又手指板书特意重音的读了读板书上的关键词,又有几个人举手了。

云景尧:“它在有水的地方做动作”(孩子思路是清晰的,只是没有组织好语言),我修正:“它本身就是水,也就是水在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事,是吗?”

庆甫:“水在越大的地方做的事情也是不一样的。”

云凯:“都是拟人句!”(孩子们顿悟)

我反问强化拟人:“水会睡觉吗?会散步吗?会奔跑吗?会唱歌吗?会在舞台上跳舞?跳新疆舞、竹竿舞吗?会开大会吗?水说所有的水,来来来我们开会啦......”

孩子们边笑边说:“不会不会”

“所以这一段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全班。

这个环节没有提问,但孩子通过观察,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的发现!虽然有些偏离了我们训练点!授课过程中,我们当老师的习惯于每一个问题都有自己想要的那个答案,这样容易忽略孩子错误答案背后可挖掘生成的点,有时候孩子说出来的答案不是我们想要的,可却能让我们相机拓展,如果答案只有一个,那孩子就不会思考了,或者说不爱思考了。让孩子在说出错误答案或者开放式的答案后,还能下一次继续勇敢积极地分享他思考的问题,这比正确答案更重要。

本堂课比较喜欢的点是抓住了第一自然段训练孩子抓住动词联系生活说句子,从动词的积累到运用,后面的二、四段也用这样的方式,孩子积极性较高,在往后教学中这样“以点带面”的教学方式还是可以保持且常用。

有点害怕写课堂实录,耗时耗精力,可这也是自我反思最有效的方法。

比如这堂课中,我还是在孩子回答完问题后自己纠正得太多,没有引导孩子关注问题本身,没有点破孩子思考问题先听清问题。自己在听课堂录音的过程中我的声音多于孩子们的,那这堂课虽然有生成的目标,但还是有诸多不足的,孩子还没有起主角作用,唯有在后续教学中让孩子循序渐进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大量积累语文知识,我才能自我克制式退出主场。一切交给时间!

逐渐迷上了余映潮老师说的“最神秘、最有价值的研究就是不提问?”这种研究挺好玩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16 二上《我是什么》202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