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杰

第二季课程回顾

第一篇章  生命的本能

哲学家:叔本华、尼采、克尔凯郭尔、柏格森、弗洛伊德

探讨话题:痛苦意志、酒神精神、生命激情、时间绵延、自我与超越、性本能

非理性主义,则是挖掘出了人的非理性的要素,以对抗传统哲学中对理性的依赖。

叔本华是痛苦的,他的痛苦是对人性的欲望的审视,是对生命本身的克制;

尼采是激情的,他的激情是源于对传统权威的强力挑战,对生命本能的极大肯定;

克尔凯郭尔是孤独的;柏格森用“绵延”来诠释生命本身的冲动;弗洛伊德则用“性本能”解释生之力量。

通过这些哲学家,我们一次次感受到了内心深处涌动的情绪:痛苦、绝望、孤独、欲望、激情、勇气、果敢和力量。

而这些唤起了我们对生命本身的思考。

第二篇章  功利与实用

哲学家:边沁、密尔、皮尔士、詹姆士、杜威

探讨话题:电车难题、最大幸福原则、实用主义

我们了解边沁、密尔对“功利主义”理论的贡献。关于对“电车难题”的探讨,对“趋乐避苦”、“最大幸福原则”以及“追求快乐的质”的阐述,我们理解了“功利主义”的理论意义。

而皮尔士、詹姆士和杜威的实用主义,关于“如何确定信念” 、“思想的五步法”以及“真理问题”的探讨,这些又对指导我们的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三篇章  分析的时代

哲学家: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

探讨话题:语言的转向、罗素悖论、语言图式、语言游戏第三篇章,我们进入到了分析哲学,这也是第二季的重点内容。

因为哲学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哲学家们开始纷纷开始寻找新的研究对象。于是这就发生了“语言的转向”。

弗雷格的“含义与指称”、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和罗素悖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式论和语言游戏说,我们了解了哲学家是如何从逻辑的层面对“语言的形式”进行分析,如何从“逻辑”上进行推导和论证,澄清语言的意义和概念问题。

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逻辑的力量,也体会到了逻辑之美。

第四篇章 现象学魔力

哲学家:胡塞尔

探讨话题:回到事情本身、意向性、现象学还原、科学的危机

胡塞尔则开启了一场现象学现象学运动。

胡塞尔发出了“回到事情本身”的呼声,这是不同于传统的思维模式的一个新的哲学视角。通过“悬搁判断”,通过还原的方法回到最初的那个主客交融在一起的境域。

虽然胡塞尔的内容异常晦涩,但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原来哲学还可以这样思考,原来我们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还可以被如此颠覆。

如果你有了现象学的方法,或许你再去看这个现实世界时,会少了一些先入为主的偏见,会多一些对这个世界的包容。

胡塞尔拉开了现象学运动的大幕,随后海德格尔、萨特等人纷纷加入了这场运动之中。海德格尔随胡塞尔而来,但又对胡塞尔进行了批判与超越。

海德格尔关注“存在”问题,将“存在”与“存在者”加以区分,这本身就是对西方两千多年来传统形而上学的一次挑战。

而后通过对“此在”,也就是对人的生存问题的探讨,揭示出了人生在世的本质结构:人的牵挂、人的本真与非本真、人的沉沦,人的畏与死亡……

第六章  自由与荒谬

哲学家:萨特、加缪

探讨话题:自在与自为、存在先于本质、人的自由、对抗荒谬

在法国的萨特,也是沿着胡塞尔的现象学运动展开,落脚于对“人”本身的生存话题的探讨,自在与自为,存在先于本质……最后得出了“人是绝对自由的”结论。人是自由的,要成为什么,决定权就在于自己。这是萨特带给我们的一种力量。

而加缪则从“人生的荒谬性”的维度,对人的生存问题有了进一步的分析,人要遭遇荒谬,更要对抗荒谬。

人生,就像一首含着微笑的悲歌。尽管悲痛,但仍然要含着微笑前行。

第七篇章 人的解放与幸福

哲学家:马 克 思

探讨话题:资本主义的经济秘密、异 化 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的总逻辑

马克思的方式和以往的哲学家都不同。

他是将历史、社会、实践和现实的人这几个要素结合在一起,去阐明历史发展的规律,去为全人类寻求解放。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