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拿你怎么办,我的孩子?你为什么总爱恶搞老师?

圣茜儿

儿童心理:大人知的少,孩子就难搞。你认识你的孩子吗?

最近雨哲又被班主任点名批评,说雨哲经常交白卷,要不然就是在考场上各种搞怪嘲弄同学和老师,把考场弄得乱糟糟。

现在的名次已经从刚入学的十几名,滑落到五十几名,马上要垫底,这才初一啊。


图片发自App


雨哲妈妈一听就火大,又甚感无奈。她自己与雨哲父亲都是211重点大学的博士毕业啊,这孩子怎么可能这么笨?

谁能想到一个五岁的小孩子,居然会拿石头子去打邻居家四岁大的小妹妹?小妹妹被打得嗷嗷直哭,这已经不能用“淘气”来解释。


图片发自App


孩子妈妈被小区内的业主围攻的时候,一脸无辜的说,平时对孩子管教非常严格,就怕把孩子惯坏,可怎么说孩子就是不听。

还有的孩子喜欢到处拿别人的性格嘲笑对方、喜欢到处挑拨离间、甚至动手去捉弄其他小朋友……

生活中这种 “恶作剧”的孩子不胜枚举。那么这些 “熊孩子”是怎样“炼”成的呢?“熊孩子”还有救吗?


图片发自App


一,其实并不是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个“熊家长”。

有很多人都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孩子没有教育好一定是父母做的不够。

其实父母只是一方面,古时就有“孟母三迁”之说,其意义自然是孟母为了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不断择良地而居。


图片发自App


但现在的人搬家不是易事,所以平时能遇到“熊同学”的概率也很大。

有一个位作者曾写过,小时候住奶奶家里,有一日邻居奶奶过来做客,见到她就说:“你爸你妈不要你了,把你扔奶奶家啦。”

正当她惶恐时,奶奶二话不说,上去就给了这邻居奶奶一个大耳光,怒斥道:“不要对我孙女胡说八道!”

那一刻她对奶奶感激泣零,因为她真的害怕爸爸妈妈不要自己;同时也敬佩奶奶可以为了自己去和人家拼命,让她非常感动。


图片发自App


所以上文提到的那个爱恶作剧的五岁小孩子,其实他的背后恰恰就有些“熊同学”。

这孩子因父亲意外去世,导致很多同学叫他野孩子,隔壁四岁的小妹妹也学着其他小朋友叫他“野孩子”,这让他感觉很不舒服。

毕竟五岁的小孩子也有自尊心。面对小朋友之间的捉弄,他自此走上了“恶作剧”之行:

往男同学的水杯里偷偷放垃圾、用小石子打小妹妹等行为去报复。

每次报复后五岁的小孩子总会有一种出了口恶气的快感。


图片发自App


其实这小孩子已经学会用“恶作剧”与世界上不友好的部分对抗。说白了这就是小孩子自我保护的一种应对机制。

这个时候大人再跟孩子讲什么“仁义礼智信”或要与小朋友友好往来等,那全都是废话了,而且还会给孩子造成这个世界很虚伪很假的感觉。

当孩子有异常行为时,千万别急着去批评宝宝,而是要先按抚孩子的情绪,再慢慢找出原因,到时再与孩子共情,告诉他遇到这种事谁都不会开心,但是可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让孩子学会自尊自爱,树立自信心,懂得如何处理不好的人与事。


图片发自App


虽然这种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需要父母甚至老师和其他大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慢慢解决。可一旦解决,你就会知道这其中所付出的艰辛都是值得的。

二,父母优秀,不代表孩子也一定优秀

雨哲的父母其实相当优秀,两个人都是博士、外企高管,自然对待孩子的教育也很重视。但是无论雨哲考多少分,他们只会说这没什么,或是说还没当年父母考的好。


图片发自App


父母的态度让雨哲觉得,无论自己多努力都拼不过父母,索性“佛系”起来。不努力不上进,考试成绩自然一踏糊涂,哪怕就算会的题,也只是直接写结果草草收尾,因为他觉得:反正再怎么努力也不会得到父母认可!

但是当自己把一些同学和老师的性格特点加工一下再说出来,就会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如果讲得搞笑,还会把同学们的情绪带入高潮,这时候雨哲觉得自己会调节班级气氛,非常聪明非常有成就感。

了解雨哲的心态,及雨哲与父母相处模式后,班主任让这对夫妻平时以鼓励为主,及时表扬孩子的一些进步行为和成绩,忽略掉孩子的不当言行。


图片发自App


这样因为雨哲得到父母二人更多鼓励后,成绩有了大幅度改进,成绩很快达到中等生,而雨哲看着成绩上来,面对父母的及时鼓励与表扬,更是自信满满表示想要冲进优等生行列。而雨哲有了追求目标后,自己对以前那种以取笑别人为乐趣,以恶搞而去吸引别人的注意力的行为感到无聊。

事实上孩子有时“恶作剧”只是为了引起父母家人的注意和关怀,他们小小的心灵很容易受到伤害,为了不让自己被父母家人等漠视甚至抛弃,他们会紧紧抓住来自父母关心自己的一刹那,哪怕“这一刹”多不现实。

但不懂得如何沟通的他们,怎么会分辨出这里的是是非非呢?


图片发自App


《儿童心理学》里提到:父母要放下强烈的自我意识。

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要懂得亲近孩子、了解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倾听到孩子的意见、想法。

发现孩子的问题时,要用积极的态度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无论孩子表现得多么失控,父母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冷静处理。


图片发自App


除了以上孩子的心理和行为,还有没有其他状况呢?下次我们再来聊聊其他状况的孩子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该拿你怎么办,我的孩子?你为什么总爱恶搞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