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丨006
关于卡片笔记
1.卡片笔记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卢曼使用的一种知识片段整理工具
除卢曼外,《围城》作者钱钟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奥斯卡编剧Dustin Lance Black都是卡片笔记法的铁粉,卡片笔记法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笔记工具更是一把提升思维的密钥。
2.卡片笔记两种记录方式
线下工具:A6纸(10.5cm,14.8cm)、笔、卡片盒
线上工具:Obsidian、LaTeX、印象笔记、Word
3.卡片与卡片之间需要建立连接,纸质卡片可以编号,电子卡片可以建立超链接
一般卡片笔记的大小是A6纸,正面可以写思考内容,反面写提炼的关键词或一句话,最后做好编号。线上工具的作用就是模仿卡片,当然如果使用线上工具建立链接、储存及查找也会变得非常方便。
当然除了以上推荐的线上工具外,还有一个更方便的APP那就是手机便签,可以随手记录,保存方便,需要时搜索即可,如果使用手机记录的话那么一张电子卡片的大小最好和手机屏幕一样大,然后添加编号即可。
4.卡片上的知识片段不是摘抄,而是阅读后,对原文理解感悟和思考的总结
此处高能:这句话是卡片笔记的精髓,阅读不难,给卡片编号建立链接也不难,难的是思考和感悟,不思考的读书笔记就像是往存钱罐里塞钱,看着积累挺多但跑不过通胀,在持续贬值,思考后的卡片笔记就像是巴菲特的滚雪球,利用复利效用越积累越多,收获也越多,这也是卡片笔记的魅力所在。
5.每一张卡片都有一个编号,例如22号卡片之后是23号卡片,但如果接下来的卡片与22号卡片有关那么可以命名为22a,如果遇到与22a有关的卡片可以编号为22a1,以此类推即可
卡片就像是一个个节点,卡片的编号相当于在卡片之间穿了一条无形的线,当拿起其中一个节点就能扯出一系列相关节点,牵一发而动全身。
6.卡片笔记是一个可以不断不断优化的工具
卡片笔记的优化可以随着卡片数量的增加同时进行,随着卡片数量的积累我们的思维能力会随之提高,这时很可能会发现之前的之前的某些卡片是错误的,这时就需要我们去更替掉原来的卡片,包括与之前卡片链接的内容,兴利除弊。
有效写作的基本原则
7.写作时要专注
很多人以为的专注就是10万小时练习定律,其实不然,专注不代表在某一项目上花费更多时间,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自己需要的效果。
8.记录的知识片段要简洁,确定在下次使用时能引发自己思考
卡片笔记要简洁并且能呈现自己当时的思考过程,比如一个月后当我拿起《卡片笔记写作法》的卡片时,我可以和一个月前的我"对话",那么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9.笔记的3种类型:暂时使用笔记(1-2天)、永久使用笔记(放入卡片盒中)、特定项目使用笔记(执行项目期间)
暂时使用笔记就是你读书时在空白本上做的摘抄,或者在书中做的划线、标记,等1-2天后你几乎会完全忘记这个标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读了书之后感觉什么也没记住的原因,因为你误把作者的思考内容当作了你的思考内容。
永久使用笔记需要自己思考总结,将接收的信息总结提炼后自己讲出来,然后放入卡片盒中,因为是永久笔记所以请认真斟酌你的这篇笔记它是否值得你放入盒子中。
特定项目使用笔记只与你做的某个项目有关,比如毕业论文,应该没人答辩完闲着没事儿再读两遍吧。
10.记笔记3个易错之处:什么都写、只收集不处理、只收集特定内容
什么都写大脑就不会思考,因为你在忙于记录,把应该放在脑子里的东西放到了6毛一斤的纸上,多少有点可惜。
只收集不处理其实其实和“什么都写”很类似,都是在做体力劳动,不要让大脑骗了你让你误以为自己在学习。
只收集特定内容蛮适用于项目笔记,但我们要终身成长就要在积累的卡片之间建立联系,卡片积累产生复利是关键。
11.写作很难按预先的规划进行,所以别等到确定了主题或标题,收集了许多资料后才开始
很多人喜欢读完整本书后写书评,可能是受了小学写"读后感"的影响吧,真正的写作应该是在接收信息时就开始,拿着纸笔或软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思考总结,逐步积累,然后再把自己的总结"讲"出来。
12.规范写作流程,好的写作流程像坐过山车,刚开始的10秒可能很慢,但真正开始的时候根本停不下来
什么是规范的写作流程?写作时能让你感到流畅,或者达到心流的状态的写作方式。刚开始进入写作状态有点难,关键是多写,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在某处卡壳,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掉,同时要建立积极反馈循环,例如码字2小时游戏10分钟。
成功写作的步骤
13.卢曼很少把一篇文章读两遍,因为他读的时候就在思考+写作+建立笔记链接
很多人不会将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读两遍以上,不知道你有没有把文章放收藏夹里吃灰的习惯,如果有的话卡片笔记写作法就是你的福音,读一遍就可以将知识最大化的利用,特别是在未来不用担心你的笔记消失在茫茫的回收站中。
14.专注,保持单线思维不要同时做两件事
专注的基本要求是只做一件事,阅读时就专注阅读,但同时你也要知道专注阅读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专注写作是为了提高表达能力,专注只有一个目的:共同提升
15.阅读时手里要有笔,作用不是摘抄,而是记录我们的思考内容和过程
卡片笔记法公开了30年,使用起来也相对简单,但没几个人能达到卢曼一般著作等身的效果,为啥?因为笔记的关键在于思考,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思维认知,所以读书的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是重塑思考的过程。
16.培养抓重点的能力,重点可以是一个关键词,或者是一句话,总之是自己思考后浓缩的产物
关键词阅读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多数关于速读的书中都会介绍关键词阅读法,我的读书笔记框架便是来源于各小节中的4-5个关键词,关键词要重新思考创造尽量不摘自原文,提炼时可以把关键词连起来造句。
17.阅读后的思考内容需要论证,自己给自己找茬,收集各类信息正反论证,然后再得出结论
人们只想听自己想听到的,但是写笔记可不行,一个观点成立需要有论据的支持,也需要有反面的论据质疑,所以不妨自己为自己建立一场头脑风暴多找几个角度分析,然后再得出结论。
18.变换自己的角色
阅读时就专注接收信息和思考,写作时就专注于文章整体结构,审核时就自己给自己狠狠的找找茬,不同角色侧重点不同做好分工。
19.卡片笔记盒是一个创意机器,是我们的思考过程
卡片笔记盒装载的是我们的思考过程,它不需要划分主题,我们产生的每张卡片就是一块知识碎片,接着为碎片编上编号放入卡片盒,碎片上的编号可以帮我们串联出我们过去所有的思考。
20.不依靠计划执行,而是依靠第一天的行动结果执行,把兴趣当做燃料
你一定遇到这种情况,提前计划-准备材料-开始行动-计划落空,其实当我们做一件熟悉的事情时,我们的大脑会低估这件事情的困难程度,因此我们可以不用计划直接执行,将第一天的工作数量作为考核标准,然后再继续执行后边的任务。有时候我们也会倦怠,但别气馁,找到兴趣所在持续保持。
21.把没用但又不想删的段落放到名为“下次再用”的文档里
这里以我为例,我在阅读的时候会提炼出非常多的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构建笔记框架,但这些关键词不可能被我全部使用,有的关键词在书中的语境非常适用,但在我的读书笔记中就变成了一个单一的知识碎片,删了吧觉得怪可惜,不删吧它也是知识点,这个时候我会把它剪切到"下次再用"的文档里。
蓝乘总结一下,这本书看似是一个记笔记的工具实则是一个思考工具,利用这个工具可以将遗忘的思考内容再次呈现,随着卡片的积累,卡片盒里的卡片会像滚雪球一般为我们源源不断地产生复利,所以从现在开始试着开始做第一张属于自己的卡片吧。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欢迎点赞转发哦!
你的每一个赞都是我持续写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