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理解教学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理解教学总复刁

司马喆,河南武陟人,中国民协和焦作市作协会员,“中考阅读理解教学专家”,原阳县贾村实验中学教师,“五步语文教学”“六步阅读理解教学”等获全国论文一等奖,20余篇作品选入10多个省市区中考高招,参与编撰志史丛志书籍工作,在中国传统文化和黄河文化有建树。


一、三大文体知识

(一)记叙文

1.概念。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一种文体。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即通过记叙事件、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使人读后受到感染和影响。

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这六要素在文中可以直接交代,也可以间接交代。

3.线索。线索是文章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从人物描写角度把握人物形象它的作用在于把表现中心思想的主要材料贯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常见的线索有六种物线(具体的实物)、事线、人线、地线(地点)、时线(时间)及感情线。

4.顺序。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1)顺叙:按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这样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2)倒叙即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倒叙可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由于表达方式、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段,以使读者有更全面的了解,插叙后再接着主线继续叙述。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可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人称。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常用的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有利于表现人物心理。第二人称像面对面的交谈,便于情感交流;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6.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气候以及景物等。主要作用有:(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等。(2)烘托人物心境,衬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3)推动情节发展。(4)渲染气氛,抒发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现实。

7.表达方式。它主要着眼于文章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分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和抒情。描写能将人物、事件和景物表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议论的目的是为了直接点明和深化所写事物的意义。一般是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人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关注。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8.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常用的表现手法有:铺垫、对比、衬托、伏笔、照应、悬念、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1)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面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2)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3)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衬托经常与对比一起使用。(4)伏笔:对后文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提示或暗示。埋下伏笔后,后文一定要有照应。(5)照应: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6)悬念: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意悄节曲折。(7)象征: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思想品德、精神等,如以“梅花“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

(8)托物言志: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于某种事物上,或借助事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具有含蓄性、哲理性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感受。(9)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10)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二)议论文

1.概念。议论文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直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文体。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主要目的是以理服人。

2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而作者所议论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论题。议论文的论点必须正确、鲜明。文章的主要见解即中心论点。各部分用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分支论点叫作分论点。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和灵魂,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论点应该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

3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事实论据包括典型事例、历史事实和统计数字等。用来作论据的事实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道理论据包括名人名言、农谚俗语和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用来作论据的言论应该有一定的权威性。在议论文中,论点是“统帅”,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它们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4.论证。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一篇议论文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2)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三)说明文

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以及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作客观的、科学的解释,从而使人获得相关的知识。

2.分类。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事物性说明文是解说实体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特征等内容的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是阐释抽象的事理、本质、关系、规律等内容的说明文。

3.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等。

4.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制作或演变过程,常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一般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先后的标志性词语。(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进行说明。运用这种说明顺序,文中常会出现方位词。(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内部联系以及认识事物的规律,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常用的逻辑顺序包括以下六种: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由一般到个别);从主要到次要。

二、六大关键能力

(一)把握文意

把握文意是对阅读材料进行宏观的理解,也就是对文章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目的的准确理解。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方面:

1.粗知文章的基本内容。首先要准确判断文体;其次要善于提炼文章的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文章主体部分的大意。

2.理清文章的思路,即了解作者对文章的整体构思。如怎样开头,如何承接、过渡,怎样围绕中心把选择的材料组织起来,哪些地方是为文章行文发展做铺垫,哪些地方与前文有所照应,怎样结尾等。理清思路还需要从宏观上理解篇章结构。

3.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文体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记叙文的主题、说明文的写作目的、议论文的论点等,往往都是情感最集中的体现。

(二)概括提炼

概括提炼是指对文中信息如所叙事件、所说道理、所言事物、所抒情怀综合地进行判断、理解、分析和整合。

解答概括提炼类试题应注意:

1.结合文体特点进行思考。说明文阅读要注意其说明对象、特点,如果有多个说明对象则要注意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议论文阅读要注意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论证了什么观点。记叙文阅读则应该注意文中写了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主旨是什么。

2.要将题干要求与文章中相对应的内容结合起来思考。思考要回答的问题是结合全文整体概括的还是就某一段落、某一句话概括的。要将文章中相对应的内容都找出来再加以分析概括以免遗漏要点。

3.结合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层次结构来概括。把握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层次结构,就能了解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主要观点和感情倾向,概括要点时就会得心应手。

4.概括提炼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高瞻远瞩不偏不漏,不纠缠于细枝末节。(2)注意抓住各段的中心句;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并按过渡句的提示概括段意。(3)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分析把握其内容的要点(尤其是关键词语)。

(三)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就是通过感受语言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意思,体会文章词语句子的深层含义,品析具体语境中的词义、句义,分析词、句、段的表达作用,有时还要细察文句的画外音、潜台词。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词句的一般含义(包括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内容)深层含义、引申义。考查时或是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概括,或是要求用自己的话作阐释。

2.推敲辨析词语。如形容词的修饰作用动词的准确使用副词数量词的限制作用,等等。

3.分析词句在篇章中的作用,按要求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如:据情示中心论点彰显文章要旨(找中心句子),提供例证(找支撑论点的语句),标示题眼(找关键词),前后照应,过渡衔接(找过渡句)等等

4.赏析词句的修辞方法及艺术特色。

5.体会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说出自己的感悟。

注意品味语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细心挖掘语言材料的含义。不仅要认知语言材料的一般含义和一般用法,还要认知语言材料的深层含义、特殊语义和特殊用法。

2.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全篇主旨去理解、品析语言。解题的总体要策略是前后联系由表及里,各个击破。

3.分析词句的作用要分清词句在章法结构和内容意义上的作用。

4分析句子、语段的作用,从三方面考虑:结构上是否起过渡、总领(总结)、照应等作用;内容上是否有开篇点题、设伏笔、做铺垫、深化中心、画龙点睛、点明主旨等作用;表达上是否有描写、抒情、议论等作用。

05.分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要注意其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思想、创设情境意韵、体现作者创作动机上的表达作用。

6.推敲品味词语使用的准确、精当,我们可以“由点及面”所谓点”,是对加点词(短语)在句中的含义及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可通过比较删改词语前后的句意是否发生变化来进行;所谓“面”,就是要顾及相关的文体,从整体上加以分析。

7.注意不同文体的基本语言特点如记叙文生动、形象、有文采等。

(四)手法欣赏

手法欣赏能力即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包含对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写作技法等的辨识、理解、分析、欣赏。手法欣赏和文体结合较为紧密,不同文体侧重赏析的角度各不相同。记叙文的欣赏范围极广泛。比如辨识语言的表达方式、多种描写方法、描写的角度、文中的抒情方式突出的写作技法、文中的记叙顺序,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和对话或拉位对活或独表达效果。此外记叙文中的线索,记叙的要素,记叙的详略、过渡、照应等在解读记叙文时也常常涉及。说明文的赏析范围相对来说要小一些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结构特点进行探究是其重点。议论文的赏析重占在于议论的论证方法。辨别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哈论证中的哪些方法,还要体会其在论证中的重要作用和论证效果。

解答手法欣赏类试题需注意

1.要全面系统地把握各文体的基础知识,把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2抓住特色进行赏析。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色,分析写作特色要从文体出发。如对记叙文,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方法及细节描写、环境描写情节结构等。对议论文,要抓住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语言特点等。

3.手法欣赏能力的考查在题目的设计上常常涉及全文。因此在做这类题时,不要盲目作答,要先细读全文,整体把握,注意前后文的联系还要充分调动知识储备,开拓思路,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五)感受评价

感受评价是阅读中重要的能力。它考查的重点是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有自己的体验。

解答此类试题应注意:正确领悟文章的内涵,这是感受与评价的基础。紧扣原文,紧扣题目所问,认识感受、体会作品。学会仔细品味文章中重要语句的内涵,尤其是一些包含作者情感倾向或者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答题语言要通顺流畅,没有语病。

(六)联想迁移

联想迁移是指由阅读材料联想到相关的知识内容而进行的知识积累、牵引或能力迁移。就阅读而言联想迁移能力综合了想象、创造、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是阅读的重要能力。在现代文阅读中,对联想迁移能力的考查不受文体限制,考查角度较灵活。大致说来,可以依据设题角度和考查重点分为侧重考查联想能力和侧重考查迁移能力两个方面。对联想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根据文意展开联想补写或续写句子,如人物所思、所言、所行等。对迁移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补写实例印证、评判或驳斥材料中的观点;补写实例评说人物言难尽行;对材料中某一点进行个性化、创造性的理解与评价;等等。

提高联想迁移能力,要重视平时的积累。这种积累包括生活的积累、语言的积累、知识的积累等。有了全面、深厚的生活储备和知识储备,在应对联想迁移型考题时,才能充分调动积累,根据题目要求准确答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现代文阅读理解教学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