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解《论语》—子夏问孝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继子游之后,子夏也来向老师请教什么是孝。孔子给出了与子游不同的说法,但都是通过反问的语气,强调了孝的核心是带着敬的心和行为。对子游,孔子说不敬就是不孝。而对于子夏,孔子大概是之前听过子夏的理解,所以换了一个说法。他首先强调了色难,什么是色难呢?我想就是做到像对领导,对上级,对爱人,对孩子那样的恭敬和爱的脸色是做到孝最难的。因为父母一天天再老去,身体各项机能在下降,行动开始迟缓,但却非常倔强,作为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很难耐着性子,所以经常会露出不耐烦甚至生气的神色,父母虽然理解孩子,但内心难免会不快的,这就没有做到孝。而世俗的人们理解就是让父母吃好穿好,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就是在尽孝了,其实不然,这只是子女所能做到的对父母的外在的行为,又有多少子女关注老人的精神和心理呢?我们现在看到许多老人,甚至是具有丰富社会经验的老人,会被一些打着亲情牌的骗子骗去很多钱,甚至这些骗子在他们眼中比自己的孩子还要孝顺,我想这些骗子正是抓住了孔子的孝的核心 即敬重,脸色好,尽管他们带着阴暗的目的,但在骗局未揭穿之前,老人们的心是舒服的,而情绪对于疾病异常重要,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样的保健品还真是有一定效果的。

    所以为人子女,一定要孝敬,而绝非是从物质上提供一些,就认为自己做到了孝。想想我们如何对待孩子,就知道父母当年如何爱我们,所以我们有理由不孝吗?我们同样要把耐心给父母分一些,让他们经常看到我们的笑颜,这才是真正的孝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柴解《论语》—子夏问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