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年入20万,在一线却活的像条狗?

如果说有什么能力是人年轻时一定要拥有的,我觉得是保持清醒和拎得清。

从“诗和远方”到“财富自由”,无数社畜都前赴后继的以革命未捷身先死的方式证明了一个短暂事实,那就是:人间似乎不值得,因为没有真正的独立自由而言。

钱钟书曾说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一个人戴一个金戒指就是有品味,但是双手戴满了金戒指那就是土。

所以许多人眼里的独立自由就是宁愿有买玛莎拉蒂的能力,也不愿意买保时捷。因为保时捷那就是一个金戒指,玛莎拉蒂那是满手金戒指,品味不重要,戒指数量才是阶级的直观体现。

中国前朝古都的“有流品,无阶级”在如今资本主义当道的环境下早已成了遗梦。

取而代之,资本务农的手段就是圈地养殖。

以成功学为种,拎着消费主义大壶带着绵绵笑意浇灌,重点的是壶里没水。那只是让韭菜不断向上揠苗的诱惑。

根还扎不深,光顾着望水生长只会越来越辛苦。长势越好就越容易成为被点到的头牌,待到强弩之末时资本就会转投到小韭菜身上。

用人话来讲,说白了那批头牌韭菜基本就是大部分顶着“中产阶级”的年入几十万的精英。

而且这一句话里,最有迷惑性的就是“中产阶级”这个标签。

大部分人上缴的智商税就是在为中产阶级四个字买单。

美国有一部纪录片叫《谁消灭了电动车》,你会发现相比轿车,电动车的优势显而易见,加速快、污染少、损耗小,电价也远远低于油价,75千瓦的特斯拉可以跑400多公里。

但是为什么石油巨头们还是将一台台电动车都逐渐淘汰掉?

你可以说是为了发展,从政治正确的角度来说这是完美答案,也让人无法反驳。

但为什么在如今社会里,保值属性低下、稀缺性早就被工业化生产压到最低的车还是会让人们趋之若鹜的购买,甚至人手一车才是生活标配的言论很少被质疑过?

因为资本说了算。

如果戒指不能象征爱情,珠宝商怎么让人对一块石头产生兴趣;如果AJ不能代表个性,球鞋品牌商怎么让人们认为它与普通球鞋不一样并愿意买单;如果香奈儿不能代表品味,奢侈品牌商如何让女性成为产品的狂热分子持续消费;而车,如果它不能作为上层生活的敲门砖,石油寡头怎么清理库存?毕竟油都采出来了,难不成再费劲巴力的塞回地壳里?

资本明确告诉了你:“一切都贵有贵的道理,因为我在为你好,你不是渴望平等渴望尊严么,消费吧。你要相信,你消费了什么就代表了你是谁。

女性要小资,男性要精英。

这就是成功。”

所以根本不是需求产生了消费,而是攀比刺激了消费。

中产阶级的脆弱之处就在于,明明不掌握生产资料,却非要模仿资本阶级。

于是大把钞票撒在吃穿用度上。爱马仕卡地亚,你有我也能有;鱼子酱配鹅肝,你吃我也吃的起;酒池肉林的夜生活,你是主角我也能参演。

只不过,同样的东西,人家用的是资本边利买的,而你是用夜夜加班掏空身体换来的。

这无所谓高配低配,因为根本性区别就在于人家的生产资料和资本货币压根没受影响,依旧是能实现稳定变现的能力和渠道,收获了快乐的同时还收获了利润。

而你,依靠的只有出卖劳动力,别说实现最初的资本积累了,连本金都所剩无几,只能沦为资本的打工仔。

这还只是中产阶级,别忘了,既然有阶级,有田连阡陌的富者,必然有无立锥之地的贫者,这样才符合金字塔的结构。

也就是底层人民。只不过资本从来没有划出一条明确的线,因为标签不明才更方便贩卖希望。

如果说在资本的圈地中,中产只是局中人,那底层便是身处局中局。

因为起码中产还有残留的判断意识,他们感知到哪怕一丝阴谋性,也懂得及时止损。而底层则完全是无头苍蝇,最典型的女大学生裸照还贷、年轻人割肾买手机。

还有就是一线=奋斗,暴富=成功这样的逻辑之流。

讲真的,如果资本家们告诉你真相:我们就是刻意夸大一线城市的优越性、刻意夸大音乐会、画展、咖啡厅的价值、刻意让你知道只有人在一线才是奋斗的终极奥义,我们就是刻意这样做才能让你乖乖给我们送钱。

你觉得,还有有人能忍受明显低于二线城市的生活质量去做个葡萄干吗?你觉得还会有人心甘情愿的榨干自己去养活一线的房东阶层吗?

我不否认一线具有更多的包容和机会,有更多的眼界和人才。但自由之地并不是在某一个具体城市,思想自由决定行动方向和效率,只有囚徒才认为地域即地狱。

但我不认可单纯把狭隘认知颠覆为真相,并与之为伍压榨自己的想法,或者说认为不为一线斗生死便称不上人杰的二元论想法。

被局限化的“奋斗”和被包装过的“成功”不是自由之路,拎得清这一点,才是破资本局的第一步。

通过寻找捷径来缓解焦虑也是两产阶级的常态。比如令很多人懊悔的未能在哪哪早点买房投资。

第一,后悔浪费经历也没意义,也说明要么你没那个投资眼光和商业嗅觉要么你就是没那个命。

70赢股的人凭的是商海经验,80后赢房的人凭的是国家政策(运气也行),90后赢币的人凭的是专业知识(虚拟货币)。

所以别去跨年代比了,一代有一代愁,换做你当你爹,你还未必有他能吃当年苦。与其幻想白戴王冠,不如好好学会在你的时代里如何锻炼承重能力。

最坏的时代往往也是最好的时代。

第二,是房的确越来越买不起了,但坏消息的同时好消息就是,依靠买房快速实现财富增值的时代基本与我们告别了。

现在好的投资渠道也的确不多了,或者可以说让普通人都看得懂的投资趋势不多了,二级股线追涨杀跌,一级市场风云莫测。连人民币汇率也破七了。

房市外强中干,车市几近饱和。没有不变的变数,没有最稳定的安全感。最保险的方式就是留住现金流,说白了就是劳动本金。有意向投资,趁市场乱象期间,潜心沉淀、慢慢摸索,待到市场稳定机遇来临说不定还能有意外收获,起码比成为风险炮灰强。

总而言之,在消费主义的风云之中,弄潮儿永远是资本主义玩家。作为普通人,一夜暴富实现一步翻身的阶级跨越概率太小了。

最稳妥的方式是学会资本变现。一穷二白的时候,痛苦挣扎的时候,自己就是最好的资本。

所以破资本局的第二步,就是培养“窄门思维”、积累修炼“长线价值”,就是曾国藩强调的“勤”、“恒”,以及我个人认为的“专(钻)”。

懒惰主义与短线思维绝对不可能险中求胜,因为你会发现最后跟生活开不起玩笑是你自身。

至于这第三步,在我眼里就是保持大脑冷静和清醒。

需要认清的是大到房车、小到吃穿,有时候人们认为的“刚需”价值往往是满足“他需”,这个“他”可以是父母、同事、朋友、亲戚,也可以是自我的另一个求同人格。

能力、喜好和个人价值认知才是决定是否刚需的条件。

没那么多父母眼中必须要结的婚要生的孩子、没那么多必须买下房才能谈的恋爱、没那么多必须要参加的饭局和party、更没那么多“不买就没有的面子”,没有什么阶段必须做的事,这条固定的生命时间线你有没有想过也是社会的某种力量操纵而为。总之为别人的评价和眼光买单永远是对自我的背叛。

行不了万里路的时候先读好万卷书,顺便把手里的《xx成功学》、《厚黑学》放一放,把百天速成英语、写作的班退一退,哦,还有张口闭口都是身边人如何牛逼的饭局推一推。

当你能辨别清楚自己的追求是一种对自由的成熟而深思熟虑的热爱与选择,而不是一种对独立的模糊而没有限制的本能追求的时候,20万的收入怎么样也不可能活成一条狗。

再不济,你也能理解马云老师为啥爱穿布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有人年入20万,在一线却活的像条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