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之后,继续日更

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继续日更。

之前阻碍我的三点:

1.混乱,很多零碎的文章——以后每周末整理一次当周的文章;

2.没人看——哈哈哈,没人看没关系;

3.有时候忙或累,不想写——放松一点,不用要求写多好,碎碎念日记都可以呀。

之所以选择继续,是因为我发现自己一旦开始决定哪一天“不写”,就会一直不想写,这就不叫断更了,叫不更。反之,行动起来,虽然会累但很充实。累不是困难,无所事事才最困难。

想到了今天发生的事儿。

吃饭时听教练提到和我一块儿练车的女生,因为科目二没过,哭了一场,教练继续聊起原因,他说:“一是作为大学生,学习能力相比于我们这些中年人更强,没考过心里受挫;二是大学生涉世未深,没有受过什么挫折,被家庭保护得很好,一点点挫折就看得很重。”

我回想起自己,考科目二没过,我也哭了一场。当时觉得自己科目二没考过都要哭,很丢人,现在知道了我不是例外,原来别人也会哭。

赞同教练说的第一点,哭确实是因为受挫,其次,还因为自己付出了努力,大冬天很多个清晨爬起来练车,结果却不尽人意,所以很不好受。哭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而不是因为“被保护得很好”。

事后自己回家反省了许多。其一是觉得心态很重要,第一次没过,第二次依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虽然不可能放得很轻松,但可以调整自己尽量平静下来;其二是学会调整,倒车入库、侧方停车出现误差灵活调整,掌握方法很重要。

如果满分是十分,那么七分的认真和三的反思给我带来了很多如愿的结果。

期末备考时,日夜的复习也让我觉得身心俱疲,常常停下来怀疑自己,这么累的目的是什么?

于是又安慰自己,考完了就轻松啦。

考试结束以后,时间不再那么紧迫,确实轻松了下来,但突然从忙碌转为无所事事的状态,心中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这种感觉好像比忙碌更让人窒息。

太忙了会很累,太闲了又会很无望,所以一种“刚刚好”的合适状态最好了,但“刚刚好”的状态并非容易达到,于是一直在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此环境下,可能适合此种方式;彼环境下,可能更适应另一种方式。此环境和彼环境下,不同的心态可能又会决定不同的方式。

所以当觉得日更的方式适合自己时,选择日更;当觉得它影响到了我的正常轨迹时,选择放弃。哪一种方式更适合自己,就选择哪种。选择必然伴随利弊,所以为之付出努力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即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人或许就在不断地摸索和探索中渐渐成长,渐渐认识到选择自有利弊,渐渐体会到别人的生活与自己无关,渐渐地成为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徘徊之后,继续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