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3-《洞见: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

image.png

本次分享书的中文名字叫《洞见》,而本书的英文名字叫《Why Buddhism is True: The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Meditation and Enlightenment》-《为什么佛教是真的》。作者罗伯特·赖特(Robert Wright)是进化心理学学者和科学作家。

这本是将佛学的书,这可不是赖特随便写的。他本人亲自参与了冥想训练,而且练的还是大乘佛法中的“内观”派 。赖特这本书,就是想用现代科学的一些研究结果,去验证佛学中的一些论点。“Buddhism”这个词直译其实就是“佛教”,但是这本书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的佛教。他没有讲原始佛教中关于超自然的东西,这本书更像是西方化的佛教。

我们说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苦”。人生就是在受苦。赖特说,有人考证,dukkha 在巴利语中的意思,也可以被翻译成“不满足”(unsatisfactoriness)。苦就是不满足,赖特用进化心理学来解释。进化心理学基本上是一种思维模型,它认为既然是计划的产物,那么进化必然会在我们心理层面留下烙印。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人活着就是为了传播自己基因。我们人类为了能够传播基因,就要很多事情,如吃饭、生子,而为了强化自己的生育权力,我们还要打败对手,还要获得声誉。但是人毕竟是有思想的生物,也许会有一些人想要看大自然的风景,对传播基因不感兴趣。这是自然选择会让我们喜欢上传播基因这件事。

赖特说,自然选择给我们的心理做了三个设定。

第一,完成上面那些事,你能获得快乐。

第二,快乐是短暂的,她不能持续很长时间。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我们做一次,就可以获得持续很长时间的快乐,那么我们就没有动力去做第二次。而自然选择会让我们靶基因传播得越多越好,那么就只能让你获得短暂的快乐。

第三,对于前面两个事实,大脑会只关注第一点,而忽略第二点。这是因为如果我们大脑明确意识到了“快乐是短暂的”,他可能就会放弃追求快乐,开始怀疑人生。这是会被自然选择淘汰的,我们的大脑必须永不放弃,永远追求快乐。

这样看来,自然选择根本不在乎我们是否快乐,他是用快乐作为诱饵,让我们来完成其基因传播的目的。也只有这样设定,我们才能只需不断地传播基因。反过来对于我们来说,又是非常可悲的。我们是永远在追求,哪怕只是偶尔得到了,也只能短暂的快乐,这可真是“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

我们再从佛教思想出发点来看。佛教的出发点是解决人生观问题的,通常用六个字总结,叫“了生死,灭苦悲”。

佛陀讲过两个典故,叫“见月忽指,登岸舍筏”。佛陀说佛教就是那个月亮,它的终极目的就是解脱,解脱人生一切苦恶,如果你达到那个目标,那个人生目标,你可以忽略我的佛教所有的内容和讲义,你可以忽略指着这个月亮的手指,这叫见月忽指;佛陀说佛教学说和修正,只不过相当于你渡河的一个皮筏子或者竹筏子,如果你已经登岸,你没有必要过了河还把筏子背在自己的背上,这叫登岸舍筏,或者叫登岸弃舟。这都说明,佛教的基本素质是要解决人生观的问题。

下面说下四圣谛,如果你要登入佛教思想之堂奥,你必须首先跨过四个逻辑台阶,没有这四个逻辑台阶的铺垫,你是进不了它的正堂的,这叫四圣谛。第一圣谛,简称苦圣谛。“人生本身就是苦难”。这样描述根本讲不出佛家的深意,我们再深入一层,“一切生命都是苦难”。这样还不足以表达佛教的深意,我们需要再深入一层,“一切存在都是苦难”,这叫苦谛。

佛陀讲人生叫“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前四个字表达你的肉体苦难,后四个字表达你的精神折磨。它还有一个讲法,叫“生老病死,成住坏空”,这八个字有两层含义:前四个字表达肉体苦难,后四个字表达身外麻烦,就是你做任何事,看以为做成了,随后你觉得你把它保持住了,但很快它就开始溃破,再接着归于大空;成住坏空这四个字还表达人生以外的含义。佛教讲的苦谛绝不仅仅是人生,它讲人生本身就是苦难,推进一步,一切生命都是苦难,再推进一步,一切存在都是苦难,因此,成住坏空还包括一切存在的苦灭状态。

从上面进化心理学还是佛教本意,我们都可以看出人生本身就是苦难。如果你觉得人生是快乐的,那么标志着你的人生体验浅薄。我们可以仔细想想我们的人生是一个什么状态?我们从一出生就面临莫名的刺激,大哭二将世。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只不过是个坟墓。我们的人生中十有八九件事都不顺心,我们历经所有磨难---肉体磨难、精神折磨,走完一生一切快乐,都只不过是下一茬儿苦难的引诱剂。

佛陀在几千年前对于人生的感悟真是太深刻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13-《洞见: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