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远方: 从农村娃到加拿大CNC专家(3)

文革大集体生活

也许在城市长大的人都不会相信,这么小的孩子下地干活,还光着脚,简直不可思议。可是童年的我的确如此,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经常下地干活。那时的农村本来就生活艰苦,由于我的父亲兄弟五个,家里人口多底子薄。据说到我父亲分家单过时,几乎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地步,开始时只好寄住在别人的家里。后来父母终于在马路边的空地上,盖起了几间干打擂式的土筑泥瓦房。这种土墙完全是用门板两边夹住,中间灌土夯实筑起来的,毕竟不结实,后来又不得不翻建成土砖房。土砖房的砖是在田野里用碾子压实后一块一块切出来的,晒干后砌城墙。从我记事起,就生活这三列土砖房里。

每当遇到大风大雨的时候,屋子里到处漏水,大盆小盆接不过来,那时父亲总让我们靠近大门边站着,以防不测。有时父亲还会在门栓上挂一杆秤,似乎是祈求太平。那样地恐惧、那样地无助,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很深的烙印。如今偶尔在梦里,我还会梦见我家的旧房子快要倒的样子,害怕的很。好在苍天保佑,多年的旧房子一直很坚强。每次暴风雨过后,孩子们就跑到马路上去捡大风吹折的树枝,欢呼雀跃地样子似乎早已将恐惧抛到一边去。

我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随着我们兄妹几个一天天长大,父母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了。尽管那时父母的年龄并不大,可身体都不好,大集体的时候,只能做养猪、看道场、烧开水之类的杂活,挣不了多少工分。

小时候我也经常帮忙看道场,生产队的库房和道场都建在罗州城遗留的古城上。宽阔的道场用来晾晒稻谷的,每到傍晚时分或是眼看要下雨的时候,就得立即收拢起来,并在四周打上灰印,然后用尼龙薄膜盖起来,再用砖头压住。那是一个长方体的木匣子,底部雕刻过,装上炉灰,盖一下就是一个带字的灰印,就像印章一样,防止偷盗用的。孩提的我感觉那十分神圣,盖灰印的活也非常有趣,现在想来还是那时候人们比较纯真。

古人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我小的时候,农村“大食堂”早已解散了,各家各户还得靠在大集体挣工分过日子。所以我经常帮助家里干家务,有时和伙伴们四处捡柴禾,还到附近的工厂甚至很远的厂矿去捡炉灰中的没燃尽的煤炭,给家里烧饭或冬天取暖用。即便是上学之余,每年的寒暑假,都得帮家里干活。最恐怖的是每年夏天的“双抢”,都要参加集体劳动挣工分。

百度搜索:双抢。双抢原意指农村夏天“双抢”——抢收庄稼抢种庄稼。水稻在南方一般种两季,七月早稻成熟,收割后,得立即耕田插秧,务必在立秋左右将晚稻秧苗插下。因水稻插下后得六十多天才能成熟,八月插下十月收割。如果晚了季节,收成将大减,甚至绝收。只有不到一个月工夫,收割,犁田,插秧十分忙,所以叫双抢。

 “双抢”是农村春耕春播之后的第二个农忙,然后就是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农忙季节。说双抢最可怕,是因为时间段处在七八月间,正好是气温最高的大暑时节。从双抢开始到立秋半个月出点头,大自然给我们的最终期限是立秋后不能莳秧,否则立秋后气温开始下降,稻穗不会灌浆,收获的只会是瘪谷,所以必须抢收抢种。农民在36℃-37℃的高温下,每天要劳动十几个小时,还要与蚊虫、蚂蝗甚至毒蛇相伴。所以,农村双抢真是苦不堪言。

记得文革期间在“双抢”的时候,学校和工厂时常会组织学生和工人到附近农村参加义务劳动,到处是红旗招展,口号声彼此起伏,场面十分壮观。像我们农村孩子,学校一般不用组织都要放农忙假,让我们回家参加了劳动。在收稻子的时候,孩子们就去稻田里捡遗漏的稻子,收工后将捡的稻子捆在一起,挑到生产队道场上过秤给记工分。有趣的是,有时大人有意无意地遗留一些稻子给自家和亲戚的孩子,自然想他们捡的多些。我呢很少有这样的好运气,只好靠自己努力了,偶尔也手疾眼快的上前抢一把。遇到田里捡遗漏的稻子比较多的时候,我不是一根一根去捡,那双小手就像耙子一样,小跑似的一路耙过去,不管是稻子和稻草,一律照收不误。每每下来,我捡的稻子一点不比人家少。

那年头我干的最多的还是插秧,给乡亲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据说有一年恰逢有个公社干部下来检查,看到小不点的我正在水田里埋头插秧,泥水几乎淹没了我的下半身,于是半开玩笑地说:这是谁家的孩子,该回去吃奶了吧?那时才十岁左右的我,总是一天到晚泡在田里插秧,早晚蚊子叮,中午太阳晒,似乎不知道苦和累。

可我最怕的还是水田中的蚂蟥。在你埋头插秧的时候,它总是悄悄地趴在你腿上吸你的血,简直可恶极了。也许大人们不觉得什么,可我既害怕又没有别的办法,总不能时时刻刻去提防它吧。难免有时候被蚂蝗吸久了,上岸洗脚后才发现,伤口清理后仍然是血淋淋的,给我童年的心灵留下了阴影。到如今偶尔还梦见蚂蟥钻到皮肤里去了,扯也扯不出来,恐怖万分。

我那时插秧又快又齐整,年年也挣不少工分,小小年纪还连续两年被生产队评上先进生产者哩。我清楚的记得,有一年的奖状上还有深入批XX的口号,就贴在我家堂屋墙上,后来没过多久,有村干部莫名其妙地过来把奖状上的这句口号涂掉了。

那时候的我自然不懂这些,不过也说明了文革的影响之大,即便是落后的农村乃至少不更事的我也没有与时代脱节。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向远方: 从农村娃到加拿大CNC专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