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三章——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驰聘:形容马奔跑的样子。无有:指不见形象的事物。

不言之教:没有说出来的教诲,即一种心灵上的领会。希:同稀,少有。


天下间最为柔弱的东西,可以在天下间最为坚硬的事物上自由驰骋。

无形的事物可以穿透毫无缝隙的东西。我从其中领略到,无所作为必然是有益的。

不用言语的教化,以及无所作为的好处,天下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认识到。


本章老子再次强调大道至柔但至坚,出于无而无不作用,所以老子认为自然无为是遵循大道的行为,所以主张不言、少言、无为。

说起柔胜坚,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话说当年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问孔子人的身上最坚硬的东西是什么。孔子想了想回答说牙齿。然后老子又问孔子人身上最柔软的东西是什么,孔子回答说是舌头。于是老子张开嘴让孔子看,问他看到了什么?孔子说,看到老子的牙齿都掉光了。老子问还有什么,孔子说还看到了舌头。于是老子说,这就对了,坚硬的东西不能持久,只有柔软的东西才能长久。

这也是老子一直秉持的“道”的观点,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及和强调。在老子看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物壮则老,这是万物的规律,强大也就意味着已经在走向衰弱了。表面强大,则不能长久,而柔弱虽然表面上没有力量,但是坚韧不拔,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有一种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

不过老子还是有点遗憾,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怎么就没有人能认识到呢?天下的“上士”怎么就这么少呢?你们看无形的力量可以轻易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这不就是“无为”的强大力量的证据所在吗?

可见当时,老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被太多人接受,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四十三章——不言之教,无为之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