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油茶

我说这是我最爱的吃食——油茶,我身边很多人都不解。

山里人的吃法:朴实粗糙,却耐得住烟火。

老家广西桂林,地处山区,常年潮湿,祖先便发明了油茶,茶叶与生姜,祛湿健胃,操作简单,逐渐成为世代相传的饮食。金灿灿的炒米、白花花的米线,加上几粒花生、一小把葱花,简直就是人间美味。

图片发自App

不得不佩服前人的智慧,简单而原始的器具,奇形怪状,令人称奇,却养活了那么多代人。

带嘴的茶锅,木制的手把,常年的摩挲,手把变了颜色,和烟火倒是绝配。

图片发自App

这家伙,乍一看,还以为是丐帮的打狗棒,但却是农家烧火时的神奇——吹火筒。将竹节打孔,一头用来吹气,凭借气流来拯救熄灭的火苗,大概和北方的风箱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片发自App

小时候每次烧火,总会因为走神而忘记添柴,火也就不给面子的熄灭了。我可不怕,神器在手,熄火不愁。呼啦呼啦吹几下,火又刺啦刺啦地笑起来了。️

而外婆这根,不知道用了多少年,竹子的表皮经过手掌的摩擦,已经光滑油亮,褪去了原来的苍翠,多了一份时间的坦然。倒是女主人的手,慢慢变得粗糙不堪,像裹了一层老树的皮,那大概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吧。

图片发自App

看着这伙计,不知不觉又陷入了童年的回忆。刚认字那会儿,妈妈用来教我学习“7”。“8像葫芦,7像茶锅把……”,妈妈的声音犹在耳边,转眼我已成人。现在想想,不得不佩服老妈的智慧,物尽其用。

而它真实的作用是用来煮油茶——磨碎锅里的绿豆,让油茶汤更加鲜美。时代变迁,它已经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消失在在车水马龙里。

农村小炤,炊烟袅袅,倒是常事。

图片发自App

乡里有种说法,怕烟的孩子长大后八九不离十是忤逆鬼。我从小怕烟,早就被笑话惯了。

现在想想,倒真说中了。长大后,读书在外,很多时候无法顾及家人,家中老人生病,除非家人开口,不然只能蒙在鼓里。待到过年回家,早已物似人非。

有时候也一直在挣扎,自己是不是该听家里一句,毕业了赶紧回家找份工作,结婚生子,柴米油盐?可余生那么长,还不想就这样稳定下来。所以,就这样,耗着,熬着,又憧憬着。

每次回家,都会喝油茶,被家人戏称为“茶锅奶奶”。每杯油茶,经过不同人之手,便有了不同的味道。其实知道,重要的不是茶,而是煮茶的那个人,还有喝茶时的那份心情。

以前,村里的媳妇一进门,便拿起了生活的茶锅,也就意味着,撑起了半个家。看看妈妈这一辈人,哪一个不是把这辈子献给了一只茶锅?煮了一辈子油茶,养了一辈子人,哭过笑过,苦过甜过,终于把自己的担子交给了另一个男人或另一个女人。她们,就是我看过的最真实的女人。

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杯茶,不是因为它真的有多么香甜,而是土生土长、记忆相生,慢慢地,它已经成为了家乡的一部分。也成了我辈离家在外之人的一份牵挂。

一年一年,乡音未改,乡情更怯。

你可能感兴趣的:(相思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