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培养孩子数感,学前小朋友不要错过了

这几年,大家都在说数感,任何跟数字,数学相关的,都可以套路数感。

究竟什么是数感?

美国的百科全书Wikipedia对于数感是这样定义的: an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numbers, their magnitude, relationships, and how they are affected by operations。数感是一种对于数字的直观理解,包括数字之间的关系,大小以及它们的运算。

百度百科定义如下:

百度百科

从内容和特点上,数感分别包含几大方面:

简单点说“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

为什么数感又特别重要?学好数学的基础是数感!

为什么要培养数感?为了让娃爱上数学。

哈哈,写到这你该知道,今天我又是数学博主啦,撒花!!!

美国著名数学家John A Van De Walle的教科书 -《Teaching Student Centered Mathmatics》写到:

数感的训练,从3~5岁开始最佳,要想系统培养,需要搞清楚以下四种数字间的关系,它们是培养数感的基础:

01第一种关系就是视觉上的空间关系。

02第二种关系是能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03与数字5和10的关系。

04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这么说有点抽象,对于启蒙的孩子可以在家带着孩子玩的小游戏,用以增强他们的感数能力。

小丸子上的公立幼儿园,除了学习其余的都有教,所以数感的培养就是从家里开始的。

不论英语还是数学我都没有带孩子刷题的习惯,大量机械刷题而不求甚解,看起来会做很多题,但如果数感缺乏,会让在后期的数学学习中,遇到很大的困难。多从生活中、读书中启蒙数感,即使学前没怎么做题,上到小学也能跟上。

1. 认数-帮助孩子视觉上的空间关系。

不是简单认识1到120数字,而是让娃用不同的方式把一个数字表达出来。我随手在家就找到一张识字卡片。

当然可以换成积木、米粒、黄豆、树叶、花朵、糖果等等娃喜欢的东西。不要觉得孩子看到数字就能明白对应关系,为什么还有准备这么多东西?

动物也有数感,它们可不认识阿拉伯数字哦!你之所以能联系起来,因为你也这么学过。

2. 数数

我直接买了百数版,两个字——省事。你随意打乱顺序,让娃排序,还可以让娃在一堆数字中,按顺序找出数字1-120中任何几个,并涂上颜色。

娃用下来最喜欢这款百数版。有心的家长就自己动手写下百数字,不要学我这么懒。

3. 数的比较-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这个阶段要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培养孩子的数感,要注重运算的过程,而非结果。

善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的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

比如,小丸子班上的elsa同学就对时间非常敏感,她能很好地判断做一件事大约花多长时间。

小e告诉我,在家里,妈妈常常让她来做Time Tracker (计时员),比如从家到超市,妈妈会让小O来追踪时间。

久而久之,小e对于时间的长短就能有很好地判断。

小朋友对零花钱的多少应该是最上心的。小丸子每个月都有零花钱,可以自己开始买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比较数字的大小,顺便我给她做了财商启蒙。她进超市后不自觉的就会看感兴趣商品的标价,反复数自己有多少零花钱,收银员找零后会剩余多少钱。计算复杂的程度超出我的想象。刚开始只拿出一元的硬币,后来因为买宠物才开始用纸币。小兔子系列的财商启蒙书也是这么计算的。

再举一个例子,数字对于小丸子绝不是抽象的。

小丸子还酷爱研究天气预报的界面,各种天气,温度,颜色等。每天在电视机上切换全球十个城市,-10度~30度的天气预报都知道了。她入春后每天就嚷着要吃冰淇淋,我说出太阳的晴天气温高点的可以吃一根。她就说要穿汉服在外面,我说20度以上才能穿裙子不然会着凉的。她每天早中晚就密切关注气温,发现一到20度以上就回家换裙子。

4. 数的分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其实就是加减法。

数的分解其实也就是把比较大的数分解成比较小的数,来方便小孩子来理解数的组成,为他们以后学习数的加减法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让娃自己去表达一个算式,自己画小人,跳绳多少个,目的就是让算式与实物对应起来,真正了解加法的含义

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让娃不厌其烦的数数,数感的建立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时间久了,也许能看到疗效。孩子数感的发展也是这样一个慢慢生长的过程。

枯燥的话试试这个贝恩施口算训练机,和打游戏一样好玩。

开始的时候慢慢来,先搞5以内,再来10以内,盘旋上升到20以内,基础牢固后再到100以内。

最后,资源大礼包来了,一个是20以内的数感小游戏worksheet,大概60页;还有一个是1000以内数感worksheet,有500多页,放一个目录看看。

小学数学教学就是在儿童最初数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扩大数数、认数的范围,相应的逐步丰富、发展学生的数感。

升入小学后,孩子对于数字会有一个系统的学习。一年级开始认识100以内的数,便涉及到数字的读法和写法,如果学生在学前积累了大量的数数经验,这些知识学起来就是水到渠成的。对于大量的找规律填数字的题目来说,无非就是2个2个数,5个5个数或10个10个数的一个应用而已。在10个10个数数的时候,孩子不仅体会了这样数的便捷性,还和数字10交上好朋友,初步渗透了十进制的思想,10这个关键的数字会是孩子低年级数学学习的关键,而十进制也是贯穿整个小学数学中整数、小数、百分数学习的关键。

小周老师一直说,在孩子学前,大量机械刷题而不求甚解,看起来会做很多题,但如果数感缺乏,会让在后期的数学学习中,遇到很大的困难。多从生活中、读书中启蒙数感,即使学前没怎么做题,上到小学也能跟上。


理解的数感就是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事例来体现数学,而不是抽象的直接数字计算。是这个意思吧就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来启蒙。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早期教育阶段,高质量的数学学习,并不是把小学中涉及的相关“算数”知识推到幼儿面前,相反,好的教育应该是让儿童在他们游戏和探索世界的时候,获取更多的数学经验。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孩子学前在数学基础能力上的积累,低年级阶段数学能力的拓展,都变得更为重要。除了坚持数学阅读,接下来我会和大家做更多相关的分享。

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是遵循自然的发展进程的,这就需要我们基于孩子的学习路径,带他们走进数学。学习路径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说法,我用一个通俗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比如在孩子的大运动上,都是先学会爬,走,然后是跑和跳,并最终能够快速和灵巧的跳跃,这就是儿童在运动上的发展路径。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同样也要遵循这样的自然发展规律,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逐步发展数学方面的能力。我们家长,如果能更好的理解数学在不同的领域或主题下的发展进程,那我们给孩子创设的学习环境就会更加有效。这些发展的进程,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学习路径”。

针对数学的四大领域具体聊一聊。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孩子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基于学习路径,如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好的促进孩子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将数感分为三个方面和大家细聊,分别是感数,点数和加减法的理解。可能很多家长没有听说过“感数”,这不奇怪,毕竟国内的相关研究并不多。但,孩子的感数能力就是建立数感的第一步,想更好的建立孩子的数感,离不开对感数能力的了解。

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我将给大家推荐一些简单上手,可以在家带着孩子玩的小游戏,用以增强他们的感数能力。

其中,我在每个年龄阶段都会提到一个专门的提高感数能力的小游戏:快照游戏。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游戏的方法,后面不再赘述。

帮孩子准备一些卡片,在上面画一些圆形,每张卡片给孩子看2秒,然后拿走卡片,让孩子说出他看到了几个圆形。快照游戏的卡片可以有很多变化,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来说,图形排列的方式和数量也均不同,下面会有具体介绍。

1岁+1岁+在生活中认识简单的数字

在生活中认识简单的数字

在生活中认识简单的数字 

认识自己:

你有几只手?举一举你的手。你有几条胳膊

手势的引入也是这个阶段相当重要的:

这里有一块积木,说的同时竖起一根手指头

取一定数量的物体:

让孩子给家中每人拿一个苹果,或者给小伙伴们每人一块糖果,这也是初步感受一一对应的过程。

快照游戏:

1.将图形(也可用同样的物体)摆为如下模式,让儿童说出它们的数量,这里不要让孩子点数,就是观察并直接说出数字。

2.给孩子看3个以内图形的快照,然后让他们摆出相同数量的积木,起初可以只是数量相同,后续可逐步发展为排序也基本相同。

3岁+ 建立数字和数量的链接

在生活中长期有意识的积累下,大部分孩子能够将数字和数量建立起连接,此阶段孩子也会对序数意义有更深的了解。研究显示,四岁以下的许多幼儿都可以认读数字1-10。

5岁+感知按规律排列的“数” 

有科学家做了研究,当一个集合中有8个物体,就超出了感知性感数的极限,此时我们能一眼看出8个物体,是因为我们在观察时,将这个整体分为了两部分,第一行有4个,第二行也是4个,这个整体就有8个物体。只是将整体拆解为部分的过程进行的非常快,且形成了模式,我们都没有察觉罢了。

此阶段的感数能力培养,我们可以从5个图形开始,鼓励孩子在说出数量后,介绍图形的结构组合。如:这是5个圆,上面有2个,下面有3个,2个男生和3个女生总共有5个小朋友。这也是孩子建立加减概念的一个过程。

7岁+ 感知更大的数 

此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学习,如果学前感数能力发展较好,他们对于书中涉及的基数与序数、比较多少、简单的加减法、数字组成等知识的学习就会相当轻松,能够快速利用已具备的能力发展相关知识技能。

此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学习,如果学前感数能力发展较好,他们对于书中涉及的基数与序数、比较多少、简单的加减法、数字组成等知识的学习就会相当轻松,能够快速利用已具备的能力发展相关知识技能。

此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学习,如果学前感数能力发展较好,他们对于书中涉及的基数与序数、比较多少、简单的加减法、数字组成等知识的学习就会相当轻松,能够快速利用已具备的能力发展相关知识技能。

老师告诉我说:“你别看他们在摆数字,其实他们在一点点地探索数字符号和数量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只有通过自己的动手体会,才能变成自己的理解。” 

后来自己当了老师才知道,这位老师说的,数字间的内在关系就是数感,它是美国从幼儿园到小学2年级数学教育的重点。

那么什么是数感呢?

美国的百科全书Wikepedia对于数感是这样定义的: "an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numbers, their magnitude, relationships, and how they are affected by operations" 

数感是一种对于数字的直观理解,包括数字之间的关系,大小以及它们的运算。

数感的建立从哪里开始?

其实,小朋友在幼年时期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数感。面对眼前的好几块蛋糕,孩子选择了最大的一块,这是他们对于“多”和“少”的最初认识。

本来有5个心爱的玩具,一个不见了,孩子会哭闹,这是他们对“减法”的初体验。

数感的训练,从3~5岁开始最佳,要想系统培养,需要搞清楚以下四种数字间的关系,它们是培养数感的基础。

既然数感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数感呢?数感只能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吗?

当然不是!数感的培养从家里就应该开始。

 1. 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培养数感的第一步是让数字变得有意义。

在孩子眼里,数字不再是一个个的抽象符号,而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工具。

比如,在学习“倍数相加”的时候,我就和学生们一起做了个“买东西”的活动。

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

比如,班上的Olivia同学就对时间非常敏感,她能很好地判断做一件事大约花多长时间。

小O告诉我,在家里,妈妈常常让她来做Time Tracker (计时员),比如从家到超市,妈妈会让小O来追踪时间。

久而久之,小O对于时间的长短就能有很好地判断。

 2. 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培养孩子的数感,要注重运算的过程,而非结果。

当小朋友学习2+3=?的时候,我们不急于告诉他答案,而是让小朋友通过不同的方式,去探索数字背后的意义,到底什么是2,什么是3,为什么2+3=5?

在比较大小时,不是告诉孩子6>2,而是让孩子用数字塔把数字给摆出来。

这个过程看起来有些“多此一举”,但其实在摆放的过程中,孩子在不断内化对数字大小的感受。

3. 丰富的数感小活动 

美国学校的教室中有着诸多的数学教具。因为美国老师全靠它们来上数学课,这些教具是帮助孩子建立“数感”的最大助力。

用“百数表”建立数感:很多美国老师会把百数表挂在教室,让孩子熟悉数字间的关系。

无论多1, 还是少1,多10,还是少10,都可以用百数表轻松找到。

迅速识别数字。

数感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能迅速识别出少量数量的能力。

举个例子,在下图第一排中,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每个方框里有多少黑点,这是数感作用的结果。

数感——这概念听起来容易,却常常被忽略,因为我们大人常常将它习以为常,却忘记了孩子眼中的数字,有着不一样的精彩。

如果有时间,别忘了陪孩子做一做游戏,或者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种灵活的、直观的、倾心投入的方式,会是培养孩子数感的最佳方法。

在家学数感孩子数感的发展也是这样一个慢慢生长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家培养孩子数感,学前小朋友不要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