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春秋无义战14‖竹篮打水

马陵之战,孙膑一战成名,庞涓屈死在马陵坡的歪脖树下,魏国又损失一员大将。

其实,在战国时期,魏国始终就有称霸的机会,可惜苍天并不眷顾,每每错失良机。而秦国的当政者,却始终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和“国际”局势的精准预判能力。

在庞涓没有战死疆场之前,曾奉命率领六国军队,意欲分秦。

如果得逞,秦国必灭。

公元前362年,秦国乘魏国与韩、赵作战之机,出兵攻魏,在少梁发生大战。少梁之战,使秦惹火烧身,终秦献公负伤,抱恨而亡。赢渠梁临危继位,史称秦孝公。

《资治通鉴》记述:“秦献公薨,子孝公立,孝公生二十一年矣。是时河、山以东强国六”,“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

可见,秦孝公继位之初,秦国社稷不济,国贫民弱,内外交困。

是时,中原霸主魏国,上将军庞涓献计魏王,联合东方五国,趁秦羸弱之际,一举灭秦。此计得到楚、齐、燕、赵、韩的呼应,并采取阳管、阴管齐下的战略方针,由庞涓任联军“总司令”,欲分秦国山河。

上将军庞涓在筹划灭秦大计之时,号令魏国商家大佬,入秦充当“商谍”,并使出五条毒计:一是大量收购秦国马匹、布衣等战备物资,使秦国战时“将无马匹、士无战衣”;二是大量收购秦国铁器、煤油等战略资源,让秦国战时“兵无器、民无光”;三是大量购买秦国的下民、奴隶等人力资源,尤为女甚,意欲断绝秦国香火;四是大量散布战争谣言,鼓动秦人逃亡,惑乱秦国民心,使秦国与嬴氏离心离德;五是高价收购秦国的战争情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五条毒计,何其阴险,何其毒辣,一旦成功,将对秦国造成毁灭性打击。

遗憾的是,全部失败了。

导致庞涓灭秦大计的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是秦国情报工作做的到位。庞涓施计后,秦国立即得到情报,对以上五条计谋进行了及时分析,并提前逐一应对,做到了敌动我知,未动先知。

二是秦国间谍策反能力不一般。在得到庞涓主战,并一意灭秦的消息后,秦国派出多路间谍,一方面策反魏国公子卬,使其拖延了六国攻秦的步伐;另一方面积极策反燕、赵两国,使六国联盟化为乌有。

图片发自App

三是秦国孝公把控局势的能力强。秦国在魏国客商进驻秦土后,立即拘捕所有魏国、甚至其他东方六国的客商,并统一拘禁,掌握了魏国“以行商为名,行间谍之实”的阴谋事实,为向东方六国施道义上的谴责,寻找到了非常有利的借口。

四是魏惠王自恃国力强盛而优柔寡断。魏惠王是魏国一个较“逗比”的君王,好大喜功自恋狂,不仅一意孤行启用公子卬,还将旷世之才卫鞅“放逐”秦国。在决战秦国的大计方针时,不仅未采用庞涓计谋,还偏听偏信公子卬,导致错失灭秦良机。

在“六国灭秦”的历史大戏中,庞涓的五条毒计,可谓精彩至极,而又用心良苦;秦孝公的对策也尽显霸王之气。

这一出剧目,被后人搬向荧屏,并演绎得十足精彩。失败者并不是庞涓不武,而是魏王的刚愎自负,轻视了后起之秀嬴渠梁。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二章 春秋无义战14‖竹篮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