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风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还记得蝉鸣声声的南方古村,无尽的七月蝉鸣彷佛时光停滞不曾流失。生长于此只记得南院矮墙下的那株桃花。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四季生长只为这一瞬的盛开。那么我呢,我生存于此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十一月的一个下午,我在砖红色教学楼对面的一棵梧桐树下坐着,这个季节的梧桐格外的美,干枯的叶子依偎着彼此躺在水泥路上,铺满了校园里的几条主道。斑驳的老树上仍簇拥着红的黄的叶子窸窣作响。风从这条盛满梧桐叶的路上吹过,岁月喜人呵~我惬意的眯起了眼睛,倚着身后粗壮的树干瘫坐在椅子上,瞅着面前桌子上的宣传的发着呆。

      进青桥文学社那天也是这样一个天气,风悠悠,岁月静的如同满堂昏睡的学生,我从老教授催眠般的课堂逃出来,无所事事。生活对于我的意义彷佛只是活着,为什么要活着呢,大概是找不到死亡的借口,如果可以像诗人那样死亡也是种解脱罢。刚下楼便看到门口摆着一张文学社的纳新板,吸引我的是上面的一幅仕女图,红衣女子指尖生花,时光定格在她转身回眸的那瞬间,艳若桃花清冷如秋月,怕是菩提树下坐参的智者也会因尔恍惚。画下右角写道“茕茕白兔,东奔西顾”。茕茕白兔,东奔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如此一幅美人图为何要写上这么哀怨的诗句呢?可能旁人过眼即忘的画和诗,我莫名的难以释怀,彷佛是湖畔的芦苇絮挠着了嗓子般难受。文学社呵,文学对我的意义已不慎明了,从小喜欢看各种书籍,如纳兰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如海子的“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亦如我从不曾看懂却每每读起都孤独入骨的格非的褐色鸟群。可是我却不明了诗人心中的文学和世人眼中的文学为何不同。正如我不理解海子与诗人们的死亡,对艾略特来说世界是个荒原,对于现世的灵魂来说也相差无几。诗人与耶稣皆已死亡,此世也是荒原。

      当百年身后,万事成灰,我又能留下些什么?我不过是可怜的微小的一粒沙子,无人忆及。这是多么悲哀的事,纵其一生,活着也只是为了活着。活着本已不容易却还要追寻活着的意义。这些,文学是不能回答我的,然而却能通过古人的文字窥其一角。正如我不懂海子之死,却能感受到他“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字间曾经的憧憬与绝望。这是我自小喜读书喜文学的原因,总有那么一个灵魂能触动自己,令你难以忘怀潸然泪下。

      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文学是我生活的温暖。

              船娘撑着桨的江南

        我丢了一支梨花编制的笔

          长安的灯笼 影影绰绰

          留下我泥土色的手印

      恍若是南朝浸满雨水的铜铃

          伴我一夜风声呢喃

      当年我见你时 衣衫褴褛

    后山的神灵们拉扯着挽留我

          划破了我的旧衣裳

                    而你

折花饮露 带来的诗作洒落一地

        一个戴草帽的旅人说

                远方太远

        草垛还是烧了的好

      麦田,麦田 我的麦田

            孩子啊孩子

      一个个都瘦成了老人

            而菩提不语

      放任沉钟奏响了空山

        槐花,杏花,梨花

都被村子里的老人锁进了抽屉

你可能感兴趣的:(来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