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浅谈汽车后市场营利要点

导语:

自2020年2月起,因疫情影响,全国各地的汽车经销商和后市场及其延伸行业,业绩和营利情况都不容乐观,有的大型车企甚至面临破产,纵然如全国十强的汽车经销商,也难以掩饰现金拮据流带来的冲击,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开源节流,稳定市场。

熟悉汽车行业的人都知道,汽车经销商合理的营利模式为售后业务利润覆盖店端全部日常开支,销售多以低利润高销量为主,从而实现质变,逐步发展为售后输血养店,销售造血营利的良性循环。然而,对比一个经销商前期的成本投入而言,一个一线合资品牌的单店在2005年左右可以实现1年营利,到了2010年,这个周期变成2到3年,2019年后,这个周期平均在4年以上,有的二三线品牌经销商都倒在了这关键的几年里。汽车主机厂从生产线下来的车子,按经销商等级,会定时定量配送车子到全国各地的经销店,据我所知,没有主机厂是可以先货后款的。因此,提高销售业绩,不断降低销售比,加快现金回流,才是经销商活下去的唯一出路,而降单台利润,甚至是亏本销售,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营销手段,毕竟汽车是一种极度压资金的产品。以上说的是一此主流品牌,如南北大众,南北丰田,东本广本等,像一些二三线品牌,如XX诺,XX志,XX木等,市场的压力会更快的层层传递,最终的结果是经销商倒闭转让,品牌退出中国市场。19年末,宝沃,吉普品牌的经销商集体维权,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原因只有一个,库销比过大。经销商一面要垫资或融资向主机厂进车,一面又面临销售压力的影响,腹背受敌,压力可想而知。但于宏观来看,主机厂可以拉动一个地方的GDP和税收,促进就业,国家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还是会采取一定措施去干涉市场,但消费者能不能接受,就得接受市场检验了。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相关数据说明,中国前20名的汽车经销商,都为早期起步,,积累丰厚,且涉足多领域的大型集团公司,如广汇,运通,中升等,这类集团在汽车市场营利能力下降时,能以前期积累,内部的政策调整扛过低迷时期,稳步前进,同时以庞大的销售体量和主机厂谈判,以争取相关政策倾斜渡过难关。毕竟主机厂也得给大客户一点商量的权力。像一些起步晚,体量小的经销商,虽说船小好调头,不过一旦品牌选择不佳,综合营利能力上不去,或是成本控制不当,经营管理失误等等原因,很容易拉长亏损周期,以至现金流支撑不足,或是投资人撤资等原因而转让倒闭。就2020年的疫情影响,湖北最大的汽车经销商XX信集团据说亏损3亿人民币,主要为商品车融资利息和员工工资支出。像一些小点的经销商同样经历了这一次市场打击,少的则亏损几十万,但无一能幸免的。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减税降税等措施扶持,但对于广大的经销商来说,可谓杯水车薪。

以上为2020年汽车市场的总体情景,几家欢喜几家愁。下面单从汽车后市场的营利点出发,聊一聊经销商的生存之坚。

一:经销商售后市场是一个结构多样,人员素质要求极高,且用工成本较大的部门。前期成本投入较大。规模级的主流品牌,光是前期设备投入都上百万以上。豪华品牌更是只增不减。设备投入算作固守资产,且有损耗折旧的预算。重要的是,设备投入与产出并不成正比,因此,这一项投入的资金回收周期极其不固定。再就是人员投入,规模级的经销商单店售后全职人员都在30到50人之间,按行业薪酬算,月均工资支出为15到20万左右,且弹性变量较小。这对于大型集团经销商来说,是一项重大开支。此项开支,并不和营利的多少成绝对正比,因为后市场多数的从业人员靠的是专业技能,业绩的多少并不能很大程度的影响其收入,特别是在业务发展初期,养兵在前,用兵在后。以上两项开支,前者为固定投入,后期为长期开支。经销商售后的所有开支,人员薪资支出是重点,是如果不能合理计划团体建设并控制成本,团体必然无法良性发展。这也是经销商经营的要点之一。

二:营利结构,售后营利点主要为备件差价,保险返点,人工差价等几大点。先聊备件差价,原厂备件加价率这一数据从主机厂端就已规定,主流的品牌为30%到40%左右,为了维修市场稳定和客户体验,这一点经销商是无权作出更改的,主机厂主动调整的也不会太多。也就是说备件的利润已经固定,且也是先款后货,是经销商占用资金的一部分,如果对备份计划失误,还会造成资金长期占用,这种经营风险也是极大概率存在的。再说保险返点,这一点在此不作过多说明,因为涉及相关行业的一些痛点,在此略过。下面重点说一下人工差价,所谓的人工差价,举例来说,A客户进店维修车辆故障,人工费为100元,而技师能力突出,一个标准工时的事情只需半小时便解决问题,且解决此问题店端需要支付30元手工费给技师。那么,除去水电设备等等投入,权且按10元算,那么剩下的60元便为人工差价。这一点,对于售后营利来说至关重要。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地区,不同品牌的人工费用标准是不一样的,但弹性的范围不大。自网络经济迅猛发展后,诸多线上线下汽车消费平台如雨后春笋一样,用极其低的人工成本和流通成本,从经销商的手中抢下一部分市场。如乐车帮,途虎养车等,这些平台的发展,势必对汽车经销商的人工差价带来不小的影响。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低价且品质有一定保障的服务,是一个不小的诱惑。慢慢的,备件利润和人工差价上的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其间也出了不少坑害消费者的事例,因为利润的驱使,有一部分人以损害行业健康发展为前提铤而走险了,如使用劣质备件,偷工减料等等。围绕汽车售后市场主要两个营利点的竞争,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哀鸿遍野。

三:成本控制及管理对营利的影响。基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成本的提高,经销商的各项开支都在不断增长,如营销成本,公关成本,水电场地成本等等。如果经销商没有一套完备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那么一年的成本浪费也会骇人听闻。从管理角度出发,售后部门设计复杂,人员众多,涉及业务层面广,且不易监管,员工的成本浪费,营利意识淡薄,内部贪腐等,也是企业营利的一大阻碍,贪污小则几万,大则几百万的事例多不胜数,浪费就更无从计数了。而内部问题的发生,多是管理上的失误造成的。因为,售后营利的两点核心,备件和人工差价,都是值得企业投入相当的管理成本去优化的。

综上所述,汽车后市场提升营利的两核心已相当突出,一个备件差价,二是人工差价。若要在短期内提高以上两点的数据,是需要花心思,想办法的。如何更多的销售备件,以量变引发质变,从而提高营利能力,是值得经销商思考的长期话题,这也是考量后市场领导人营销能力的一个重要参考。人工差价方面,如何培养一批高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认同企业价值观,并以最小的备件代价,最少的时间成本,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也是经销商人力部门,用人部门该下工夫去探索的。如果以上两点无法得到质的突破,那么售后市场便很难营利,从而会影响经销商售前市场的动作,进而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问题。

直观中国现行的汽车市场利润分布,一级是各大主流汽车制造厂商,如一汽,广汽,上汽等。二是各大品牌的汽车零件供应商,如福耀,爱信,ZF,电装,博世等,三级才是各大集团经销商,像广汇,中升,运通等等。对经销商后市场而言,利润的获取点是基本固定的,4S店式的营销模式进入中国相对较晚,但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较大变革,无论从投资人还是从业者的角度来说,营利才是最终目的。不过要长久的实现这个目标,并稳步的提升,单从硬件及技术上垄断是行不通的,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在转变,消费群体也在不断大众化,如何扩大引流及回流体量,是后市场利润提升的关键。无论是设备设施,从业人员素质,还是服务体验,售后保障等等,无一不是重中之中。以上是个人对汽车后市场的一点见解,还望读者不吝赐教。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