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樊登讲论语》笔记

        经常听大舅说学论语的重要性,我却不以为然。后来有个几次想学的念头,但都被自己找各种理由放弃了。最近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樊登读书,而且碰巧樊老师推出论语讲座,对我这种算是论语初学者来说,自己看书肯定是不能领悟的,只有借助别人的详细讲解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尝试之后发现樊老师的讲解平奇易懂,所以这次下定决心踏上学习论语之旅,去寻找孔子乐而忘忧、乐在其中、乐不加任何修饰的方法。

        听完学而篇过后,发现自己还是只能了解大概。于是决定暂停后面的学习,利用写笔记的方式来加以熟悉,以便更好地掌握,也为后学者提供一些借鉴。

        学而篇第一章我们在中学学过,总觉得很平淡。那是我们初学者亦或是没读透的人的看法,众多学者认为它应该是论语的核心。这也应证了古人写文章第一章第一段多为重点,常为点睛之笔的特点。学习笔记如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浅译(表面意思),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拜访,难道不是一件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难道不算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吗”2、发散(深层意思),孔子说:“贯穿终身地学习知识,并在生活、工作中经常实践,这不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一起共事,这不是令人高兴的吗?学成而人不知,别人不了解我,不得其用,我也不怨恨,不恼怒,这不就是我们的修为吗?”

        懂了深层意思后,发觉我们以前经历的痛苦,存在的疑惑,现在迎刃而解。正如大文豪朱熹写的诗所描述那样,“昨夜江边春水深,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大型舰艇在春水涨起来的时候,不用使劲去推,它自然就动起来了,现在回想起之前的痛苦和烦恼,不用冥思苦想,自然而然知其缘由,从而放下。

        这三句话对应我们为人在世的三种社会活动。

        一、学习肯定会贯穿我们终身,不管你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不管你是为了快乐而学还是为了生存而学。学习之后用于工作和生活,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同时用学来的知识让我们融入这个社会,这就是樊老师所说的“自修”。人生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处理各种痛苦, “学而时习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经常听到一些人抱怨“为什么我看了书、听了讲,学习了,成绩还没提高,生活仿佛没有得到改善呢!”,“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在生活当中进行运用。不停地练,不停地试,从而达到目的,日常的生活与工作都是我们实践知识的最佳场所,要把知识通过应用而内化,这才能成为自己的本领,而改善生活。前几天读到一篇文章,讲学习方法“IPO”模型,方法中的“知识处理”环节也就是运用内化。所以古人把他们经历的事总结成经验写成书,供后人学习,以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二、“有朋自远方来”主要体现在要重视他人的力量,讲团队合作,这就是樊老师说的“共修”。我们每个人自身能力有限,要想干成大事情况,不要单打独斗,也不要认为事情只有自己干才放心,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实现工作效能的最优化。阿里巴巴的成功就是马云与17位初创者合作最典型的例子。曾国藩能取得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胜利,也得益于与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曾国荃的精诚合作。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共事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朋自远方来”的另一层引申意义是如何面对变化?我们经常会遇到亲戚或朋友来见我们的情况,有些人会烦恼,因为他觉得亲戚或朋友来打断了他正常的生活规律,影响了孩子学习,耽误了自己下棋、打麻将等娱乐活动。还有觉得这样分散他的精力,他本身喜欢清净,怕麻烦。也有觉得亲戚朋友来了要招待,会花很多钱,而自己平时有节约又吝啬。志同道合的朋友来一起共事,也产生了变化,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呢?孔子教我们“不亦乐乎”,要高兴地去面对,用最大的热情去对待亲戚朋友。毕竟我们的时代跟孔子的时代不一样了,现今社会充满活力,生活节奏很快,变化自然少不了,在乐观应对的同时也要坚决推去不必要的酒局、饭局、娱乐局。这样心里就不会有压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才会一直进步。

        三、“人不知而不愠”这句,樊老师说这是“修行”的结果,禅学里也讲:“所有看似不可化解的痛苦和烦恼都是我们内心世界不够平和,过于计较和执着的产物”。同样的道理孔子在两千多年前都给大家总结出来了。我们情窦初开的时候总喜欢异性注意我们,今天留个碎发,明天穿个耐克,后天戴朵花,都想别人注意你,如果没达到效果,会魂不守舍很久,参加工作后,自己尽心尽力反而遭到领导的批评,同事的误解,家人的抱怨,每当这时候总想破罐子破摔,得过且过。你发朋友圈或在微信群推送正能力,有一些总以为你在弄“鸡汤”,不理解你,把你屏蔽甚至拉黑。你经常与德高望重和成功人士接触,也会有人觉得你有其他目的。如果你能做到“不愠”,那么你就达到了平常心的境界,有了最好的“”修行”结果,这时上面所罗列的烦恼、痛苦对你来说也就没什么了。

        短短三句话就把我们一生对待学习、交往、烦恼的方法阐述得一清二楚。这就是孔子的伟大所在,著名学者于丹曾说:“道不远人”,而我至今也没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只有在继续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来找到答案吧!

                                    及时行善2020年3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樊登讲论语》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