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用“问题”引领儿童数学学习

《让儿童在问题中学数学》是吴正宪、张丹老师主编的“儿童数学教育丛书”四本之一。作为本书的导读——用“问题”引领儿童数学学习,为读者呈现了四个观点:1.基于儿童的问题开展学习;2.真实的情境和真实的体验促使问题产生;3.鼓励儿童的思维和情感的深度参与;4.问题引领儿童学习。

开篇用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先生的话创新的作用“要创新,须学问,只学答,非学问,问愈透,创更新。”来阐述“问题”对创新的作用。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儿童,儿童是充满好奇心的,他们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儿童的问题作为目标动力和途径,将一直引领着学习的发生和深入,我们应该鼓励儿童在问题中学习数学。

1.基于儿童的问题开展学习。

儿童基于自己的真实问题开展学习,具体包括三个要点,第一,学会提问:发展儿童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愿和能力是学习的重要目标。第二,因问而学:真正的学习,应从儿童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始,不断产生问题,也会成为儿童学习的动力,第三:问学交融,儿童一方面在不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学习应用和发展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

波利亚在问题的数学的发现中对问题这样界定,问题就意味着要去找到适当的行动,以达到一个可见而不及时可及的目的。梅耶则指出一个问题有三种成分构成既定状态,目标状态以及阻止给定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障碍,由此可见问题是一个基本特征是“障碍”,儿童由“障碍”产生冲突和好奇,在解决障碍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不断地有发现。

2.真实的情境和真实的体验促使问题产生。

让儿童在问题中学习数学,首要条件是儿童能够提出问题,为了使儿童能够产生问题,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是关键,我们需要倾听鼓励和引导,小心呵护儿童提问的天性,促使他们敢问、想问,到会问,爱问。

儿童的问题往往来源于他们对情境中事物的好奇,当已有经验和情境产生冲突的时候问题就产生了,所以我们需要创造丰富而有价值的情境,我们要给儿童提供充分体验的机会,好的问题往往在是儿童在“玩”的过程中萌发的,在“玩味”所学习的事物是产生的,也就是要鼓励儿童找到提问的感觉。

3.鼓励儿童的思维和情感的深度参与。

联想和问题接龙是促使儿童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有效策略,我们需要鼓励儿童展开丰富的联想,唤起儿童的已有经验,促进儿童提出更多的问题,问题接龙则是借助合作的力量将问题一个一个接下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同伴相互启发,使提问不断走向深入,提问角度渐渐得到展开。

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好奇引发他们各种各样的疑问,常常表现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一种发散思维的体现,仅仅停留在有原始好奇引发的疑问上是不够的,我们要鼓励儿童进一步思考下去,必要时可以边实践边思考,疑问会得到进一步的聚焦,并逐渐清晰形成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甚至形成对结论的初步猜想,于是儿童就经历了一个“产生疑问——形成问题——提出猜想”的过程。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

4.问题引领儿童学习。

作为老师我们要真把儿童的问题当回事这是让儿童在问题中学习数学的重要保障。关注儿童对问题的探寻过程,有利于他们对问题的意义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当提出问题后应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儿童去尝试解决,鼓励他们经历完整的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理解儿童问题的基础上将儿童的问题和学科核心问题有效链接,进行整体设计,将儿童的问题作为单元学习的重要线索,围绕着儿童的问题开展单元学习。

文中末尾阐述:我们期待着儿童能在自己提出的问题中学习数学,用问题引领儿童的学习过程,用问题引领儿童的好奇和自信,用问题引领儿童的探索与交流,用问题引领儿童的思考与实践,用问题引领儿童的发现与创造。

用“问题”引领儿童数学学习是未来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值得我们一线老师关注,更值得实践和研究。

你可能感兴趣的:(34.用“问题”引领儿童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