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七律脉络浅析九十一

览古

李商隐

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

空糊赪壤真何益,欲举黄旗竟未成。

长乐瓦飞随水逝,景阳钟堕失天明。

回头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尧不为名。


【注解】

1. 览古:游览古迹。唐高适:“临边无策略,览古空裴回。”宋词:“何人览古凝眸,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

2. 金汤:金属造的城,沸水流淌的护城河。形容城池险固。《汉书·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颜师古注:“金以喻坚,汤喻沸热不可近。”

3. 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史记·秦始皇本纪》:“黔首脩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温庭筠诗之二:“四方无事太平年,万象鲜明禁火前。”

4. 赪壤:红土。古代用以涂饰墙壁。南朝宋鲍照:“制磁石以御冲,糊赪壤以飞文。”

5. 黄旗:黄色的旗帜。指天子的仪仗之一。唐骆宾王:“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明高启诗:“黄旗入洛竟何样,铁锁横江未为固。”

6. 长乐:指长乐宫。汉班固:“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亘长乐。”

7. 景阳钟:南朝齐武帝以宫深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宫人闻钟声,早起装饰。后人称之为“景阳钟”。唐李贺诗之四:“今朝画眉早,不待景阳钟。”

8. 箕山客:《高士传·许由》: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后隐于沛泽之中。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不受而逃去。齧缺遇许由,曰:“子将奚之?”曰:“将逃尧。”曰:“奚谓邪?”曰:“夫尧知贤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贼天下也。夫唯外乎贤者知之矣!”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许由没,葬箕山之巅,亦名许由山,在阳城之南十馀里。尧因就其墓,号曰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世世奉祀,至今不绝也。


简译:

不要凭仗着固若金汤的城池,而认为国家就天下太平了,从古到今王朝的兴衰就像那草丛中的霜和露一样短暂呀。

西汉吴王刘濞,扩建广陵城,并在墙上涂上红泥作为文采装饰,想要举起黄龙旗自己当皇帝,而又有什么用呢,最后还不是城毁人亡吗。

南朝以为仗有石头城天险可以千秋万代,宋废帝刘子业即位后,把石头城为长乐宫极尽豪奢之事,但次年就丢了皇位而身死,长乐宫变成瓦砾随江水而逝。齐武帝则置金钟于景阳宫,令宫人闻钟声而起来梳妆,结果落得个坠井身亡失去天下的下场。

回过头再来看许由逃尧之事,才明白许由逃尧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避祸呀。

脉络浅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通过对历史上欲借牢固城池而保天下太平,却穷奢极欲,结果招致灭亡的历史事实的阐述,暗中讽谏了当朝皇帝不应该沉于享乐,应该居安思危修明政治。

首联提出论点“莫恃金汤忽太平”,把从古至今王朝的兴衰比喻为“草间霜露”,喻其短暂也。

颔联列举事实,写吴王刘濞“糊赪壤以飞文”据险叛乱,结果城毁人亡的历史事件。

颈联继续列举事实,写了南朝两个皇帝,凭借石头城天险,极尽豪奢和贪图享乐之事,结果却落得个“瓦飞随水逝”和“钟堕失天明”的悲惨结局。

尾联使用“箕山客”的典故,说明许由逃尧不为名,那么是为什么呢?不由地会使人深思。认真理解典故不难明白,许由逃尧是因为他深知性命之情,是应该摒弃不义不洁之利,大力推行仁义之道。这实际上就是本诗的主旨,国之太平不是靠的金汤之固,而是推行仁义之道呀。

全诗使用了比喻和典故的修辞语法,极其深刻的表达了,国之太平不是靠的金汤之固,而是摒弃不义不洁之利,推行仁义之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商隐七律脉络浅析九十一)